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希曼基準

產業關聯度,即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方向和大小之分。 感應度係數:指國民經濟經濟各部門每生產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某一個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 根據赫希曼基準,主導產業應選擇具有較大影響力係數和感應度係數的產業,即“雙高”產業,只有影響力係數和感應度係數比較大的產業才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概述

赫希曼基準又稱關聯效應標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艾伯特·O·赫希曼在其《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提出的。具體是指某一產業的經濟活動能夠通過產業之間相互關聯的活動效應影響其他產業的經濟活動。其實質是根據產業關聯度——產業之間相互聯繫和彼此依賴程度的大小——來選擇重點需要扶持的產業。關聯效應較高的產業能夠對其他產業和部門產生很強的前向關聯、後向關聯和旁側關聯,並依次通過擴散影響和梯度轉移形成波及效應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內主導產業只有與其他產業具有廣泛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繫,才有可能通過聚集經濟與乘數效應的作用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關聯效應作為區域主導產業的一個重要標準,實際套用過程中應當選擇那些產業延伸鏈較長,帶動效應大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

赫希曼基準的依據

赫希曼基準的理由是:
1.在開發中國家經濟不發達,資本投資能力差,產業間 相互依存度低的情況下,必須採取不平衡發展戰略;
2.向前連鎖不能獨立形 成發展的誘導機能,它要伴隨累計 “需求壓力”同時出現,向後連鎖的效果 則要強得多,因此,在初級產品(原料等)、中間產品產業未充分發展的情況下,優先建立從國外進口原件進行組裝的最終產品加工業,既可以積累資本,又可以對其他產業產生關聯誘發作用,為中間產品製造業規模經濟的發展提供市場需求,因此,只要國內市場穩定,進口就會被逐漸取代。
赫茲曼指出,事實上許多國家的工業化正是從發展“最後加工”階段開始,繼而從事中間產品製造,最後發展基本原料工業。顯然,這是以需求勞動供給增長(後向連鎖誘發)的非均衡結構的選擇戰略。

赫希曼基準的相關概念

產業關聯度,即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方向和大小之分。產業關聯分為前向關聯和後向關聯,如果某一產業(如煤炭)的產品可作為另一產業(如鋼鐵)的中間產品,那么,該產業(煤炭)就是另一產業(鋼鐵)的後向關聯產業,而(鋼鐵)另一產業是該產業(煤炭)的前向關聯產業。在進行區域經濟主導產業研究時,主要是利用投入產出法中的影響力係數和感應度係數來衡量、分析和反映產業關聯強度的。
影響力係數:指某個部門生產一個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影響力係數大於1,則表示該部門生產對其他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即各部門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的平均值),影響力係數越大,該部門對其他部門的需求拉動作用越大。
感應度係數:指國民經濟經濟各部門每生產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某一個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感應度係數大於1,表示該部門所受到的感應程度高於社會平均感應水平(即各部門所受感應的平均值)。感應度係數越大,表示該部門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越大。前向關聯強的產業,由於來自各產業的需求多,中間產品率高,很易受需求拉動而增長,因而感應度高;後向關聯強的產業,由於來自各產業的原材料投入率高,其推動其他產業發展的能力較強,因而影響力較高。對於前後向關聯均高的產業,其影響力和感應度都是很高的。
根據赫希曼基準,主導產業應選擇具有較大影響力係數和感應度係數的產業,即“雙高”產業,只有影響力係數和感應度係數比較大的產業才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