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曾筱石

贈曾筱石

曲屏徙倚見珠衣(1),離合神光花際飛(2)。 (二)(1)曲屏——曲折的圍屏。 (三)(1)掛席——揚帆,即乘船。

詩詞原文

秋瑾秋瑾
一代雕蟲出謝家(1),天教宋玉住章華(2)。
秋風卷盡湖雲滿(3),桂籟留馨開細花(4)。

曲屏徙倚見珠衣(1),離合神光花際飛(2)。
石竹礙簾苔印澀(3),赤簫攜手並斜暉(4)。
秋瑾石像秋瑾石像

掛席南來楚水清(1),遙聞奇論稱簪纓(2)。
蓮裳何幸逢文苑(3),廣樂流聲下鳳城(4)。

海氣蒼茫刁斗多(1),微聞繡幕動吳歌(2)。
綠蛾蹙損因家國(3),系表名流竟若何(4)?

寫作背景

這四首詩是秋瑾寫給朋友、詩人曾筱石的。作者說她文才並茂,關心國家興亡,是一代名流。
第一首說曾筱石如謝道韞,她的丈夫如宋玉,她們在秋風中來到北京。
第二首說她風流文雅,如神女一般。
第三首說她從南方來到北京,美好的名聲也伴之而來。
第四首說她憂國憂民,名聲將永遠流傳下去。
詩寫於秋瑾在北京時。

秋瑾對聯秋瑾對聯

注釋譯文

(一)(1)雕蟲——原比喻小技能。《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這裡指能作詩賦之人。“謝家”,晉謝安之家。見前《秋菊》“謝庭”注。這句是說一代善於詩賦的女詩人謝道韞出於謝家之門。這裡將曾筱石化為謝道韞,說她善詩,是名門之後。(2)宋玉——戰國時楚國人,楚大夫、文學家。相傳他是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在楚懷王、襄王時擔任過文學侍從一類的官職。這裡宋玉指曾筱石的丈夫。章華,即章華台,楚國離宮名,這裡作京都講。此句說:天教有宋玉一樣名望的曾筱石之夫來到京都。(3)湖雲滿——即滿湖雲。(5)桂籟——桂花之風。馨,音xin,散布很遠的香氣。這兩句說:當秋風把滿湖煙雲吹散,當遠播香氣的桂樹開著細花的時候,你們來到京都。
(二)(1)曲屏——曲折的圍屏。徙倚,低徊。指往來徘徊。司馬相如賦有“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珠衣,佩有珠子的衣服,指華貴的衣服。(2)離合——形容光芒時散時聚的樣子。曹植洛神賦》有“神光離合,乍陰乍陽。”以上二句說:曾筱石往來低徊於曲屏間,珠衣時露,那珠光如時聚時散的神光在花間飛翔。(3)石竹——多年生草。多栽植於庭院,莖高尺許,葉細長而尖,對生,花有重瓣單瓣,色亦有深紅,淡紅的。礙簾,擋住帘子,苔印澀,指苔長得茂密。苔印,指苔錢,因其形圓如印。(4)赤簫——紅色的簫。斜暉,傍晚太陽的光芒。此二句說,石竹花葉長密,擋住了門帘,階下蒼苔茂密,晚霞中你手持赤簫而立。
(三)(1)掛席——揚帆,即乘船。南來,從南方來,指曾筱石從楚地來到北京。(2)遙聞——遠聞。簪纓,舊時權貴帽子的裝飾物,後代指世襲做官之家或人。唐駱賓王詩:“簪纓北闕來。”這裡指曾筱石祖上。因她上輩皆是官宦。以上兩句說,你從楚地來,而我早就聽說過那些對你祖上稱許的言論了。(3)蓮裳——有蓮花圖案的衣服,轉意為指人品質高雅不俗。這裡指曾筱石。文苑,即文壇。(4)廣樂——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後漢吳漢率七將軍大破蘇茂於廣樂。這裡指曾筱石祖上的戰功。流聲,流傳的好名聲。鳳城,指京城,這裡指北京。這兩句說,我有幸與品質高雅的你在文苑中相逢,你祖上的功勳大名早已在京城中傳播了。
(四)(1)刁斗——古時行軍用具,夜裡鳴鳴報時,以銅製成,白天可為鍋。(2)繡暮——指曾莜石所住的閨閣之中。案:《秋瑾集》“幕”,誤。這兩句說,你乘船來時,海上戰事正緊,現而今常聽到你在繡幕之中唱起憂愁的吳歌。(3)綠蛾——黑而美好的眉毛。蹙損,皺眉。蹙,音cu,皺。損,指因皺眉而使眉失其原來美好的樣子。(4)系表——使名聲流傳史冊。名流,使名聲流傳下去,庾信哀江南賦》:“聲超於系表。”後兩句說:你為國憂愁,娥眉頻皺,那美好的名聲流傳於史冊是一定的了吧?

作者簡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瑾,字(或作別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閩縣l(今福州),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畫回響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詩中人物簡介

曾廣銓(1871—1940),字靖彝,號敬怡,別署筱石,曾國藩孫。廣銓為曾紀鴻第四子,後過嗣曾紀澤。1893年冬晉升兵部員外郎,被派任駐英使館參贊,1904年又以候補五品京堂任出使韓國大臣,是近代的外交家。他精通英文,曾譯過英國哈葛德(H.R.H ag g ard,1856—1925)的小說《長生術》(Sh e),發表在《時務報》第60至69冊(1898年5月11日至8月8日)和《昌言報》第1冊(1898年8月17日,戊戌政變發生,《時務報》改版,稱《昌言報》,冊次另起),1898年又和章太炎合譯過英國19世紀的哲學家、社會學家斯賓塞(H.Sp en ce r,1820—1903)的文集,並擔任《時務報》、《昌言報》的英文編譯,編譯了大量的國際時事、新聞。曾廣銓也喜吟詠,著有《筱吟齋詩集》四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