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系屬
贛榆方言屬中原官話區之徐淮片,與江蘇省內江淮方言、吳方言等相去較遠。
方言特點
贛榆方言的主要特點,在於聲類系統較多地保存著中古音。在老派贛榆話里,古見組見、溪、群、曉、匣五母今細音仍保留[ts]、[ts′]、[s]的讀音,可以分尖團音;古知、莊、章三組聲母今音大致按古二、三等分為兩組。這對於研究古音或其它現代方言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古平、上、去、入四聲贛榆方言分化為今陰、陽、上、去四聲,和北京相同;古入聲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也和北京一樣;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如“北、鐵、尺、客、屋、接、說、濕”和“麥、蜜、納、辣、綠、額、藥、物、月”(次濁聲母字有少數讀法去聲:“幕、覓、諾、歷、厲”。“穆、牧”陰平、去聲兩讀)。
需要說明的是,現贛榆方言已分化為新、老兩派,上面所述的是老派讀音。
內部差異
贛榆方言內部除了一致性(共性)之外,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個性)。語音方面明顯的差異在於:
一 古精組字今聲母音值不同。
二 韻母方面全縣呈現出更為複雜的局面。
三 聲調方面,縣大部分地區(包括青口鎮)都是古清人、次濁入聲字今讀陰平,古全濁入聲字今讀陽平。但縣內有的地方,如南部的墩尚鄉刁疃村(墩尚東北3.5公里處),清入和次濁入聲字歸今上聲(禿——土、接——姐)。
方言分區
贛榆方言大致分為五個語區:
1.青口語區:以青口鎮(縣治所)為中心,沿青口河兩岸的鄉鎮,老贛馬、城東、城南(北部)、老朱堵、官河(南部)、城頭(坨溝以東)、老土城(東南部)、宋莊(北部)、老門河東部,該區方言在縣境內使用範圍較廣。贛馬鎮系宋、元、明、清、民國五個朝代的縣城,政治、經濟、文化一直比較發達。與贛馬鎮相鄰的青口鎮,自宋以來便是蘇北、魯中南著名的商業集散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駐地設在青口,青口鎮逐漸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本書即以青口語區作為贛榆方言的代表,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析。
2.龍河語區:以龍河鄉(秦、漢縣治所)為中心沿龍王河兩岸的鄉鎮。包括海頭、金山(南部)、厲莊(南部)等鄉鎮。
3.石橋語區:與山東日照接壤的柘汪、馬站、石橋、九里、金山等鄉鎮,位於縣城北部,語音接近日照方言。
4.黑林語區:地處贛榆西部邊緣的黑林、吳山、夾山、徐山、城頭西部,門河、班莊、歡墩等鄉鎮,語音接近臨沂方言。
5.沙河語區:以沙河鎮為中心,沿大沙河兩岸的大嶺、殷莊、墩尚、等鄉鎮。靠近連雲港東海,和東海話基本一模一樣,該區語音特點是:陰平調發音中間有一定的緊喉色彩。
6.羅陽語區:羅陽鎮東南部的小東關、小河口、蠻灣等村有聲母[z]。日、衣區別清楚。尤其是青年人,該區讀“[z]”聲母的較為普遍。
以上只是粗略劃分,語區之間,並無明確界線,多數有混和區。如宋莊鎮外地遷入者較多,各村語音不同,甚至鄰戶各異。
方言舉例
實例一
大米糊特(大米糊塗/都,稻米麵做的粥)
期了滿(吃了嗎)
能(四聲)意歪( 音yiwai)的(討厭不喜歡甚至噁心)
當天子(院子)
掃當門(打掃室內的地面)
朝(jiao)時候(以前)
小八棍兒(木棒)
特(一聲)老段你(他老是追你)
褻母的(罵人的話,正宗贛榆話)
小鱉子(罵人的話)
