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明朝杜庠詩作]

《赤壁》是明代詩人杜庠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時,回憶起赤壁之戰而寫的一首懷古詩,表達了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感喟相交織而成的悽愴悲涼之感。

作品原文

赤壁

水軍東下本雄圖 ,千里長江隘舳艫 。

諸葛心中空有漢 ,曹瞞眼裡已無吳 。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蕭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水軍:這裡指曹操的軍隊。

⑵舳艫(zhú lú):船隻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舳,船頭。艫,船尾。

⑶諸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

⑷曹瞞(mán):曹操小字阿瞞。

⑸磯(jī):水邊突出的岩石。蕪:叢生的草。

白話譯文

曹操聲勢浩大的水軍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孫權劉備一統江山的,在浩瀚無際的江面上曹操戰船雲集。諸葛亮中心空有興復漢室的願望,曹操已經不把東吳放在眼中。強勁大風助長火勢迅猛蔓延,兵戎相見,人影散亂;在孤月風冷的淒涼夜晚,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破滅了。這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值得回憶了,眼前荒島上鷗鳥亂飛滿目荒蕪。

作品鑑賞

首聯“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舟由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當時,曹操大軍破荊州,下江陵,戰船連線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斷流,其志在必欲一舉擊碎東吳,席捲天下,併吞八荒,成就帝王之業。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局。

頷聯“諸葛心中空有漢,曹滿眼裡已無吳”,分述諸葛亮和曹操兩個歷史人物。“心中空有漢”是說,漢朝國祚將亡,諸葛亮縱然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對句寫曹操的狂妄輕敵。

頸聯出句“兵銷炬影東風猛”,寫曹軍的失敗。接下來的對句“夢斷簫聲夜月孤”,則出現一個大跨度的跳躍、轉折,作者移宮換羽,詩筆一揮越過八、九百年,聯想到大蘇泛赤壁的遺事,一種虛空悵惘的情緒隨之升騰起來,詩境也由粗放轉為淒清。句中“夢斷”、“簫聲”、“夜月”的意象,全由蘇軾《前赤壁賦》一文化出。這一聯的兩句詩對比強烈,出句尚是千帆爭渡,煙焰張天的戰爭場景,對句卻繪出一幅清幽的長江月夜聽簫圖,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的洞簫聲索回飄蕩,黯然銷魂。

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興趣的眼前風物上來:“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不堪回首是傷感於歷史的變遷和現實的荒涼。那些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雄姿英發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連那月夜泛舟,臨風吹簫、放言宏論的蘇軾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黃鶴。面對荒磯鷗鳥、哀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念往思來,感慨萬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運的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傾。末句以景結情,作者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感喟相交織而成的悽愴意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