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虹橋

賽虹橋

賽虹橋,位於南京集慶門西南,賽虹橋立交以北,跨秦淮河支流。明洪武年間建造,為三拱石橋,曾名賽工橋、賽公橋,橋外原正對明外郭城馴象門。石橋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傳明太祖朱元璋築京城,工部與應天府分段承辦。應天府築城已竣,尚有餘資,遂建石橋於此,名曰賽工橋,意為賽過工部。後地方官吏為避免“輕侮上台”,乃取唐代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之意更名賽虹橋。亦名賽公橋、柵洪橋。 賽虹橋清康熙年間重建。橋寬50餘米,分水橋墩長60餘米,拱矢高8.95米,至今仍能負載8噸。其寬度在南京古橋史上罕見。1947年建“賽虹橋保衛戰紀念塔”於橋旁。 2003年賽虹橋立交建成,因其靠近賽虹橋故名賽虹橋立交,賽虹橋立交北起水西門高架,南接鳳台南路,東起中山南路,西連應天西路,包括鳳台路拓寬、鳳台路順河橋、集慶門隧道等工程。 賽虹橋立交不僅是南京城建史上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城市全互通雙向立交,工程總投資12億元,總面積13.26萬平方米,橋路全長10公里,為39米寬雙向6車道柏油路,單橋樁就有486個,立交從頂層到地面分四層,高23米,有8層樓高。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賽虹橋位於南京城南集慶門西南長虹路上,跨秦淮河支流,明洪武年間建造。曾名賽工橋、賽公橋。

賽虹橋 賽虹橋

賽虹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當時正對著南京城的馴象門,為三拱大石橋,清康熙年間重建。橋寬50餘米,分水橋墩長60餘米,拱矢高8.95米,至今仍能負載8噸。其寬度在南京古橋史上罕見。

賽工橋之名,源自朱元璋築南京城時的一些傳說和筆記。明末,朱國禎在他的《涌幢小品》中寫道:明太祖築南京都城外郭城時,讓工部和應天府分段包乾。應天府包乾的是從馴象門起的八個城門的地段。由於精心組織,他們不僅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而且築城專款尚有節餘。算算時間,還能趕在工部包乾的地段竣工前,造好一座橋。於是決定用餘款建橋,此橋即為賽工橋。應天府造橋的目的,原本是想在明太祖前炫耀一番:我們小小應天府地方政府,敢於和中央的一個大部──工部比賽一番。相傳為這件事,明太祖把工部的官員狠狠地訓斥了一頓。應天府一聽工部挨訓,自知犯了“輕辱上台”之罪,趕忙到工部去賠禮道歉,並引用唐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之句,將賽工橋改名為“賽虹橋”。

傳說

賽虹橋 賽虹橋

在老百姓心目中,賽虹橋其實一直都讀作“賽公橋”,因為賽公橋的傳說在老百姓中更為流傳。

相傳,這座橋是江南巨富沈萬三的兒媳婦出資建造的。建南京城時,由於國家草創,國庫空虛,朱元璋自知靠國家財力,無法完成這樣龐大的工程。於是,強迫江南富戶“認捐”南京城的築城費用。

賽虹橋 賽虹橋

沈萬三是個富可敵國的大富商,為了討好明太祖,他一人認捐了建城費用的三分之一。後來,又捐獻了建造都城外郭費用的一半。城剛築好一半沈萬三就逍遙自在起來,對於外壕上幾道未架造的大橋等一些輔助建築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兒媳婦一看這樣下去非出大事不可,因為沈萬三和明太祖是立過“賭約”的,誤期就要殺頭。而沈萬三又很固執,從來都不聽小輩規勸。他的兒媳是個聰明人,為了警戒公公造橋的質量和防止官員在驗收時找岔子,就採取激將法,和公公提出“賭賽”築橋。於是,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日夜施工,搶在沈萬三承諾的完工日期之前把橋修成,而且質量也要好於公公所造的橋。所以老百姓都稱它為“賽公橋”。

