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爆魔鬼經濟學

超爆魔鬼經濟學

超爆魔鬼經濟學= 荒謬怪誕經濟學?有時候,一個人在生活中要想擁有清晰的思維是非常困難的。我們一直被告知,酒後駕車發生事故的機率要比清醒正常人駕車發生事故的機率高出很多倍。有如此多的人酗酒後仍然要手握方向盤,這是為什麼呢?酒後駕車極其危險,可是,難道酒後步行就安全嗎?馬和汽車,誰的危害更大?如果我們不開車,改成騎馬,社會將會怎么樣。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超爆魔鬼經濟學

不敲破你的腦袋,誓不罷休!賦予你看透世界的魔力!

連續數周榮登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書總榜前10名

想要改變世界嗎?你的魔力就藏在這本充滿怪誕思考的書里

讀書也如同看戲,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看熱鬧的往往看到了外面最浮淺的東西,就大呼不可取!看門道的,不會如此浮躁、淺嘗輒止,他更願意深入到書的精彩之處,以察究大道之理。讀《超爆》,應手執一杯名茶,一邊細細品味名茶的清香,一邊深索書中蘊含的精細哲理——但在你讀到精彩之處而拍案驚奇時,別忘了把杯子放在桌上。

來來來,親愛的讀者朋友,為了驗證你是不是有著超常的智慧,在閱讀本書之前,請你做一個知識測驗吧,看看你的“魔鬼指數”到底有多高。

內容簡介

要是你在尋偶期,遇到個適齡異性在讀這本書,一定上去跟他/她搭訕。寫這本書的人,智商高,好奇心無邊無際,講話表面正經其實很不正經,有專業知識又有人情,看這本書的人一定也差不到哪兒去。按我說,這就是新時代的性感標準。

——覃里雯 《周末畫報》新聞中心主任

“全美國最有趣的腦袋”列維特和都伯納又出場了!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給他一個支點,他能把地球撬起。而現在,列維特和都伯納憑藉這本《超爆魔鬼經濟學》簡直就可以把你的腦袋敲破。不信,你就試試。

這本歷經4年時間創作而面世的書,深入探討了世間萬物那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提出的問題不僅更具挑戰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將再次挑戰我們的傳統思維方式:

△ 身體肥胖的女性和牙齒長得難看的女性薪水就低!這是為什麼呢?

△ 在高中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女生再進入大學,畢業之後就能找到好工作?

△ 導致大多數男女薪水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追求高薪的願望不足?

△ 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頂級運動員都出生在1月-3月份?

△ 馬和汽車,誰的危險更大?想阻止氣候變暖?用煙囪捅破天吧!?

△ 發生在中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與橫掃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有什麼不同?

△ 安全帶真的能保證你的駕車和乘車安全嗎?兒童車座也照樣不安全?

你是不是經常碰到令你無法解決的事情?或者即使解決了,又不能令你滿意?這是為什麼?那是因為你的傳統思維在作祟,像列維特和都伯納一樣換個思路吧,把你的傳統思維徹底顛覆掉,你會發現原來麻煩重重的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跟隨列維特和都伯納荒誕不經的思維,來一次徹頭徹尾的頭腦風暴,將會是多么地酣暢淋漓!

作者簡介

史蒂芬·列維特,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榮獲約翰·貝茨·克拉克獎——這是一個只頒發給40歲以下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學家的獎項。列維特在2006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人之一”。 史蒂芬·都伯納,《紐約時報雜誌》前撰稿人、編輯。著有《騷動的靈魂》,《一個英雄崇拜者的自白》,另著有兒童圖書《長兩個肚臍眼的男孩》。

目錄

專家推薦一

真的喜歡《超爆魔鬼經濟學》/比爾· 蓋茨

專家推薦二

一本引導你思維的書/梁小民

專家推薦三

怪誕經濟學家的行為藝術/王則柯

專家推薦四

經濟學是你身體裡的魔鬼/王福重

專家推薦五

科學其實是故事/陳曉民

寫在前面

導 言

酒後步行比酒後駕車還要危險!

電視把印度女性解救了出來?

馬和汽車,誰的危害更大?

還原世界的本來面貌

獨樹一幟的經濟學

第1章

遏制氣候變暖:火山爆發?用煙囪捅破天?還是架一根18 英里長的管子?全球變暖可能導致的最恐怖的情形,絕對與《聖經》中的描述無異:海面上升,高溫煉獄,災難頻發,地球混沌無序。面對全球變暖,我們普通人該怎么辦?牛、羊及其他反芻動物,是十惡不赦的環境污染者?全球反芻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所有交通活動產生的多50% !那么,我們別吃牛羊肉了,也別喝牛奶了,改吃袋鼠肉吧。購買本地產的食品,事實上反而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什麼?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竟然讓全球氣溫降低了,為什麼?

