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耶溪採蓮女,
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來。
注釋譯文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縣。
棹(zho)歌:棹,船漿,這裡作動詞用。棹歌,即划船時所唱的歌。
佯羞:假裝害羞。
作品鑑賞
詩歌描寫了吳越女子美麗的容顏和活潑的姿態,加上花紅水綠景色的襯托,給讀者以清新活潑的感覺,正如《甌北詩話》中所說的“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情趣自見。從題材和語言風格來看,作者受南朝民歌的影響頗深。這首小詩主要寫了採蓮女的嬌憨可掬之態,耐人尋味。
首句點明了人物及身份,扣住了詩題。接著描畫了人物的活動及嬌情憨態。次句的“見客”是因,“回”是果。採蓮女一邊划著船,一邊唱著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潑可愛,寫出了江南水鄉的情趣。嗣後一個“笑”字,更增添了幾分生動與嫵媚,令客人不勝神往。然而,就在這瞬間採蓮女卻躲到了荷花叢中,不再與客人照面,營造了一種令人無奈的氛圍,這或許也是一種缺憾之美吧。其原因是什麼呢?表面看來是有點害羞,實質上是假裝的含羞。如果真有羞意,還能“棹歌”“笑入”嗎?再說“客人”是如何知道“不出來”的呢?若非心存再見之念,若非在岸邊佇立良久,又豈能知道出來還是不出來呢?這又不禁令人神馳遐想,也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從側面烘託了景物之宜人與人物之嬌態。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