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扇鼓

據了解,扇鼓於明末清初流傳至趙縣一帶,經過幾百年的傳承,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 ”現今已是趙州扇鼓代表性傳承人的曹麗敏,深有感觸地描述著當時學藝時的情景。 日前,在趙縣趙州鎮文化站所在地大石橋村舉行的“趙州扇鼓培訓基地”揭牌儀式上,該藝術團又盛情出演。

扇鼓簡介

“扇鼓扇鼓圓又圓 上打下墜九連環”
趙州扇鼓鼓面直徑24厘米,狗皮蒙面,邊緣繪有圖案;鼓柄長13厘米,下端彎成雲鉤狀,鉤有9個鐵環;鼓槌長35厘米,竹篾製成,末端墜紅色吊穗兒,這便是傳統扇鼓的基本特徵。
“扇鼓扇鼓生得圓,上面綴著九連環,雖然不是值錢寶,我靠扇鼓討吃穿。”這段扇鼓唱詞透露了它的些許起源。據考證,扇鼓起源於漢代,由乞討者所用工具和演唱行為演變而來,俗稱“唱門飱兒”。起初,乞討者手執扇鼓並即興編些唱詞,在別人家門口演唱求取施捨。後來,民間藝人將其進行加工改編作為賣藝謀生的手段,這才逐漸傳播發展起來。
據了解,扇鼓於明末清初流傳至趙縣一帶,經過幾百年的傳承,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據悉,早先受物質條件的局限,扇鼓藝人表演時只著便裝而不穿戲服,以紅辣椒充當耳墜子進行裝扮。扇鼓表演也多出現在農閒時節、豐收之後以及各種祭祀和慶典活動上。傳統扇鼓表演不同於一般的舞蹈,它集擊鼓、唱詞、舞蹈於一身,手中的扇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點綴道具,而是控制表演節奏的樂器和工具。其演唱也有多種形式,在傳統曲目中既有獨唱和對歌形式的《十二月》、《丟戒指》,也有角色、人物、情節兼具的《二姑娘騎驢王小趕腳》,還有以說唱形式呈現的《呂蒙趕齋》,以及載歌載舞、舞蹈性突出的《撲蝴蝶》、《四輩上工》等。

瀕臨失傳

一度瀕臨失傳
自新中國成立後,扇鼓藝術在趙縣一帶得到了迅猛發展,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但是,由於扇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一直處於自發傳承的局面,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支持,再加上受“扇鼓是乞討工具”等舊有觀念的影響,隨著老藝人的紛紛謝世,在上世紀80年代前後,趙州扇鼓一度面臨失傳的境地。
據趙縣宣傳部副部長趙志勇介紹,其實早在1977年趙縣文化工作會議上,挖掘整理和搶救當地民間藝術就曾被提上議事日程,扇鼓舞作為重點項目也被列入保護挖掘之列。他的母親早年也曾參與扇鼓的挖掘與保護工作,一有時間便和另外兩名同事提著錄音機,騎上腳踏車,往老藝人家裡跑,錄唱詞、記動作。但由於社會的變遷,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已經越來越遠離民眾的生活。
據悉,趙州扇鼓現今在趙縣城東楊戶村,城南田村、北王村,城北中帳村等地還有分布,其中楊戶村扇鼓傳承已久,最具代表性。楊戶村已過花甲之年的楊翠月曾經跟隨村裡的老藝人張四子學藝,她是村里為數不多的能“掰開板”(鼓環節奏聲與擊打扇鼓聲清晰無混音)的一位,她說這全得益於張四子的言傳身教。
趙縣文化館的曹麗敏對張四子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六七年前,偶然聽說扇鼓老藝人張四子還健在,她喜出望外地第一時間趕到楊戶,結識了他。“學藝時,當時老人家因為左手癱瘓已經不能活動了,只好由我左手拿鼓,老人家右手持槌擊打扇鼓,教授鼓點兒節奏。一些基本的動作要領,老人家還一一為我校正傳授。”現今已是趙州扇鼓代表性傳承人的曹麗敏,深有感觸地描述著當時學藝時的情景。“不過很遺憾,沒幾年老人家就去世了。”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對學習扇鼓也沒什麼興趣。開春後大半年的時間大夥都忙著農活兒,也就是農閒時節和每年正月十九的廟會上,村民中有基礎的才會聚在一起練一練、玩一玩。”楊戶村老藝人楊軍月一語道出了扇鼓傳承中的難題。他說,由於缺乏練習,他的手早生了,有些曲目也“忘詞兒”。

非遺保護

非遺保護帶來發展契機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的重視,趙州扇鼓確實迎來了傳承發展的好契機。”曹麗敏說,趙州扇鼓自2007年入選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在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們建立了趙州扇鼓傳習所,並在人員培訓、器材購置、服裝配備、參賽演出等方面,對趙州扇鼓給予重點支持。
在各方支持下,扇鼓表演隊逐漸活躍起來。4月13日,在趙縣第12屆梨花節開幕儀式上,趙縣老年扇鼓藝術團的36名隊員的表演博得滿場喝彩。日前,在趙縣趙州鎮文化站所在地大石橋村舉行的“趙州扇鼓培訓基地”揭牌儀式上,該藝術團又盛情出演。老年扇鼓藝術團隊長宋翠畫說:“這些家門口的演出早已是輕車熟路,去年我們參加‘盛世歡歌’全國中老年文藝匯演還得了金獎。除了大家辛苦排練之外,更多的是沾了扇鼓‘土味兒’的光,這也是很多專家的評價。”據悉,除老年扇鼓藝術團,趙縣還成立了“梨鄉扇鼓隊”“少兒扇鼓藝術團”,參演的《平原扇鼓》、《妞妞扇鼓趙州情》等節目獲得國內多項大獎。另外,在趙縣文化館等部門的直接參與下,趙州扇鼓已挖掘整理出傳統鼓譜6套、新編鼓譜4套。“無論是參與培訓還是組團演出工作,都是為了普及和傳承扇鼓這門傳統藝術。讓人欣慰的是扇鼓也引起了一些高校的重視,他們有意將扇鼓引入高校課堂。”曹麗敏說。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馬維彬說,趙州扇鼓的傳承工作特別是人才培訓、藝術普及成效顯著,為非遺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據悉,河北還欲將此項目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不管申報能否成功,對扇鼓的保護和傳承都將繼續開展下去。”曹麗敏堅定地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