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和依託單位吉林大學的大力支持。1978年,唐敖慶院士在吉林大學創建理論化學研究所和結構化學研究室。 1991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結構化學研究室基礎上成立了“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教育部開放實驗室”。其後實驗室對研究方向進行了重新調整與定位,並於1996年更名為“超分子結構與譜學教育部開放實驗室”。這期間確定以超分子體系為實驗室研究方向。2001年,為更好地將超分子體系的研究與國家需求相結合,實驗室更名為“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點加強了研究隊伍建設和研究生培養,與超分子體系相關的研究工作全面展開,研究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實驗室申請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評估和建設論證,2007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定位於基礎研究, 研究成果向高新技術輻射。實驗室的科學研究主要面向複雜超分子體系,以膜和微粒的組裝體系為切入點,關注超分子組裝體的光電和生物功能,並注重發展組裝體的譜學與理論模擬。目前,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分子組裝與組裝過程;超分子結構與光、電功能材料;生物超分子組裝體;超分子組裝體譜學與模擬。
圍繞上述研究方向,實驗室在近五年里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0餘項,經費總額達到5000多萬元,其中包括:國家“973”項目子課題,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
目前,實驗室建立了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團結合作、充滿活力的年輕研究隊伍,其中2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人獲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8人,其中研究人員41人,技術人員6人,管理人員1人。在研究人員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含兼職1人),教授23人,副教授9人,講師9人。實驗室所在的研究集體獲得了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和國家首批“創新引智計畫”基地支持。
近五年以來,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引以為榮的成果,發表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論文。研究工作不僅被大量作為亮點介紹,或作為雜誌封面,研究工作五年來被他引3000餘次。研究成果“有機、聚合物體系的層狀組裝與功能”獲得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新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基礎研究”獲得2001年高等學校科學進步一等獎。在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研究成果向高新技術輻射,不斷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近五年來已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4項,並已經開發出一些具有套用前景和潛在套用價值的新技術。
實驗室位於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北角,擁有超過7000平方米的實驗基地和價值3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有超過200名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在實驗室工作。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真誠歡迎致力於超分子科學研究的國內外學者和有志之士來室參觀訪問,同時也歡迎廣大同學報考,成為我室的研究生和博士後。
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繼續努力以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並向高新技術領域輻射,聚集和培養高起點超分子化學研究人才和帶頭人,使實驗室成為重要的研究基地、學術交流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