明末,貴陽著名愛國文人楊龍友就居住在賽虹橋附近。楊文聰字龍友,貴陽人,萬曆四十七年舉人。 他學兼文武,素有安邦定國之志,與復社名流侯朝宗(侯方域)等結為至友,並利用與馬士英的同鄉、姻親關係,保護了不少東林黨人。清兵南下時,他參與奉立隆武帝於福州,並以兵部右侍郎之職率孤軍扼守仙霞嶺,屢挫清軍,後來,楊龍友因孤軍難支,終於失關被俘,不屈而死。全家36口同時壯烈殉國。楊龍友文武兼備,尤擅繪畫,《桃花扇》中有李香君面血濺扇,楊龍友以之點染成桃花一枝的故事,可見其繪畫功底不淺。

賽虹橋立交

概述

賽虹橋 賽虹橋

賽虹橋立交是南京第一座定向型全互通式立交橋,雙向八車道,上下4層,共有主線及匝道橋23座,呈菱形在空中十字交叉,橋路總長16.1公里,全部為52至66米寬不等的城市快速道,任何一個路口都有3條可同時直行、右行、左拐通道通往其他3個方向,不會出現交叉和逆行,車速最高可達80公里/小時。賽虹橋立交最高點淨高23m,有8層樓高,向北下穿的集慶門隧道夾在明城牆和外秦淮河之間,向西的跨河橋最大跨度70米,城牆、高架、大河、隧道高低錯落,使過去髒亂差的賽虹橋一下成為南京城建亮點集聚區域。

賽虹橋立交不僅是南京城建史上也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城市全互通雙向立交,工程總投資12億元,總面積13.26萬平方米,橋路全長10公里,為39米寬雙向6車道柏油路,單橋樁就有486個,立交從頂層到地面分四層,高23米,有8層樓高。

作用

賽虹橋立交俯瞰 賽虹橋立交俯瞰

賽虹橋立交樞紐是南京市“兩環八射”道路主框架的咽喉要衝,和“井”字型快速內環的重要接點,對於完善幹道路網布局,促進河西及城南地區的建設開發,為“十運會”提供暢通的快速通道,打通緯七路過江通道,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江城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賽虹橋主城打通南京內環線快速通道聯繫,向內和雙門橋、新莊和規劃中的緯三路立交四個角一道,搭起緯三路、緯七路、城西幹道、城東幹道,形成快速內環,有效引導分流越來越緊張的城市機動車交通;向外通過鳳台南路和應天西路接通城市外環,連通河西和安徽南部。城南的集慶路、昇州路、中山南路等主幹道均可快速上高架內環,原來半個多小時的出城時間將縮短在十幾分鐘內,大大緩解城南交通較差的狀況。

採用四層“花瓶墩”設計的賽虹橋立交曾創下我國城市立交多項記錄,而雙橋門立交比之規模更大,高度更高,跨徑更長,上下五層,淨高32米,橋路全長15公里。坐車從中山東路拐向龍蟠中路不久,遠遠便看到雙橋門立交凌空飛跨在古城牆和秦淮河南端,張開"大口"吞吐著城東幹道滾滾不息的車流。從"之"字型垂直支架爬上十層樓高的雙橋門立交主跨,遠山近水,高牆大河,都市風光,盡收眼底,與現代化的立交高架相互映襯,是南京又一個遠眺古都風貌的絕佳處。全長3公里的緯七路從明城牆、雨花台、秦淮河間貼空飛過,就像是一根輕盈的飄帶系起兩個繽紛的花籃。