全球變暖:經濟學家的觀點

你開空調時應該想到的事情

外部效應的邏輯:從汽車防盜裝置到火山爆發

二氧化碳與全球變暖沒有關係!

太陽能電池加劇了全球變暖?

火山爆發與氣候變暖

解決氣候變暖:用一根18 英里長的管子向天空吹二氧化硫

用毯子把地球裹起來

想阻止氣候變暖?用煙囪捅破天吧!

醫生最容易違規?

如此預防愛滋病:你根本不可能想到

第2章

恐怖分子的銀行賬戶有什麼特點?

世界上大部分頂級運動員都出生在1~3 月?恐怖分子往往來自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產階層或高收入家庭?“9·11”恐怖攻擊發生後的僅僅3 個月內,美國發生的交通事故大幅增加,為什麼會這樣?去醫院就醫,如何選擇醫生?醫術更高的醫生治療的病人,其死亡率甚至更高,為什麼?最出色的醫生有什麼樣的特點?如果你的病情很嚴重,去醫院看病會略微提高你存活下來的機率;但如果病情並不嚴重,那么去看病就會提高你死亡的機率。

公路交通事故增多:全是“9·11”恐怖攻擊惹的禍?

最出色的醫生和最差勁的醫生有何區別?

想長壽嗎?拿個諾貝爾獎吧!

恐怖分子的銀行賬戶有什麼特點?

如何判斷誰是恐怖分子?

計算一下誰是恐怖分子

第3章

難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為電視看多了?暴力類電視節目可引發人們的暴力行為?觀看大量電視節目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後,從事犯罪活動的機率更大?發生在中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與橫掃美國的卡特里娜颶風有什麼不同?慈善家行善僅僅是為了樂善好施嗎?

犯罪率升高是因為電視看多了?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樂善好施?

人類天生具有利他主義的本性?

交易大廳的欺騙作為

利他主義的精神哪兒去了?

十字路口有交警,你會闖紅燈嗎?

人真的既慷慨大方又冷酷無情?

兇殺案的報導屬實嗎?

第4章

疫苗、安全帶和颶風:不一樣的事情,一樣的邏輯相對於農村產婦由接生婆接生,產婦在醫院分娩的危險性為什麼會更高呢?是硝酸銨養活了整個世界?如果硝酸銨一夜之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么大多數人的飲食結構將會再次轉向穀物和塊莖植物,而肉類和水果僅僅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安全帶真的能保證你的駕車和乘車安全嗎?兒童車座也照樣不安全?

《勞動法》也會損害勞動者

硝酸銨養活了整個世界?

從捕鯨到石油開採

沒有什麼醫療手段比疫苗更簡單

安全帶有多安全?

兒童車座的安全效應

由颶風想到的

第5章

街頭妓女與百貨商店聖誕老人有何相似?男職員和女職員薪水差別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麼?身體肥胖的女性和牙齒長得難看的女性薪水就低!這是為什麼呢?在高中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女生再進入大學,畢業之後就能找到好工作?教師工作是女性最好的職業選擇嗎?導致大多數男女薪水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追求高薪的願望不夠強烈?

從中國的纏足習俗到美國的性服務市場

為什麼妓女的收入越來越少?

一星期中妓女哪天掙得最多?

皮條客與房地產經紀人

女性工資低是因為女性追求高薪的願望不夠強烈

從妓女的營生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結 語

猴子也是人

致 謝

書摘

全球變暖:經濟學家的觀點

基於多種原因,全球變暖問題十分棘手,難以應對。

首先,氣候科學家沒法做實驗。從這點上看,他們更像經濟學家,而不像物理學家或生物學家,他們的目標就是根據現有數據搞清楚各因素之間的聯繫,而沒有能力有所作為,例如推動10年禁車(牛)法規的出台。

其次,自然科學研究異常複雜。人類的任何活動將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諸多因素。例如,假定我們把航班次數增加了兩倍,首先是對氣體排放量產生影響,另外還會對大氣對流和雲層的形成產生影響。

為了預測全球地面溫度,氣候學家必須考慮上述情形和其他因素,包括蒸發過程、降水量,不錯,還有動物的氣體排放量。氣候模型再深奧、複雜,也沒法準確地描述上述變數,因此,顯而易見,預測氣候是十分困難的。相比較而言,現代金融機構所採用的風險模型似乎就可靠多了,然而正如近期金融危機所表明的,實情往往並非如此。

氣象科學固有的不精確性意味著,我們無從肯定地預測當前走的這條路會導致氣溫升高2攝氏度還是10攝氏度。我們也無從確切地知道,即使氣溫陡然上升,是否會真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麻煩,抑或導致 “文明末日”的來臨。

正是因為這種令人發憷的災難後果(不論其有多么遙遠),才使得全球變暖問題成為公共政策中最亟待解決的議題。如果我們可以確定氣候變暖將給我們造成多大的損失,那么這個問題就成了經濟問題,歸根結底也就相當於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減少碳排放將帶來的益處,是否比為此投入的成本更大?如果等著在未來再減少碳排放,情形是否會更好?抑或,如果我們恣意污染地球,並在全球變暖的進程中學會生存,是否也行呢?

