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學敏 ,字恕軒,號依吉,其父曾任永春司馬,遷龍溪知縣。乾隆間(1736-1795),下沙大疫,其父延醫合藥,賴以生者數萬人。學敏與弟趙學楷,皆承父命讀儒學醫。學敏年輕時,無意功名,棄文學醫,對藥物特別感興趣,廣泛採集,並將某些草藥作栽培、觀察、試驗。博覽群書,凡家藏星曆、醫術、藥學之書,無不潛心研究,每有所得,即匯鈔成帙,積稿數千卷。家有“養素園”,為試驗種藥之地,以察形性:有“利濟堂”,是診病療疾之所,兄弟寢食其間,治療多效。
主要成就
![清代走方醫畫像](/img/c/916/wZwpmL4YDO2kDM4UTO2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k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族人趙柏云為走方醫,出所用有效方授之,學敏又合平生所錄奇方,著成《串雅內編》、《串雅外編》(1759撰)各四卷,其一千眾條方或法。乾隆三十(1765年),又成《本草綱目拾遺》10卷,全書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獸、鱗、介、蟲分類,輯錄《本草綱目》中未收載的藥物共716種,豐富了中藥學的內容。為糾正《本草綱目》中的誤記和疏漏,還在書首列“正誤”一篇。又從民間收集很多秘方,與自己累積的驗方彙編成《串雅內篇》、《串雅外篇》。還輯有《本草話》、《醫林集腋》等多種著作醫藥書,未見流傳,惜乎僅成以上二書。
主要著作
•《串雅》
《串雅》,是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民間走方醫的專著,揭開了走方醫的千古之秘。書中記錄了走方醫常用的內治、外治、雜治、頂藥、串藥、禁藥、奇藥、針法、灸法、貼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蟲等治病手段,又介紹了有關藥物偽品、法制、食品、雜品等情況,揭示了走方醫所用的簡便治法和藥物炮製、作偽的內幕。這些資料的披露,不僅為研究走方醫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為中醫藥學提供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是一部為了彌補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之不足而作的本草學著作。《本草綱目》是我國明代本草學的集大成之作,記載藥物達1892種,其中374種屬李時珍新增補。自《本草綱目》成書以後到趙學敏又歷二百餘年。這二百年間民間的醫藥知識得到了很大發展,很有必要進行蒐集整理。
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不僅糾正李時珍書中的幾十條錯誤,而且大量增加了新的藥物。《本草綱目拾遺》中不見於《本草綱目》的藥物達716種之多。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絕大多數來自於民間經驗。《本草綱目拾遺》為我國中醫藥學增添了大量的用藥新素材。該書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在中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