南京城建項目管理公司副總鄒銳介紹,賽虹橋 緯七路 雙橋門立交高架,西起城西幹道,一路“過關斬將”到大明路,穿雨花立交,跨中華路,五跨城東幹道,四跨和一次下穿寧蕪鐵路。寧蕪鐵路不但被“包”在了緯七路東段中間,還為施工被“撥來撥去”,讓道28米。這條立交高架就像給路網複雜的城南系了個大圍脖,工程總投資25億元,橋路全長達25公里,占地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無論是高度、跨度和規模,都是我國城市立交建設之最。加上賽虹橋立交後續施工的緯七路西延線,整個投資已超過30個億,相當於新建一座南京長江二橋。

風格迥異的“姊妹橋”

雙橋門立交俯瞰 雙橋門立交俯瞰

賽虹橋、雙橋門都是全定向、全互通、全立交樞紐,都由12條快速通道組成,然而一個四層,一個五層,一個上下左右交錯,令人"眼花繚亂",一個"中規中矩",橫平豎直,這樣設計有什麼道理?設計方鐵道部第二勘查設計院總工劉昌義介紹,這主要是出於兩橋所在位置、走向、道路條件的考慮。賽虹橋從西南接通主城,要確保從西向北左拐和東西向直行通行最大。西接線應天西路偏向南側,北接線下穿集慶門隧道,不能高過城牆。要在四層結構里保證四個方向全部雙向互通,採用了更緊湊的"魚腹式"結構,形象地說就是主線和匝道像條條魚兒交叉鑽進對面上行路的肚子裡,斜交點多,弧度大,從地面看就像是一尊枝葉紛披的花瓶,車行"左進左出,右進右出"。而雙橋門所在的城東幹道地段路網條件好,四個方向全部架空通過,南有卡子門立交策應,場地開闊,採用的是"斜腹式正交"設計。主線全是等高並行,匝道層層相應,從空中看就像是一個大"十字"套著一個大菱形和一個小菱形。因此,賽虹橋立交顯得活潑靈動,輕盈秀氣,雙橋門立交更加氣勢宏偉,舒展飄逸,堪稱我國城市大型立交中的"姊妹花"。

5分鐘橫穿南京城

南京交通規劃研究所總工錢林波介紹,賽虹橋 緯七路 雙橋門立交,居於南京精心構築的"兩環八射"、"外環 井字”道路主框架的過渡帶,是井字型內環中的“南橫”和東縱、西縱的交匯點,向內和新莊及規劃中的緯三路立交一道,搭起城東幹道、城西幹道、緯三路,南京內環快速路網初步閉合成型;向外通過鳳台南路、應天西路、機場高速、光卡路,接通河西、江寧和安徽南部,在南京內外交通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過去從城東到河西,無論取道繞城公路還是從主城穿過,至少要半個小時以上,而今雙橋門立交通車後,一橋飛架東西,時速80公里,從城東幹道到江東南路6公里車程,至多5分鐘。十運會期間,從上海和機場來的客人,通過這條立交高架到河西,一邊欣賞都市美景"兩岸猿聲啼不住",一邊"輕舟已過萬重山",車子忽拉已到了南京奧體中心門口。

賽虹橋 雙橋門的設計通行容量可滿足20年發展,南京井字型內環形成後,將像廣州那樣基本解決城區快速道路堵問題。如果說賽虹橋立交更多的是緩解城區西南和河西的交通壓力的話,雙橋門立交對打通南京"出入境""貢獻"更大。在"出城"中,原設計流量每小時3000多輛的城東幹道,現實際流量已達7000多輛,高峰期8000多輛,架空改造後通過雙橋門不再有障礙。"進城"交通中雙橋門立交更是長袖善舞,不但直接對接機場、寧溧路、寧高路,加強東山新市區和主城聯繫,還可通過繞城公路連通滬寧、寧杭高速,並經由規劃中的緯七路過江隧道到江北,使南京順暢"對接"經濟富裕的長三角東南部。因此,雙橋門的五層全互通結構,各匝道不但互不干擾,還要"直視無礙",主線長距離飛跨,以保證這個節點無阻攔快速通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