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六年(1041),以一琴一鶴自隨,知虔州,鑿十八灘,建章貢台,創清溪書院,致虔州“歲豐無盜、獄冷無冤”。
趙卞,從京城御史位上來到虔州任知州,是贛州歷史上官位最高的官員。
趙卞是位清吏,也是一位鍾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性情中人。史載,初來虔州上任的趙卞“以一琴一鶴自隨”。作為《宋史》中有列傳的趙卞,為政簡易,體恤百姓,政績顯著。虔州任職期間,他致力營造一種屬民自耕其田、自得其樂、歲豐無盜、獄冷無冤的太平世界。之外,他更多的時間是撫琴逗鶴、觀山玩水,或是邀朋結友、吟詩喝酒。趙卞淡泊政治、閒雲野鶴式的官場生活,卻正好造就了虔州歷史上難得的淳厚文化氛圍。在這種崇尚山水文化的氛圍之中,北宋虔州人文與自然景觀漸成大氣候。
趙卞為虔州城建了章貢台、皂蓋台、白鵲樓,奠定了八景基礎;他利用水旱時期開鑿了十八灘,使得貨船從此得以通過;他與周敦頤一起創辦了虔州第一所官辦學校——清溪書院(趙卞字清獻,周敦頤號濂溪先生,各從字號中取了一字組成學校名);他是明代紀念宋代贛州四位偉人的建築“四賢坊”(紀念趙卞、周敦頤、劉彝、文天祥)之首。
關於趙卞,清同治《贛州府志》有一段佳話:嘉祐年間,一年大旱三月,貢水枯竭,數以千計的貨船淤塞,趙卞率州府官員往水東嘉濟廟祈雨,結果當夜“貢江清漲三尺”,一舉解了貢水之困。事後,全城的百姓為他建生祠,感激他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