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義德王朝[阿曼王朝]

賽義德王朝[阿曼王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8世紀中期的建立的穆斯林王朝,又稱阿曼王國。賽義德王朝正式成立於1749年,為阿曼當地阿拉伯人趨走原波斯人統治者後所建立的政教合一王朝。建立之初,阿曼國力頗盛,為印度洋周邊強國之一。領土包括阿拉伯半島南部,甚至廣至東非桑吉巴爾地區。後逐漸衰落分裂並被英國控制。1970年改現國名“阿曼蘇丹國”。1973年英國軍隊撤出。

王朝介紹

亞洲阿拉伯半島阿曼國於18世紀中期的建立的穆斯林王朝。領土包括阿拉伯半島南部,甚至廣至東非桑吉巴爾地區。賽義德王朝正式成立於1749年,為阿曼當地阿拉伯人趨走原波斯人統治者後所建立的政教合一王朝。建立之初,阿曼國力頗盛,為印度洋周邊強國之一。1856年王朝分治。1871年,英國入侵後,情勢才為之改觀。桑給巴爾蘇丹國於1964年併入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在阿曼,王朝勢力有所削弱,但仍為卡布斯·伊本·賽義德統治直到今天。

王朝歷史

建立

在亞里巴王朝(1624—1743年)末期,統治家族內部爭奪王位和部落之間反目為仇,發生了長過20多年的內戰。1742年,亞里巴王朝的賽伊夫二世為了藉助波斯入爭奪王位,同波斯軍統帥塔吉汗簽約,承認波斯入對阿曼的特殊權利,波斯人則以幫助賽伊夫復國為名大舉進兵,占領了阿曼東北部的布賴米。尼茲瓦、馬斯喀特、馬特拉和沿海平原,圍攻蘇哈爾城,亞里巴王朝遂告滅亡。

當時的蘇哈爾州長正是出生於賽義德家族的艾哈邁德·本·賽義德。他自幼沉著、勇敢,青年時就受到亞里巴王朝的重用,被任命為沿海重鎮蘇哈爾的州長。由於他在治理蘇哈爾中表現了卓越的才幹和魄力,深受當地人民的愛戴。在波斯人圍困蘇哈爾城、物資供應奇缺的困境中,他仍每天出擊敵人,相持9個月之久,最終迫使敵人撤出蘇哈爾地區,退守馬斯喀特。艾哈邁德決心把波斯軍完全趕出阿曼,先在巴爾卡建立貿易市場,將內地運往馬斯喀特出口的貨物吸引過來以斷絕退守在馬斯喀特的波斯軍的財源。隨後又設計在巴爾卡舉行盛大宴會,一面將豐盛的菜餚送到波斯軍駐地,款待士兵,一面邀請50名波斯軍官到城內赴宴,酒宴正酣,突然鼓聲大作,蘇哈爾軍出其不意,衝出城外,一舉全殲波斯軍,艾哈邁德成了眾人崇拜的英雄。1744年,他被擁戴為阿曼教長——宗教領袖伊瑪姆。

艾哈邁德在統治阿曼的整整40年中,大力促進了阿曼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發展。他一方麵團結各部落發展經濟,擴大海上貿易;一方面建立強大的海上艦隊,恢復了亞里巴王朝稱雄印度洋的強國地位。

從教長制到君主制

艾哈邁德有7個兒子,大都擔任各地的州長。1783年他在魯斯塔克駕崩,其子賽義德(尼茲瓦州長)繼位,但是賽義德不孚眾望,一年後被其子哈邁德奪去了統治權力,遷都馬斯喀特,自稱“蘇丹”,定國名為“馬斯喀特蘇丹國”。但哈邁德的父親賽義德並未正式退位,仍以伊瑪姆的稱號住在魯斯塔克。從而形成了蘇丹和伊瑪姆的雙重統治。導致國內政治上的混亂。後來哈邁德改變了選舉產生教長制,實行世襲的君主制。一直延續至今。

