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冷凍治療的歷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當時有學者套用冷凍方法治療皮膚病。但現代冷凍醫學的建立,則是最近幾年的事。因此,超低溫冷凍消融術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醫療技術。
19世紀後期,低溫學領域有幾項重要發現,包括將純氧、空氣和氮氣液化絕熱膨脹系統,能儲存和處理液化氣的真空瓶,以及套用Joule-Thomson 效應產生持續液化氣體流,這些均促進了冷凍療法的發展。
20世紀40年代初,氫、氦和氮液化獲得成功。1950年首先將液氮套用於臨床,直接塗布於病灶,治療各種皮膚病。
20世紀60年代以前,用於冷凍治療的設備治療深度僅有幾毫米,因此主要套用於治療皮膚和婦科領域一些淺表性病變,臨床學家也做了不少有關冷凍的研究,但主要是研究冷凍組織的功能變化,而非研究治療性套用。
20世紀60年代,冷凍器械和設備得到改良與發展。一種冷凍治療探針製備成功,可對體內深部組織進行控制性冷凍,相繼套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肛腸疾病、子宮疾患、神經系統疾病、前列腺疾病、骨關節疾病以及皮膚疾病等。
到了20世紀80年代,冷凍治療進一步受到關注,這主要歸功於冷凍器械和設備的改良與發展。在此期間,一種能循環致冷源的導管制備成功;酒精混合物和氟利昂被作為致冷原套用於臨床治療。有力地促進了冷凍治療的發展。他們製備了一種冷凍治療探針,用其可以準確地冷凍腦組織內病灶。這種探針實際上是後來各種液氮冷凍探針的原型。探針由3根長同心管構成,內層管作導管,讓處於壓縮狀態的液氮流向探針頂端;內層管和中層管之間有間隙,用作氣態氮從探針頂端回流的途徑;外層管和中層管之間間隙為真空絕緣層,以保證液氮流向探針頂端時不會受熱作用而氣化;探針頂端有一“室”,液氮從內層管流向該“室”內後,在此氣化,大量吸收周圍組織熱量,使周圍組織得以冷凍。用這種冷凍探針可對體內深部組織進行控制性冷凍。
真正“現代”冷凍治療的建立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主要歸功於下列兩方面的進展:影像技術與新的冷凍設備。由於超聲、CT的廣泛套用,在影像技術的監測與引導下,可準確插入冷探針,實時觀察冷凍的進程,精細控制冷凍範圍,從而保證有效地冷凍靶組織,而不損傷或最大限度減少損傷正常組織。直腸超聲和手術超聲探頭的問世與套用,有力地促進了冷凍在肛腸疾病、直腸腫瘤治療中的套用。近年來磁共振(MRI)套用於冷凍治療的監測,使冷凍治療更顯示了微創化、靶向化的優勢。
20世紀90年代,隨著影像技術以及新的冷凍設備的發展,現代冷凍治療學逐步建立。液氮冷凍系統和氬氦冷凍系統代表了冷凍治療兩個重要發展階段。氬氦冷凍系統的套用將肛腸疾病、直腸腫瘤微創治療提高到新的水平。
目前,冷凍療法已廣泛套用於肛腸疾病、宮頸糜爛、直腸腫瘤,可在手術中、內鏡下或經皮途徑進行。冷凍治療的病種從前肛腸疾病、宮頸糜爛、直腸腫瘤擴展到列腺癌、肝、肺、腎、乳腺、子宮、卵巢、骨、皮膚以及各種軟組織的良惡性腫瘤。
設備更新
在冷凍設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兩類儀器:液氮冷凍系統和氬氦冷凍系統。這兩種系統代表了冷凍治療的先後兩個發展階段。超低溫冷凍消融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冷凍療法的套用,成為臨床肛腸疾病、直腸腫瘤治療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研究進展
100多年來,冷凍療法幾經沉浮,但現代冷凍治療學的建立,冷凍在臨床上真正得到套用和推廣,則是最近幾年的事。隨著低溫物理學、工程學、冷凍生理學和病理學的發展,目前冷凍療法已成為治療肛腸疾病、直腸腫瘤的重要手段,在外科治療逐步微創化的今天,冷凍療法顯示出無限的前景。
超低溫冷凍消融術具有超越其他消融療法的諸多優點。作為一門集中了工程物理學、冷凍醫學、生理學、免疫學、臨床醫學的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治療肛腸疾病、直腸腫瘤的重要手段。儘管現代超低溫冷凍消融治療的歷史相對較短,冷凍技術和設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可預期,經過工程學家、生理病理學家和臨床醫學家共同努力,在不遠的將來,冷凍療法在肛腸疾病、直腸腫瘤治療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套用領域
超低溫冷凍消融療法作為間質介入療法之一,已迅速在肛腸疾病、直腸腫瘤治療中取得重要地位。廣泛套用於內痔、混合痔、肛裂、肛瘺、宮頸糜爛、直腸腫瘤,治療的病種從肛腸疾病、直腸腫瘤擴展到前列腺癌、肝、肺、腎、乳腺、子宮、卵巢、骨、皮膚與各種軟組織的良惡性腫瘤。其臨床套用價值一方面可作為手術的替代,清除小的早期腫瘤,尤適用於因內科原因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另一方面可作為進展性腫瘤的姑息治療,達到改善症狀、延長生命的目的,甚至在選擇性病例,取得根治性效果。又由於冷凍可激發機體免疫功能,因此冷凍不僅可如同手術一樣,消除腫瘤本身,尚有手術不具備的免疫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