打莊戶的(農民)
乾棗、乾么棗、地瓜乾(乾地瓜片)
條帚、掃帚(掃把)
刀龜、(螳螂)
歪子(青蛙)
香油餜子、油餜子、香餜(guo)子、香么果子(油條)
啦/擦呱(聊天)
赤腳(qi juo)(光著腳)
赤溜腳(chi liu juo)(沙河語區,意思是光著腳,與上一條略有不同)
腚盤子(屁股)
照你腚炫兩噘(對著你屁股踢兩腳)
排幾兩腳(juo)(踢你兩腳)
你晌午吃啥么飯?(你中午吃什麼飯)
大米乾飯,熬居肉(大米乾飯,炒豬肉)
稀粥、珠飯(稀飯)
我不是得為的(不是故意的)
我是單工的、得(讀dei)為的(得為和單工都是故意的意思)
你怎著地(juo di )的(你怎么回事)
跟你薛話今費社(跟你說話真費事)
喬種(罵人的話)
你怎能這戶的呢(你怎么能這樣)
唉,我也嘆氣了。
好吃好哈(好吃好喝,類似於吃好喝好)
我渴(音ka)了(我渴了)
肥子(肥皂)
喬咕咚的(缺心眼)
馬猴子(狼)
愣(一聲、四聲)子(傻子)
嚼(音zuo)舌特(風言風語,背後說別人,胡編亂造)
顆頭(石頭)
該敗了 (表示特別晦氣)
割(ga)居又期(割豬肉吃)
莫卡(音ka,一聲)倒了(不要摔倒)
蓋些冒 (表示特別驚喜)
老海(大海)
老太(曾祖父 曾祖母)
老爹(爺爺)
小丫特(姑娘,女孩)
我臥了(我餓了)
透俊(音zun,四聲)的(非常漂亮)
小小子(男孩)
哈(喝的意思,比如說“哈水”或“哈酒”)
步走(行走)
扁嘴(音zei,三聲)(鴨子)
實例二
1、小叉克、叉口(意為“口袋”);
2、“當天子”意為“院子”;
3、“抄(音chao,四聲)過去”意為“跨過去”,如:前面有條溝,抄過去就好了!
4、“坷頭”意為比較小的石塊。
5、“金三”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但多數是指“人”的意思。如:你看你跟個金三似的(你看你跟個人的)。這是句罵人的話!
6、地蛋(馬鈴薯)地瓜(紅薯,番薯)煮熟之後切成條曬乾即是(好像是超市里賣的薯條)。
7、“砸”意為“打”,如:他砸人(他打人)!
8、“咔”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渴”,如:我咔了(我渴了)!另一種是“摔倒”的意思,如:他咔倒了!
9、“胳拜兒“膝蓋”的意思,如:胳拜兒破了(膝蓋流血了)!
10、“歡著”意為“喜歡”,如:你歡著不歡著(你喜歡不喜歡)。在相親時,則是“同意”的意思(你同意不同意)。
11、“媳子”意為“老婆”!如:你媳子呢(你老婆在哪)?
12、“大大(音da de)”也就是“爸爸”的意思。
13、“煎么”意為“煎餅”;
14、“決(juo)”意為“腳”;
15、“皆(zie,第四聲,沙河語區為jie,四聲)子”意為“尿布”,如:洗皆子(洗尿布)。
16、“小巴(二聲)”意為“小孩”,通常指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嬰幼兒!
17、“老吡叉”是一句罵人的話,只能用於年長的婦女(還是別了,和諧社會嗎)。
18、“西(二聲)的西的”為“收拾,整理”的意思,如:把東西 吸的吸的(把東西收拾一下)。
19、“豬”在贛榆方言中讀ju(第一聲);
20、“老鼠”在贛榆方言中讀“老噓”,沙河語區為老設(輕聲);
21、“花喜子”是“喜鵲”的意思;
22、“白”在贛榆方言中讀bei;
23、“俊”在贛榆方言中讀zun(第四聲);
24、“別”在贛榆方言中有時讀作bai(一聲),例如:你可別說出去;
25、“壞了”在贛榆方言中讀hai(三聲) le;
26、“地面”在贛榆方言中讀zu(一聲) di;
27、“不”在贛榆方言中有時讀作bai(四聲),例如: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