哈邁德是一個勇敢的武士。他上任後,整軍經武,圖謀大業,被其追隨者尊為“賽伊德”(Sayyid),即“幸福的人”。從此至今,凡是賽義德王室的直系親屬都在名字的前面冠以“賽伊德”的尊稱。

1792年哈邁德突然去世。其父伊瑪姆賽義德為他在馬斯喀特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之後,又回到魯斯塔克,因懶於朝政,被他的哥哥蘇爾坦奪權。控制了馬斯喀特和全國大部分地區。翌年,蘇爾坦自封為蘇丹,成為賽義德王室的第四任統治者。執政11年中,他積極發展海上貿易,使馬斯喀特成了北到伊拉克的巴斯拉、東到印度、西到東非海岸的貿易中心,歐洲和阿拉伯國家的商船也經常往來於此,使阿曼經濟獲益甚大。1804年,蘇爾坦在反擊瓦哈比和卡瓦西姆人入侵阿曼後,乘船去巴斯拉,謀求奧斯曼帝國幫助加強防務,在回國途中遭到卡瓦西姆人的襲擊,頭部受重傷而死。

賽義德大帝

蘇爾坦執政期間,英國殖民主義勢力在西亞地區大大增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蘇爾坦死後,其子賽義德·本·蘇爾坦得到英國的支持,排擠了自己的兄弟薩里姆繼承了王位,成為賽義德王族的第五任阿曼蘇丹,

賽義德·本·蘇爾坦很有宏圖大志,決心恢復和超過阿曼歷史極盛時期亞里巴王朝的疆域。他酷愛航海,被人稱為“航海家賽義德”。執政伊始積極擴充軍備,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並親自在旗艦“SHAH ALAM”號上指揮,東征西伐,向外擴張,先後占領了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波斯灣兩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爾、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蒙巴薩、馬達加斯加諸島。據美國商人記載,賽義德進入桑給巴爾港時,除旗艦外,還有裝配64門火炮的戰艦1艘,裝配36門火炮的巡洋艦3艘,有14門加農炮的戰艦2艘,還有100艘貨船可載6000名士兵,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從此,一個“阿曼和東非帝國”屹立在西亞和東非地區,成為賽義德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版圖最大的國家,定桑給巴爾為第二首都,賽義德被稱為“阿曼和東非帝國大帝”。

賽義德大帝在大力向外擴張的同時,也致力於發展經濟,建設和擴充國家的商業和經濟設施。在阿曼地區,把馬斯喀特建設成為波斯灣首屈一指的貿易中心,與東西方許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在東非地區,他特別重視開發桑給巴爾,從印度尼西亞引進了許多丁香樹,使桑給巴爾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丁香之島;同時,這個島上的各種種植園也很快發展起來,尤以甘蔗和稻穀較多。因此,桑給巴爾也就成了東非沿海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賽義德大帝在外交上富有開拓精神。積極開展國際交往,親自接見外國來賓。1840年首次派遣特使艾哈邁德‘本?努阿曼出訪美國,第一次同美國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並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此前後,阿曼還與英國。法國、荷蘭和其他一些國家簽訂了商業協定和友好條約,建立了商務代表處和比較牢固的經濟貿易關係。

賽義德大帝與英國王室有特別親密的關係,專門在印度孟買製造了一艘最大的戰艦“利物浦號”送給英國國王威廉四世。該艦裝備了74門火炮。英王回贈他一艘豪華的遊艇。1830年威廉四世舉行加冕典禮,他送了一隻灰色的老虎。1838年6月,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時,他又贈送一匹阿拉伯種馬。1842年,維多利亞女王回送他一輛豪華的皇家四輪馬車和挽具,田阿曼沒有寬闊的道路而無法使用,只好轉送給了一位高貴的印度朋友,女王又送給他一套鑲金的茶具,賽義德則把庫利亞和穆利亞群島贈送給英國女王,作為她永久的領地。

