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概況
萍鄉----贛西明珠旅遊勝地
萍鄉市地處華東西緣、贛湘邊界,素有‘吳楚咽喉、湘贛通衢’之稱,武功、楊岐南北相望,袁水、萍水東西分流,自古風土衍沃,人傑地靈,‘往來士夫,景慕形勝’。全市現轄上栗、蘆溪、蓮花三縣和安源、湘東兩區及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安源經濟開發區(萍鄉高新技術工業園),總面積3827平方公里,人口180萬。市城區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46萬。
萍鄉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發展旅遊業前景廣闊。全市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二處,省市級重點保護單位67處。萍鄉旅遊根據資源優勢及其特點,可分為‘五大文化’系列,即聞名中外的紅色文化, 厚重深遠的近代工業文化,源遠流長的遠古文化,江南一絕的生態文化,神秘深奧的楊岐文化。
萍鄉的紅色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萍鄉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爆發了‘哥老會’起義、萍(鄉)瀏(陽)醴(陵)起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爆發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策劃發動了‘秋收起義’。安源這箇中國工人運動、中國工農革命軍的發祥地之一,這個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這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中國‘紅色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景點
2004年10月,安源被評為全省十大紅色旅遊景區之一,並列入國家紅色旅遊121工程,且已定為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的教學點。長期的革命鬥爭為萍鄉留下了和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活動(特別是黨的領導活動)舊址和珍貴的革命文物。
主要有: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陳列了從1898安源煤礦開辦到1927‘秋收起義’30多年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歷史,共陳列珍貴文物970餘件;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活動的舊址、舊居14處;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盧德銘烈士紀念碑,萍鄉革命烈士紀念館,萍鄉市革命烈士陵園,蓮花一枝槍紀念館等。
秋收起義紀念碑矗立在秋收起義廣場上。秋收起義廣場是為紀念秋收起義而建設的紀念性兼具綜合功能的廣場,秋收起義紀念碑既是對廣大人民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萍鄉市的標誌性建築。
萍鄉是中國著名的老工礦城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萍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銅、鉬、鎢、鋁、石灰石、高嶺土、花崗岩、礦泉水等36種,煤炭遠景儲量達8.52億噸,鐵礦儲量6760萬噸,各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潛力。
萍鄉的工業起步很早。東晉時就生產瓷器,唐代開發利用煤炭,明清時期便以盛產煤炭、瓷器、夏布、貢紙、鞭炮而聞名江南。1898年清朝郵政大臣盛宣懷在安源創辦萍鄉煤礦,隨後又將萍鄉煤礦與湖北的大冶鐵礦和漢陽鐵廠聯合,組建成近代中國第一個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這是20世紀國中國最大的民族工業企業,萍鄉因此被譽為‘江南煤都’。
新中國成立以後,萍鄉成為江西重要的工業城市。萍鄉形成了以冶金、建材、機械、醫藥化工等四大產業為主導的30多個行業、門類齊全的新型工業體系。
萍鄉歷史悠久,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漢初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即公元267年設立萍鄉縣。受吳楚文化的雙重薰陶,萍鄉形成了以春鑼、茶燈、儺舞等為主的獨特的傳統地方民俗文化。‘儺’是古代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而萍鄉的儺文化發育最成熟、保存最完善、風格最鮮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儺學研究顧問薛若琳教授在考察萍鄉儺文化時讚不絕口,認為‘萍鄉儺文化有三寶(儺廟、儺面具、儺舞),三寶俱全,全國少有’。
2000年6月,萍鄉市上栗縣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恐龍蛋化石,是世界文化遺產。江西是重要的恐龍蛋化石發現地。2002年以來,萍鄉境內共17次發現208枚恐龍蛋化石,據推算是距今七八千萬年的白堊紀晚期化石。這一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萍鄉遠古文化內涵。
