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公元1115年至公元1117年即宋徽宗政和五年至政和七年,不試學於太學,學於外舍,時年政和四年四月,徽宗入太學考諸生以雅樂,眾生無人應,不試上前試之,徽宗喜,聞之乃是宗子,賜隨聲玉帶以示嘉獎。不試聲名鵲起,然不驕不傲,虛心求學,私考公考皆為優等,年二十入太學上舍為上等捨生,是時,趙不試與李若水、鄧肅號為太學三義,與陳東等是為同窗好友。政和七年三月,宋徽宗賜上捨生及第,器亦為之一,釋褐授官,為承事郎、國子太學正。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趙不試升任宣教郎,國子博士,權通判涇州事,代理知州事,任上於民修養,獄訟一清,薄徭役,輕稅收。時年七月大震,大開義倉,廣賑災民,時涇州司戶曹事伍合私售米糧減量剋扣,不試斬之,諸曹膽驚。明年,重和元年,秦鳳路大震,趙不試身臨各境親自指揮救援,時童貫以軍糧為震所損為由,強征義倉,致使百姓無糧賑濟,不試上疏直達天聽,諫之,反受其誣陷,去官歸京。降為承事郎、太學博士、越州教授。
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趙不試再次遭貶降為承務郎、知涇縣事,任上奉公廉潔,考察民情,開荒修渠,涇水弋水兩岸開出無數良田,親開縣學,教化百姓,政治清明,深受涇縣百姓愛戴。時年十月,方臘造反,趙不試據城固守,軍民一心,糧草富餘,據守多月,後經江南東路兵馬都鈐轄兼管江南東路第十將徐徽言領兵解圍,守土有功復原職宣教郎,任領涇縣知縣。
公元1122年宋徽宗宣和四年,趙不試教化百姓,興修水利,境內安定,累官為奉直郎、通判唐州事。
公元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趙不試升任承議郎職、宗正承,時年兩河大水,無人願治,新科李狀元請纓,遂請去官改職任冀州通判,輔助李狀元治水,甫一上任,清點府庫存糧,上河堤並巡察諸縣鄉,不試待掌州事。數月成效顯然,官將喜,降德音於冀州,上下皆有進官,趙不試進官為朝散郎。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末,金兵來犯,冀州知州拜趙不試為左贊畫,統籌規划行軍適宜,並都管後勤諸司兵糧器械,李知州率軍于衡水縣擊敗金軍,不試得令,入深、祁、定北部諸州掩護,百姓南撤退,安頓百姓,後隨軍解大名府之圍,事後加官為朝奉大夫、左司員外郎兼通判大名府、直龍圖閣。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趙不試入相州任通判,助相州知州汪博彥御金,與大名府成安縣與磁州宗澤、大名府軍圍殲金軍。後趙野接任北道度總管,野不識軍,固守不出,遂使金軍直逼汴梁城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初,欽宗誤入金營被俘,誘騙徽宗亦入金營,頓時北宋瓦解,康王北地募兵,至相州,僅留東京留守統制薛廣與張瓊二部,帶知州汪博彥等一眾兵將入大名府,趙不試遂拜為朝請大夫、左司郎中兼知相州軍州事、龍圖閣待制。時年五月,康王趙構南京稱帝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升趙不試中散大夫、判相州相州軍州事、沿邊經略安撫使、保和殿學士。
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宋高宗畏懼金軍,匆忙南逃,諸軍馬殿後阻礙金軍,致使防線空虛,金軍大舉南侵。九月,薛廣不聽趙不試勸,出城擊金軍,中伏,趙不試與張瓊引軍救之,薛廣奮勇殺敵,擊退金軍,傷重歸城,不治身亡。金軍圍城日久,百姓家中糧食已盡,趙不試分以軍糧,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軍民士氣盡失。趙不試知其不可守,遂與眾人道:城可降,不試宗子也,不可降。登城與金兵約定,開相州城門,勿殺我民。趙不試於官邸,東面而拜,命統制張瓊待其去後覆土實之,跳井以殉國。東京留守統制張瓊亦自刎與井旁以全氣節。待趙不試死後,相州失守,相州百姓幸免於難,免受屠城之害,蓋因不試之德。
相州百姓感激趙不試活全城百姓之恩,在井上建祀祭拜,左右配祀薛廣與張瓊。趙構聞趙不試跳井殉國,黯然神傷,追封趙器觀文殿大學士,並敕封為護國將軍,配祀宗廟。
歷史記載
宣和末,通判相州,尋權州事兼主管真定府路經略安撫公事。建炎元年,知相州。初,汪伯彥既去相,金人執其子似,遣來割地,似至相,不試固守不下。明年,金人大入。州久被圍,軍民無固志,不試謂之曰:“今城中食乏,外援不至。不試,宗子也,義不降,計將安出?”眾不應。不試知事不可為,遂登城與金人約勿殺,許之。既啟門,乃納其家井中,然後以身赴井,命提轄官實以土。州人皆免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