分裂與動亂

賽義德大帝執政52年。1856年乘“維多利亞”戰艦從馬斯喀特去桑給巴爾途中患痢疾而死,葬於桑給巴爾王宮的花園中。賽義德有8個兒子。根據他的遺願,兒子蘇維尼、馬斯喀特州長繼承王位任蘇丹,另一個兒子、桑給巴爾和東非總督馬吉德仍管轄東非地區。但馬吉德不服,要爭當蘇丹,雙方爭執不下,經英國政府出面調解,將一個強大的阿曼和東非帝國分成兩個獨立的國家,由蘇維尼任阿曼蘇丹,由馬吉德任桑給巴爾蘇丹。桑給巴爾每年給阿曼4萬英鎊的員金。1862年,英國和法國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尊重達兩個獨立的擁有主權的蘇丹國。從此,這個亞非“第一海上大國。分成了兩個小國,其強大勢力和影響亦隨之大大減弱。桑給巴爾的分立,使阿曼喪失了大部分海軍,也中斷了來自桑給巴爾的大部分財源。更有甚者,就在國家分裂的1862年,英國印度蒸氣機輪船公司成立,使用蒸氣機輪船在印度和波斯灣之間運輸貨物,給阿曼歷來在海上運輸稱雄的木帆船以致命的打擊,“海上大國”從此一蹶不振。

賽義德之子蘇維尼·本·賽義德1856年繼任蘇丹後,1861年他的弟弟圖爾基——蘇哈爾州長宣布獨立。1866年其子薩利姆為爭奪王位,在魯斯塔克城堡槍殺了父親,宣布繼承王位。薩利姆的哥哥阿贊起來反對,率兵攻占了馬斯喀特,被其部屬推選為伊瑪姆,恢復了教長制。接著,薩利姆的叔父圖爾基聯合各部落的頭領們起兵反對阿贊,在進攻馬斯喀特的戰役中打死了阿贊,圖爾基即在英國人支持下於l87l年11月正式登上蘇丹寶座。1877年,阿曼內地各部落和宗教界領袖聯合起來造反,多次進攻馬斯喀特,圖爾基向英國求援,在英國軍艦的護衛下,圖爾基才得以保持王位。

英國控制

賽義德大帝謝世之後,其子蘇維尼接任,阿曼王室再沒有出現統率能力強的王位繼承人,王室內爭越演越烈,部落同王室的衝突加劇,英國殖民主義勢力趁機滲入,日漸主宰阿曼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事務。賽義德以後的三任蘇丹,都是依靠英國的支持和保護才奪取和保持了王位。

英國政府則自恃強大和對蘇丹圖爾基有功,通過其駐馬斯喀特的政治代表加緊控制阿曼。英國人曾經授予圖爾基許多高貴的稱號,並保證讓他的兒子費薩爾繼承王位。1888年圖爾基病死,其子費薩爾即位。1891年阿曼同英國簽訂了友好、貿易和航海條約。條約規定,阿曼對英國貨物免除關稅,制定關稅必須得到英國的同意,阿曼的對外航海事業必須置於英國監督之下。同年4月,費薩爾還向英國人保證,他本人和他的繼任者及子孫們,除向英國外,不出賣、不抵押、不出讓阿曼蘇丹國及其屬地的任何部分。

1898年英國又迫使費薩爾簽訂了第一個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由英國人監督阿曼的對外關係,由英國人充當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王室全面受制於英國。1913年費薩爾抑鬱而死,其子泰木爾接位。

泰木爾是費薩爾的長子,母親是敘祖父蘇維尼的女兒。他要登上並保持王位,必須依賴英國的支持,因而在1913年10月9日登基時,被迫發表了英國人起草的保證英國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 阿曼內地各個部落對泰木爾王朝及親英勢力十分不滿,1913年他們推舉薩利姆·本·拉希德·哈魯西為伊瑪姆,恢復教長制。1915年在尼茲瓦正式成立’阿曼伊斯蘭教長國。,發兵進攻馬斯喀特。

