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趙幼斌又名靠恩,趙斌次子,1950年生於陝西西安,祖籍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嫡傳。西安市武術協會委員、教練,西安永年楊式太極拳學會會長。7歲隨父趙斌習楊式太極拳、劍、刀、桿等,後又師從其姑父傅鍾文及傅宗元,兼得其老舅楊振基、楊振鋒及表兄傅聲遠指點。16歲隨其父教拳。是我國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優秀代表者之一。
門派衍生
楊式太極拳出現在直隸廣平府永年縣,自楊祿禪、武禹襄以來近兩百年間,邯鄲太極拳傳承有序,名家輩出,形成了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兩大流派,而且還派生了吳式、孫式太極拳。
書籍貢獻
趙幼斌其父趙斌和師兄路迪民合著《楊氏太極拳真傳》,被列為楊氏太極拳經典著作。隨後又出版了《楊氏太極拳講座》、《85式楊氏太極拳教程》、《28、37楊氏式太極拳》、《楊氏13式太極刀51式太極劍》等系列書籍和教學DVD,暢銷海內外。他出版《楊澄甫太極拳式歌訣釋義》等數十篇太極拳專著和文章相繼在《中華武術》、《武當》、《太極》等雜誌發表,是《中華武術》雜誌“名家講堂”欄目專題論述者。被列入中國武術名家詞典、《世界名人錄》等史冊。趙幼斌著有《楊氏太極拳真傳》《楊氏37式太極拳》《楊氏28式太極拳》《楊氏51式太極劍》等和系列vcD教學光碟。
練拳要領
虛靈頂勁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 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 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 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際”,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分虛實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沉肩墜肘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用意不用力太極拳論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即意到氣到,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 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上下相隨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 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內外相合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 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形與神合一,即內外合為一氣, 則渾然無間矣。
相連不斷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 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 “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動中求靜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外動內靜,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