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冠縣黎園屯(今屬邢台市威縣)發生外國教會勢力勾結官府,強拆“玉皇廟”改建為教堂事件,他被當地人民邀請率卒眾聲援。
1897年3月24日,率徒弟至梨園屯比武“亮拳”三天。周圍拳眾聞訊前來參加者達三千餘人。迫使清軍不敢動手拆廟。次年冠縣署任曹倜出面談判,表示放棄拆廟另建教堂。他亦率眾撤離梨園屯。
1898年清政府又推翻前議偏袒教會勢力,10月他再次受梨園屯人民的邀請,在冠縣蔣家莊(今邢台威縣蔣家莊)集聚三千餘人祭旗起義,攻打當地桃園等教堂武裝據點。起義軍樹“助清滅洋”旗幟,不久遭山東清軍五營圍攻,起義軍突圍走散。他帶領餘部到臨清(今冀魯邊界,分屬河北臨西與山東臨清市)隱藏多日,潛回老家。
1900年5月和7月,又在直隸阜城(位河北省武強縣西南)和臨清等地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位今邢台市威縣)起義軍死傷慘重,他仍率殘部突圍,轉移到直隸廣宗(位邢台廣宗縣)。
1901年,參加景廷賓起義。次年7月,起義失敗後被捕,後在南宮縣獄中絕食而死。
大事年表
1842年,趙三多出生於邢台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為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場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向教會勢力和官府示威,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向武裝鬥爭的標誌。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眾準備起義,各地拳眾紛紛向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文起(也稱姚洛起)、朱九斌、劉化龍、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眾3000餘人,在冠縣蔣莊(現屬威縣)馬場祭旗起義,豎起“助清滅洋”大旗 。接著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里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眾在威縣魏家村、侯家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決定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卷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眾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鬥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餬口的廣大饑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巨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眾身上。人民民眾掀起了抗捐鬥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巨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餘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為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巨鹿縣姬家屯遭武舉樊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絕食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歷史評價
其發展的義和團運動使近代農民運動達到新高潮,扶清滅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反教會鬥爭時間最早、活動範圍最廣。
趙三多領導的義和團反教會鬥爭始於1897年,比四川的余棟臣早一年,比湖北的覃培章早一年半。而山東的朱紅燈的反洋教鬥爭則是在1899年,更晚於趙三多,“他們打出的助清滅洋的旗幟也是直、魯一帶出現‘扶清滅洋’口召最早的記載。經過一年,到光緒二十五年九月,在茌平朱紅燈神拳隊伍中出現了‘興清滅洋’,其後在各地又出現了‘保清滅洋’、‘扶清滅洋’等旗幟”(路遙:《義和團研究評述》)。不少資料記載義和團起源於山東冠縣,就是指趙三多這支隊伍而言的。
1898年,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第一次起義失敗後,他將隊伍分成三股,一股由朱九彬、劉化龍帶領經河北的固安、良鄉、保定一帶。組織拳民繼續抗洋;一股由閻書勤,高元祥帶領在山東冠縣活動,後又到山東的武城、恩縣、夏津一帶組織隊伍;他自己親自帶一股到河北棗強、武邑、晉州、正定、滄州、阜城、獻縣組織隊伍。他們一面設壇教拳,一面積極聯絡其它反洋教組織共同抗洋,積極組織第二次起義。據《義和團調查資料》記載,義和團在河北的活動以棗強開始的最早,1898年冬,張家屯人王慶一首先請來師傅在家鋪壇立團,樹起“助清滅洋”的旗幟,(《義和團運動調查資料》66、31、6頁)。師傅即趙三多。此後,許多村鎮迎師設壇,聚眾演習,三支隊伍遙相呼應,“御和兩岸,京南、天津到處立壇開場。” (《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彙編》)
到1900年,趙三多回到阜城,傳帖邀集各地團民數千人,先攻占朱家河教堂,又攻克臨清小蘆教堂和威縣魏家村教堂。在6月攻打威縣趙莊教堂時“人山人海,有五里地厚”(筆者訪問目睹這次戰鬥的趙莊教民任振典的記錄。)這個時期,趙三多的隊伍已發展到幾萬人,成為一支不可阻止的反帝力量。有人提出,山東義和團的主力是向直隸發展的。據我們調查,山東義和團沒有向直隸發展。直隸的義和團運動是在趙三多的影響和組織下,揭桿而起的。趙三多在鬥爭中還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漸從腥風血雨中認識到,滅洋必須反清,把反帝愛國和反封建鬥爭結合起來。因此“在景廷賓掀起震撼一時的抗洋捐運動中,趙三多曾參與機密,景廷賓提出‘掃清滅洋’的口號肯定是受趙三多的影響” (《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彙編》)。
對趙三多的評價
綜上所述,義和團運動應當從1898年威縣蔣家莊起義為起點,到1902年景廷賓、趙三多被鎮壓為止,歷時5年。在這5年中趙三多不畏強暴,不怕鎮壓,不向清廷妥協,領導了三次起義,參加了運動的全過程,而每一次起義都把反帝愛國鬥爭向前推進了一步。他抗擊洋人,抗擊官兵,甚至“稱偽號”,掃清滅洋” (《 袁世凱 折》,載在《廣宗縣誌》,民國二十四年版)。趙三多活動的過程就是義和團運動的過程。趙三多又是直接把義和拳改為義和團的領袖。所以,他是義和團運動的中流砥往,是中國自立、自主、自由的開拓者。在他的身上,顯示出中華民族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和驕傲。義和團反帝愛國鬥爭為中國民族民主革命拉開了帷幕,趙三多也就在中國近代史上豎立起一塊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