經濟學家馬丁·威茨曼分析現有的最完善的氣候模型後得出結論,未來面臨十分糟糕情形的機率為5%,屆時溫度將升高10攝氏度之多。

當然,由於預測的是不確定性因素,所以結果就更為不確定。那么,在全球將面臨重大災難的機率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我們應投入多大的成本來應對它呢?

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曾就全球變暖問題為英國政府撰寫了一份百科全書式的報告,他給出的建議是:我們每年應將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拿出1.5%來應對這個問題。從現今看,也就是要為此投入1.2萬億美元。

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知道,人們一般都不願為了應對未來問題而花費大量的錢財,尤其當這種未來問題發生的機率如此之低時。我們也可以靜觀其變,這樣做的理由在於,在將來的某天我們或許有更好的方案,其成本要比我們現在低很多。

就經濟學家而言,其所受訓練使之足夠冷血,因而能悠閒地坐下來,鎮定地討論有關全球性災難的利弊權衡問題,然而相比之下其他絕大多數人對此就沒有那么鎮定了。對於未知的情形,大多數人都會作出過度的反應,表現為不同的情緒,例如恐懼、責備、麻木不仁,等等。此外,未知情形擾人心煩的一點還在於,會讓我們聯想到最糟糕的情形。(想想上次那個寂靜的夜晚,你聽到臥室外面令人恐怖的腳步聲。)全球變暖可能導致的最恐怖的情形,絕對與《聖經》中的描述無異:海平面上升,高溫煉獄,災難頻發,地球混沌無序。

因此,阻止全球變暖的運動熱情已儼然上升到宗教高度,也就容易理解了。這種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類繼承了一塵不染的伊甸園,卻因為污染了它而罪孽深重,所以為了使人類免於萬劫不復的災難,我們就必須為此受苦受難。詹姆斯·洛夫洛克或許可被視為這種信仰的教皇,他寫出來的懺悔文字,就像禮拜儀式中人們吟誦的禱文一樣,讓人感覺親切,共鳴感自然也會油然而生:“我們揮霍資源,過度污染地球……要做到可持續發展,現在為時已晚,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可持續撤退。”

“可持續撤退”聽起來就有點像懺悔一樣。尤其當我們用這種說法來批評發達世界時,這就意味著,少消費、少使用、少開車,還有就是要逐漸減少地球人口 ——雖然這么說可能很殘酷。

如果說現代的環保運動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守護神的話,那么毫無疑問,這個神就是阿爾·戈爾,美國前任副總統、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導演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不遺餘力地宣傳環保,讓數百萬人了解了過度消費的危害。此後,他創建了氣候保護聯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這個組織將自身描述為“史無前例的大眾遊說項目”。這個組織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它開展了耗資3億美元、命名為“我們”的公益宣傳活動,以倡導美國人改變其揮霍無度的生活方式為宗旨。

同時,任何宗教都有異教徒,當然全球變暖現象也不例外。鮑里斯·詹森(Boris Johnson)是一位接受傳統教育的記者,後來順利當上了倫敦市市長。他讀了洛夫洛克的著作後,將之稱為“神父一個”,並得出了如下結論:“就像至高無上的宗教一樣,對氣候的恐懼滿足了我們懺悔、贖罪的需求,並符合‘技術進步定要遭到眾神懲罰’的這種亘古不變的潛意識。正因如此,對氣候變化的恐懼與宗教信仰十分相似,因為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你的懺悔或贖罪行為到底是否有效,你根本就無從知道。”

因為我們塵世的伊甸園遭到了玷污,認為這是人類罪孽所致的狂熱信徒對此大加哀嘆,與此同時,異教徒則指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這個伊甸園的大氣中就已經自然地瀰漫著充斥甲烷的濃厚煙霧,以至於生命差點就此絕跡。當阿爾·戈爾倡導人們放棄使用塑膠購物袋、不開空調、儘量減少出行時,不可知論者則在不滿地嘟囔: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僅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其餘98%都源於自然現象,例如植物腐爛。

你開空調時應該想到的事情

一旦將宗教狂熱和科學的複雜性剝離,那么全球變暖問題就變成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兩難困境問題。經濟學家親昵地將之稱為外部效應。

