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在準備過冬前,為了降低體內冰點,免遭凍死,曾排出了體內大部分水;過冬期間為維持肌體活力和較緩慢的代謝過程,又消耗了不少水分。整個冬季身體失水過多妨礙了正常的生理活動。嚴冬結束前,為了少許濕潤一下乾涸了一冬的外表皮和滿足體內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它們就藉助體壁、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各種能用來吸收水分的器官,儘量吸收土壤、空氣和植物體蒸發的水分,等待到向體內輸送的水分足夠用時,才開始甦醒活動。
人們作過這樣的試驗,玉米螟幼蟲的過冬死亡率一般在50%~60%,其中多數是因春季失水造成的。
危害棉花的三點盲蝽象的過冬卵,早春空氣濕度在60%以上時,5月初才能開始孵化,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供卵吸收,或久旱不雨,幼蟲就不能從卵中孵化出來,這時它們一直要等到有雨露滋潤時才甦醒並衝破卵殼重返大自然。
過冬昆蟲的甦醒,除要吸收足夠的水分外,食物的出現也是甦醒的信號。因為昆蟲的發生、發展與植物有著相應的同步性,這是自然界賜予生物的天賦。如以卵過冬的蚜蟲,只要所需寄主開始發芽,它們就破卵而出去吸吮嫩芽的汁液。同樣專門食蚜蟲的食蚜蠅,只要蚜蟲剛一露面,它們也緊跟著甦醒,把卵產在蚜蟲群中。蝴蝶、蜜蜂等嗜花采蜜的昆蟲,只有春蕾怒放時,它們才展翅飛翔。
熟睡在殘葉枯草間的小甲蟲、葉蟬、蝽象等多種成蟲,只要天氣變暖、春雨濛濛,萬木回春時,便開始活動起來,到處尋找可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