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堤

趙公堤

趙公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為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三堤之一,又名小新堤。由南宋[中國歷史朝代]時期臨安知府趙與篡主持修築。堤與楊公堤成T形相交,長350米,寬3米,緊鄰杭州花圃。為杭州市著名景點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趙公堤趙公堤
趙公堤為西湖三堤之一,又名小新堤。宋淳祐二年(1242),臨安知府趙與 (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兼知臨安達十一年之久,頗有政績。)自北新路第二橋(原蘇堤東浦橋)至曲院築堤,以通靈隱、天竺。堤長二百五十丈,“夾岸花柳一如蘇堤”。鹹淳五年(1269),修築增高五尺,拓寬為二十五尺。後堤廢,清代在此附近築金沙堤。民國期間修建馬路後,堤斷續難辨。因舊時的曲院在今洪春橋旁,故可推知現金沙港路大致為原趙公堤走向。

恢復與保護

趙公堤現狀趙公堤現狀
道光九年(1829),由村里人陳有尚出資修建,為單孔石拱橋,橋長16米,寬2.5米,南北兩側分別有十五和十七級石階。走到側面,東側橋眉部位鐫刻的“毓秀”二字依稀可辨,指代著孕育優秀人物的美好願望,叫作毓秀橋。《西湖清趣圖》中,蘇堤上的從北數起第二橋(東浦橋)和曲院相接處有一條“小新堤”,亦稱“趙公堤”。小新堤築於淳祐二年(補公元紀年),《淳祐臨安志》與《鹹淳臨安志》均有記載。據近人鍾毓龍《說杭州》研究,小新堤在“明代荒蕪,已成陸地”。
2003年西湖整修,金沙港路拆路還堤。1年後,經過“西湖西進”的統一整改,64戶江南農居建成,也就是如今久負盛名的金沙曲苑——整個社區被西湖南線景區環繞其中,南面10米是杭州花圃,靠東50米是曲院風荷,靠西50米是杭州植物園、金庸別墅,靠北200米是玉泉觀魚,趙公堤被恢復。同時,這座百年老橋按原貌遷移保護至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