蘇丹泰木爾求助於英國,英國派遣印度軍隊支援,擊退了“教長國”的進攻。1920年9月25日,經英國人的調停。雙方簽訂了“西卜條約。條約規定:蘇丹同意不干涉中部阿曼(即‘教長國”)的內政,對內地通過馬斯喀特的貨物徵稅不得超過 5%,同意各部落的人自由出入馬斯喀特和沿海城 鎮。從此,阿曼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兩部分,王室和各部落關係暫時得到經和。但是,這無疑是對泰木爾及其王室尊嚴和地位的一大打擊。1923年,蘇丹泰木爾又寫信給英國駐馬斯喀特政治代表,保證在未請示並獲得英國同意的情況下,不把在他的領土內可能發現的石油的開採權讓與其他任何人。

泰木爾統治下的阿曼,深受內憂外患之苦,國家十分貧窮,財政非常拮据,只能靠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津貼維持統治。英國還派了一些政治、軍事和財經“顧問”來掌管權力,連阿曼的財政大臣也是由英國人伯特里思·托馬(Bertrean Tboma)擔任。泰木爾既無力改變現實,又極不願意受制於英國人,經常旅居印度的孟買,並屢次向英國提出讓位。1929年,泰木爾又從馬斯喀特出走,那時他的兒子賽義德已經18歲,可以擔任內閣大臣會議主席。他宣布他健康不佳,不能再回馬斯喀特治理朝政,寫了一份進位書,提名由他的兒子賽義德繼任王位,並聲明他堅決不回馬斯喀特。從此泰木爾常使印度,經常到喀拉蚩、加爾各答、新加坡、東京和神戶等地旅行,還娶了一個日本文人作妻子,最後於1965年客死孟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完全把阿曼置於它的戰略控制之下,在阿曼的薩拉拉、馬西拉等地建立了英國皇家空軍基地,以保證從倫敦到印度航道的暢通。1958年7月,英國政府和蘇丹賽義德換文規定:英國皇家空軍繼續使用薩拉拉和馬西拉基地。蘇丹軍隊包括海陸空三軍,由英國退職軍官幫助組成,由英國軍官擔任三軍司令,由英國提供發展援助,制訂發展計畫。

賽義德執政後,一直想吞併“阿曼伊斯蘭教長國”,重新統一全國。英國人為了在阿曼內地開採石油。也支持賽義德,並在1954年末指揮阿曼軍隊攻入內地,占領了伊卜利和魯斯塔克,1955年12月15日攻占“教長國”的首都尼茲瓦。分離44年之久的阿曼又重歸統一,改國名為 “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

賽義德生性保守、多疑、專橫。他對20世紀的 新事物戒懼很深,對自己的臣民嚴加控制。從1958 年以後,他從來離開南方的薩拉拉王官一步,有12 年之久根本沒有到首都馬斯喀待來治理朝政。他極端專制,通過他的情報網監視著每個人的言行。凡事都要經他批准。他不願人民受教育,全國只有3 所男生國小(903名學生),小學生要到國外升學,就得難得到他的批准,許多被家長悄悄送到外國上過學的青年則被禁止回國,因怕受觀代文明意 識的影響。他禁止人民民眾使用手電筒、戴太陽眼鏡、穿西方皮靴和騎腳踏車,如進口機車必須要經過他特別批准。他的汽車不能用汽油發動,只準由他的奴隸推著走。馬斯喀特城門必須在日落3小時後關閉,夜間出門的行人必須手提點著的馬燈,否則就被投入監牢。他對任何人都懷疑,連王室成員也不相信。他的弟弟塔里克、法哈爾、謝比卜和其他一些王親國戚都被迫長期流亡國外,甚至將他的獨生兒子也軟禁多年,搞得眾叛親離。 1964年阿曼發現石油,他把獲得的石油收入換成黃金藏在薩拉拉王官的地窖里或存入外國銀行。直到1970年被廢黜時,全國只有10公里拍油馬路。3所國小、1個12張病床的醫院、2個電量只有4500危的發電站,其他任何進步的經濟文化設施都沒有,人均國民收入僅有67里亞爾(約100多美元).整個國家在外國殖民主義和封建專制統治下,依然處於中世紀的貧窮落後狀態。