什麼是外部效應?當某人實施某種行為時,其他人被迫為他的行為付出代價。外部效應,即為經濟學中所說的“納稅卻沒有得到相應權利”。

如果你碰巧就住在一家化肥廠的順風方向,那么銨散發的臭味就是外部效應。如果你的鄰居舉辦一個聚會(毫無禮貌,居然沒有邀請你),那么他們的縱情喧囂就是外部效應。被動吸菸也是;同樣,毒品販子本來是要射殺另一個目標,但流彈卻擊中了遊樂場的一個小孩,這也是外部效應。

被視為全球變暖罪魁禍首的溫室氣體,都具有外部效應。你在後院點燃一堆篝火時,你就不僅僅是在燒烤了,你也在排放某種氣體,雖然其影響微乎其微,但終歸也是在給整個地球增溫。每次你坐進汽車、吃漢堡包或乘飛機時,你都在製造某些你自己並沒有為此承擔後果的副產品。

我們構想一下這樣的情形。有個傢伙叫傑克,有一棟他自己建造的漂亮房子。冒著酷暑下班回到家,他就想放鬆一下,好好涼快涼快。於是,就把空調的溫度調到了很低。這么做時,他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享受冷風會讓他多交一二美元電費,但這點小錢不足以讓他關掉空調。

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行為將導致發電廠排出滾滾黑煙。因為要發電,首先就要燒煤,水達到沸點後才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的動力推動渦輪機,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有了電,傑克屋裡的空調才能製冷。

他也不會想到與開採煤礦和運輸煤炭相關的環境成本及工傷問題。僅以美國而論,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葬身礦井的礦工總數超過10萬,後來死於炭肺的工人人數估計在20萬左右。現在看來,上述種種都是外部效應。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美國煤炭行業致死人數已大幅驟降,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數大約為36。

傑克沒有認識到這些外部效應,因此我們難以責怪他。現代技術如此先進,因此往往隱藏了與我們的消費活動相關的成本。從表面上看,傑克打開空調,一點兒也沒有污染環境。電就那么神奇地來了,就好像是從童話世界中降臨一般。

如果世界上沒有多少像傑克那樣的人,抑或又有好幾百萬,誰又會在乎呢?然而,由於全球人口正在迅速地接近70億的關口,所有這些外部效應累加起來,就不能小看了。那么,誰應該為此負責呢?

總的說來,這應該不是什麼十分棘手的問題。如果我們知道,某人使用一桶汽油而使人類付出了多大成本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對司機徵收相當的稅費。徵稅不一定能誘導他放棄駕車出行,事實上也不應如此。徵稅的意義在於,確保司機自己承擔因他的行為而造成的全部成本(用經濟學術語來講,就是“使外部效應內部化”)。

接下來,就可以將徵稅所得在因環境變化而利益受到損害的人們中間分配,比如,如果海平面突然升高,生活在孟加拉國低地的人們的財產將被洪水淹沒。只要我們確定合適的稅種,徵稅所得或許就能給當地的受害者提供補償。

然而,當真的要通過稅收來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外部效應時,那么我們能說的只有四個字:祝你好運!因為困難顯而易見,例如徵稅多少、誰來收稅,此外我們不能忘記這個事實:沒人能保證溫室氣體不跨越國界。大氣時刻在運動,沒人知道其確切走向,這就意味著你們國家排放的溫室氣體和我們國家排放的已然混為一體、無法分辨。也正源於此,才會有“全球”變暖。

舉個例子,如果澳大利亞突然決定杜絕碳排放,但是,除非其他每個國家也都這么乾,否則這個格調高雅的國度,即使費心費力地實施成本高昂的措施,也無法享受到由此帶來的益處。一個國家也沒有權力指示另一個國家該如何行動。近些年來,美國時不時會試圖減少碳排放量。但當美國對中國或印度施壓,要求其減少碳排放量時,這些國家會來上這么一句:“嘿,你們分文未付就一路發展成了工業超級大國,那么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呢?”在這種情況下,有誰還能指責它們呢?

當我們無法強求人們承擔因其行為而導致的全部成本時,他們也就沒有什麼動機去改變其行為方式了。過去,當世界大都市的馬糞泛濫成災時,市民轉而使用汽車,這可不是因為汽車對社會益處更大;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使用汽車最符合他們的經濟利益。今天,我們要求人們改變其行為方式時,並沒有考慮其個人利益,而是打著大公無私的旗號。阿爾·戈爾所提倡的正是這種方式,然而或許這種方式會讓全球變暖問題看起來更像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除非人們心甘情願地將個人利益擱置一旁,投入到功德無量的事業中來,即使這意味著個人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阿爾·戈爾正設法喚醒人們的利他主義道德意識,以及憎恨負外部效應的良知天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