萍鄉屬江南丘陵地貌,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充足的光熱,充沛的雨量,孕育了其獨特、豐富的生態資源。主要有以下‘五多’:一是樹多。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0.3%,植物物種1200餘種。二是水多。地表水徑流量為26.46億立方米/年;地下水儲量為4億立方米。三是山多。萍鄉基本上是個山區,滿目群山起伏,鬱鬱蔥蔥。主要有武功山、楊岐山、大屏山、五峰山、玉壺山。萍鄉的生態文化主要體現在武功山。
武功山主峰金頂海拔1918.3米,歷史上與廬山、衡山並稱為江南三大名山。海拔1600米以上是10萬畝高山草甸,夾在藍天霧海之間,‘叢茅蒙茸’,綠波蕩漾,堪稱江南一絕。四是洞多。萍鄉廣泛分布著以石灰岩為主的地區,岩溶地形發育典型,溶洞眾多,著名的主要有‘天下第一洞’之稱的義龍洞。五是生態農業基地多。大力發展以‘一園五工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花卉苗木、無公害蔬菜、良種山羊、中藥材、優質稻)為重點的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批旅遊、觀光、休鎔功能顯著的富有區域特色的生態農業基地。
古之吳楚通衢,今之贛西明珠。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萍鄉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加速實現萍鄉在江西率先崛起的重大舉措來抓,努力發掘‘紅色、綠色、古色’旅遊資源,緊緊圍繞‘五大文化’旅遊特色,著力打造‘近代工業先驅、中國革命聖地’的‘大安源’品牌,‘高山草甸、綠色家園’的‘大武功’品牌,‘贛西文化堡壘、中國儺藝之鄉’的‘大儺藝’品牌,強化‘吃、住、行、游、娛、購’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萍鄉,這個昔日的‘江南煤都’,正朝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目標邁進。
萍鄉,地處湘贛邊界,古之吳楚通衢,今之贛西明珠。萍鄉是中國近代工業起始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商貿繁榮,已成為江西重要工業城市之一。
萍鄉旅遊資源豐富,集歷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與民俗風情為一體,呈全方位立體之勢,旅遊開發前景非常廣闊.萍鄉市所屬的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祥地和秋收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之一。
在這裡,革命鬥爭薪盡火傳,綿延不絕;革命志士,捨生取義,前仆後繼,留下了大量的紅色歷史遺蹟與革命文物,著名的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總平巷、談判大樓,張家灣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等.解放後,這裡建造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收藏革命文物8000餘件;市內新建有占地346畝的秋收起義廣場,內設大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氣勢恢宏;萍鄉蘆溪縣境內的武功山,歷史上與廬山、衡山並稱為江南三大名山,是江西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其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為江西境內第一高峰。
武功山山體雄偉,奇峰羅列,有許多壯觀的瀑布,景色秀麗,連綿十萬畝的高山草甸更是堪稱一絕;萍鄉上栗縣境內的楊岐山環境清幽,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楊岐宗的發祥地,楊岐山下有被國內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譽為“天下第一洞”的義龍洞,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洞內有千姿百態的鐘乳奇觀,洞天飛瀑更是世所罕見;萍鄉城內有建於清代的孔廟,是省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文廟,市郊有始建於唐代的寶積寺,金碧輝煌;有始建於宋代的橫龍洞,幽靜奇絕;還有清新、優雅的玉壺山、群峰競秀的大屏山.萬頃碧波的明月湖等。
萍鄉民風淳樸,民俗文化豐富多彩,獨特的指掌畫、多管書法、農民銅管樂、採茶戲、儺藝在全國乃至國外都有一定影響,尤其儺文化以“儺廟、儺面具、儺舞”三寶俱全而蜚聲海內外。
萍鄉的旅遊資源以其歷史文化深厚、風景美、宗教幽遠、民風古樸而顯示出獨特的魅力,旅遊事業大有文章可做。21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途,市委、市政府確定了高質量、高品位、高效益全力建設我市旅遊大品牌,“建設萍鄉文化旅遊勝地”的發展戰略。為此,我市聘請了全國知名的旅遊專家對我市旅遊資源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編制了《萍鄉市旅遊業2001:2020發展規劃》,我們的目標是:用15年的時間,建立發達的現代旅遊產業體系,使我市成為江西省環境優美、景色秀麗、設施完善、服務上乘、特色鮮明的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