賽義德王室倒行逆施、激起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群起反抗。首先是南部佐法爾地區的人民組織了“佐法爾人民陣線”,毅然發動武裝起義;基地在伊拉克的“教長國”分子組成的“阿曼解放軍”,以及“阿曼和波斯灣人民民主解放陣線。都計畫進攻阿曼北部地區。甚至他的弟弟培里克也在國外組織力量反對他的蠻橫專制。英國人眼看賽義德政權江河日下,轉而支持他的兒子卡布斯·本·賽義德。1970年7月18日卡布斯發動宮庭政變,賽義德在槍戰中負傷,被迫在遜位書上籤字,1922年在倫敦的寓所里逝世。

現代阿曼的復興者——卡布斯

卡布斯 卡布斯

現任蘇丹卡布斯·本·賽義德是賽義德王族的第8代第13任蘇丹,1940年11月18日出生於佐法爾首府薩拉拉的皇宮,母親是佐法爾人。1958年9月,他的父親為培養王位繼承入,送他到倫敦一所私人學校學習英文和英國歷史,由一位牧師任他的教師。年輕的卡布斯酷愛英國歷史、博覽各種歷史書籍。他喜歡騎馬,是一位優秀騎手。20歲時。他進入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桑赫斯特軍事學院學習,兩年後結業,加入當時正在德國值勤的英國營名的蘇格蘭來福槍旅作見習軍官,半年後,又回到英國的蘇格蘭學習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兩年。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他還被送到世界各地旅行s個月,然後再回阿曼。

卡布斯篤信伊斯蘭教,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但他在國外的經歷使他具有較強的現代文明意識。1964年回國後,對國內封建落後的現狀十分不滿,力圖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面貌,但遭到他父親的強烈反對和壓制,被軟禁在薩拉拉王宮達6年之久。他很難見到父親,偶爾通過來訪的人要求蘇丹給他一個工作崗位,也遭到拒絕,這激怒了卡布斯。加之國內政治危機日益深化,卡布斯憂心如焚,不得不依靠英國顧問推翻其父的專制統治,自任蘇丹,擔當起復興阿曼的歷史重任。

卡布斯性格內向,比較嚴肅,愛好西方古典音樂。騎馬和自己駕車出行,他對母后十分孝順,鍾愛兩個妹妹。曾與叔父塔里克的女兒結婚,離婚後尚未再娶,至今膝下無子女。

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登基,時年29歲。他登基時向國內外宣告: “現在我的家族和我的武裝部隊都宣誓效忠於我,老蘇丹已經離開這個國家。我保證,我的第一個任務是儘快建立一個觀代化的政府。我的目的是把你們從過去的梗梏中解放出來。我要儘快使你們生活得愉快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卡布斯不負眾望,一入主王宮就致力於全面復興阿曼,22年來採取一系列重大政治、外交、經濟。文化和軍事政策措施,使阿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臍身於當今比較富裕的觀代化國家之列。

政治上,他一上台就抓了幾件大事:一是在1970年9月18日宣布更改國名,把“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改為“阿曼蘇丹國”,頒布了國旗國歌;二是廢除他父親那一套封建專制的法令法規,使人民獲得了相當大的解放和自由;三是廣招天下賢能,號召原來被迫流亡國外的王室成員、知識分子和巨商富賈回國參加工作。不論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如何,只要忠於卡布斯王室而又聰明能幹的人,一律委以重任。因此他的幾位王叔和許多有才能的人都在他的感召下紛紛回國但任要職。

