藝名: 髽髻趙
生卒年: 1857—1939
國別: 中國
民族: 滿族
十不閒蓮花落藝人。本名趙奎順,字星垣,藝名髽髻趙,北京人,滿族鑲黃旗。他十四五歲時開始學唱十不閒蓮花落,常隨一些旗籍子弟到東便門外二閘走票演出,光緒初年加入“樂有群芳”會社走局。他嗓音圓潤清脆,聽眾讚譽他“講的是唇齒喉音吐真字,練就了離合悲歡軟硬腔”。在當時,京劇名家譚鑫培及各王府王公,都常去聽他的演唱。清光緒十一年(1885)舊曆四月初四、初五,慈禧太后召他攜其會社入漱芳齋獻藝,聽他演唱後大悅,賞他們四兩一份的錢糧十七份。之後他經常應召入宮演唱,慈禧太后賞賜無數,賜其會社名為“太平歌詞”,並賜龍旗、黃繩及黃幌子。光緒二十四年(1898)十月命他作升平署教習,教御前太監演唱蓮花落。內務府掌儀司奉旨特立一會,名為“萬壽無疆”,以趙星垣為主要角色,會費由掌儀司支付。趙星垣入昇平署當差之事,後來《昇平署志略》中有記載說,光緒二十八年(1902)玩藝供奉,第二名奎順,食銀四兩。故此,人稱他為“趙老供奉”。
趙星垣扮相俊美,藝術精湛,尤擅唱悲調,登台必梳兩個髻,觀眾稱他為“髽髻趙”,藝名便由此而來。一次他在宮中唱《丁香割肉》,因為劇情悽慘,據說慈禧太后也為之落淚,立刻傳諭太監捧上提盒,內裝什錦餑餑兩盤,太監高聲喊道;“這是老佛爺賞給丁香吃的。”一時王公權貴紛紛邀他演出。他常演出的曲目有《小化緣》、《十里亭》、《雙鎖山》、《逛南頂》、《丁香割肉》等。最擅長演唱《王二姐思夫》,一個人獨唱十三道大轍和兩道小轍的唱詞,全部唱完長達兩個小時,中間得換三個打竹板伴奏的人,而他自己卻能輕鬆自如地一氣呵成。每演此曲,觀眾如潮,擁擠異常。
民國以後,趙星垣依然各處走票,出入堂會,從不撂地賣藝。他潔身自好,晚年時仍身體健壯,精神矍鑠,民國二十八年(1939)春,戲曲、曲藝學者傅惜華在北京廣播電台主持文藝節目,曾特邀趙星垣每月兩次在電台播音。同年夏天,趙星垣一病不起,當年八月謝世,臨終前留言:“不要毀損我演出時的板和節子。”當時北京《實報》報導了他謝世的訊息,稱他為“平民藝術家”。高樹《金鑾瑣記》有詩云:“臨街綺閣五雲高,不厭湖園繼返勞,聞道喬妝趙抓髻,艷歌猶勝鄭櫻桃。”
相關詞條
-
趙金垣
趙金垣,男,漢族。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大學醫學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有特殊貢獻...
業務專長 研究方向 教育經歷 工作經歷 學術兼職 -
天市垣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源於中國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象徵繁華街市。 天市垣...
原文 星名方位 步天歌 星官 星象之三垣 -
翁照垣
翁照垣(1892.12.16—1972.10.17)原名翁輝騰,又名翁嘉添,祖籍廣東省惠來縣華湖鎮華英村,生於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人...
人物生平 主要事跡 將軍第 -
垣
垣,拼音yuán,屬通用字。垣本意為牆,引申為城(取保護之意)。此外還是姓氏用字。
字源解說 漢字釋義 常用詞組 通用等級 古籍記載 -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天市垣(Heavenl...
簡介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歷史記載 -
三垣二十八宿
相較於現代天文學的星座,星官的各自範圍較小、數量較多,因此古代的中國天文學家又將星官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
三垣 概述 二十八宿和四象 二十八宿創立的時代 古代印度等國的二十八宿 -
北斗[紫薇垣內的星官]
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根據北...
簡介 相關記載 -
趙善津
趙善津,韓國職業圍棋棋手,日本棋院職業九段,出生於光州,在趙治勳的激勵下開始學習圍棋,1982年赴日本留學,拜在安藤武夫七段門下,1984年入段,199...
運動生涯 生涯數據 -
趙高[秦朝宰相、宦官]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 ,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
人物生平 個人作品 歷史評價 家族成員 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