同時,卡布斯組織了阿曼第一個現代化內閣。這是阿曼的最高行政機構,內閣成員均由卡布斯任 命;其中約有一半是重要的王室成員。卡布斯自任首相(頭兩年由他的叔父塔里克任首相)兼國防大臣、財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內閣定期舉行會議,由卡布斯蘇丹親自主持。卡布斯新建的王室和內圖雖幾經調整,但始終保持穩定且富有活力。阿曼沒有任何政黨,但在1981年設立了“國家協商會議”,這個協商會議是由卡布斯按照阿拉伯的民主方式建立的,參加協商會議的政府官員和地方代表都要由卡布斯蘇丹任命或批准。

外交方面,卡布斯一改他父親長期推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對外執行中立、不結盟和睦鄰政策;強調在互相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經過20年的努力,到1990年,已與世界上9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加入了聯合國、不結盟運動等40個國際組織,31個阿拉伯國家組織,14個伊斯蘭組織,16個海灣國家組織。因而阿曼在國際事務中不斷發揮應有的積極影響和作用,特別對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軍事上,阿曼王室有較強的國防意識,國防開支占政府財政預算的20一30%,已建成了一支裝備箱良、訓練有素的海、陸、空軍部隊,總兵力兩萬多人,其軍事實力在海灣合作委員會中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在經濟建設方面,卡布斯執政頭5年著重恢復經濟,從1976年開始到1990年執行了3個5年計畫。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為擴大建設資金來源,首先利用西方的先進技木和資金大力開採石油,由1970年的3個油田、日產原油33.2萬桶發展到1990車的67個油田、日產原油70萬桶,石油收入37.4l億美元,占國民收入的83%,占國家外匯收入的95%。阿曼王室不僅利用石油收入建造了觀代化的輸油管、油港和煉油廠,還首先建設了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經過22年努力,全國已建成現代化的公路網(高等級公路4500公里,石礫公路19347公里),現代化的港口和國際機場,可以通在世界各地;全國有22個發電站和兩個海水淡化廠,先進的郵電通訊設施,可以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進行通訊聯繫。阿曼領導人從經濟戰略上考慮(石油儲量大約只能開採40年),為改變單純依賴石油經濟。早已實行“經濟多樣化”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漁業、畜牧業、加工工業和服務業,都已取得顯著成就。1990年阿曼國民生產總值為35.2L9億里亞爾(合93.33億美元),比1970年的1.05億里亞爾增長了34倍;人均國民收入約2000里亞爾(約台5200美元),比1976年大約增長了30倍。

在文教衛生建設方面,阿曼王室視培養人才為復興阿曼之本。它不惜重金大量聘請外國專家和教師來提高阿曼人的文化科學知識,在短短20年間,由原來僅有3所國小,發展到759所中、國小和各種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達35.12萬人(其中女生16.33萬人),成人掃盲運動也在持續開展。1986年阿曼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卡布斯大學竣工開學,已有5個系的400多名學生畢業,國家還保送了幾百名學生出國深造。這就在阿曼出觀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完整的教育體系,為實現卡布斯提出的“幹部阿曼化”的重要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同時,阿曼還修建了47個醫院和診療所(擁有3450張病床),90個保健中心,對邊遠地區有空中巡回醫療隊,國內治不了的病由國家出錢送到國外治療。全國實行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每年教育和衛生費用占政府開支的30%以上。此外,政府還給住房困難戶和生活困難戶提供一批批免費住房和生活補助金。

如今的阿曼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王位相政局穩定,國際威望上升,人民讚頌卡布斯為“偉大的復興者”。每年在卡布斯登基的7月23日,舉國歡慶“國家復興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