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賴世璜,1889年出生於石城縣屏山長溪,1908年考入江西省陸軍國小,後升入南京陸軍中學,民國三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步入軍旅生涯,歷任連長、支隊長、旅長、師長等職。民國十五年率部加入了北伐之師,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軍長。他揮師北伐,首先攻克了贛州,然後分兵兩路,一路橫掃閩西,一路攻克撫州並協攻南昌,戰果輝煌。隨後他率部連克福建、浙江、江蘇等省,並駐守江蘇無錫,他所率的第十四軍成了北伐軍中的一支勁旅。
但是,這位在北伐戰爭中戰功卓著威望極高的將軍,既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又與桂系軍伐素無交往,命運注定是悲劇。1927年蔣介石下野東渡日本,白崇禧等桂系軍閥控制了南京政府,不太親近桂系的賴世璜被白崇禧視其為蔣介石的人馬,列入了被排擠的對象。為了達到排擠賴世璜的目的,白崇禧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讓賴世璜經常率部孤軍作戰,而在軍火、軍餉上又不給予支援,造成了第十四軍的戰鬥力明顯削弱,損失嚴重。白崇禧藉機強加給賴世璜將軍一項莫須有的罪名:“剋扣軍餉,畏縮不前。”而賴世璜將軍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鐵漢,他在軍前與白崇禧據理力爭,並當眾指責白崇禧,從而加重了白崇禧對賴世璜的仇視心理,並下定了除掉賴世璜將軍的決心。1927年9月29日,賴世璜去上海治病,劉峙所部憲兵隊奉白崇禧之命在火車站綁架了賴世璜將軍,並關押在上海軍政部四十多天,後又被押解到南京第一陸軍監獄監禁。1927年12月30日,白崇禧下令殺害賴世璜,一代北伐名將,年僅三十九歲的賴世璜將軍被桂系軍閥殺害,製造了北伐戰爭中的第一大冤案(有一說法,賴世璜被熊式輝、黃光斗聯合李宗仁、白崇禧謀殺)。1928年國民政府為賴世璜將軍平反,以陸軍上將因公亡故例予以撫恤。
人物年表
1889 年(清光緒十五年 己丑)一歲:7月23日(農曆六月初七)出生於江西石城縣屏山鎮長溪村一富農之家。祖父賴植榮,譜號賴大生,又名青齋,自小讀了不少書,喜歡吟詩作對和為人排憂解難,又是個玩弄陰陽八卦的堪輿風水先生。中年捐納了一個“五品銜”和“貢生”功名,在當地有一些名望。祖母陳斗秀,80壽終,碑刻“二世賢母”。父親賴嘉賓,也捐了個“九品銜”,雖然不善於翰墨文章,做生意賺錢卻是得心應手——會殺豬打屠、販賣壇罐缽盂、水酒豆腐,聚斂了不少財富。母親羅氏,家庭婦女。叔父賴綿文、賴煥明。姑媽賴嫜秀嫁本縣城東翰林黃大勲。哥哥賴金良生於1887年,駝背。弟弟賴世琮1930年9月被紅軍擊斃於瑞金合龍。
1895 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七歲:開始在祖父的教導下,讀書識字。
1899 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己亥)十一歲:祖父聘請本村河東獅牯駝村賴漢天為塾師,在大坪下村辦私塾,賴氏兄弟入學其中。
1900 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庚子)十二歲:入縣城姑父黃大勲家。黃大勲為石城縣城東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 進士,欽點翰林,官庶吉士、翰林院編修,曾經參加了“東洋考察團”赴日本、菲律賓等國考察,後退職寓居南昌,受聘為江西省鐵路總辦的總董(後改為協理)。遇到石城屏山坳頭碓臼嶺才子、良師李葆初——黃府家塾教師,又受到姑母的教育,開始樹立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追求榮華富貴的想法,對讀書產生了興趣。
1901 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十三歲 :入屏山坳頭天福山私塾,隨同李葆初讀書,與陳襄屏、溫大川等人同學。其家境因為父母生病返貧,父親積勞成疾,母親得了哮喘病。部分產業被典賣,家境日益敗落。
1902 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十四歲 :童養媳孔美珍——本縣珠坑坳背村孔道尊之女,入其家。孔美珍身材高大,處事利索,手腳勤快,令賴世璜祖父母很滿意。
1904 年(清光緒三十年 甲辰)十六歲:因為李葆初生病,入屏山書院讀書。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丙午)十八歲:和童養媳孔美珍結婚,孔美珍15歲。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丁未)十九歲:姑夫黃大勲來信,通知其參加江西武備學堂的考試,九月初一,隨同本村生意人陳普繁相公入南昌,路上遇到波折,有人冒充船夫收費,被船夫趕下船,遇好心農民搭救幫助。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己酉)二十一歲:從江西陸軍國小(江西武備學堂)畢業,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二十二歲:長女賴才靈(玲)出生,被祖父母賣掉,賴世璜堅決反對。
1911年(清宣統三年 辛亥)二十三歲:武昌起義爆發,回江西九江回響起義。10月23日,賴世璜帶領幾個軍校同學參加九江辛亥革命,被李烈鈞任命為排長,起義成功後任九江要塞司令部參謀、炮台官等職務。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 壬子)二十四歲:任江西講武堂區隊長,因為辦事雷厲風行、幹練有才,受到江西都督李烈鈞的器重,不久調任贛軍第二軍第二師軍士訓練所任所長、步兵連長。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 癸丑)二十五歲:3月20日,宋教仁被刺殺。7月12日 ,李烈鈞組織成立江西討袁軍。賴世璜連加入李烈鈞的湖口討袁起義,隸屬林虎(任左翼軍司令)旅,率部與袁世凱的李純、王占元部激戰於贛北德安一帶,腿部中彈負傷。9月初,二次革命失敗。改名賴席珍,離開部隊。投奔江西餘江縣縣長、石城縣同鄉黃禮從,殲滅餘江縣城西100餘里處馬祖岩雷福保為首的1000多土匪。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 甲寅)二十六歲:冬,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保定第二期步兵科)。
1915年(中華民國四年 乙卯)二十七歲:夏,從保定軍校畢業,入東北任職。
12月13日,袁世凱復辟帝制。25日,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雲南成立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護國戰爭爆發。
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 丙辰)二十八歲:潛入雲南,投奔李烈鈞,初,任李烈鈞軍副官,後被李烈鈞委任為護國軍第二軍(軍長李烈鈞)第四師(師長方聲濤)第八旅(旅長伍毓瑞)第三十四團第三營營長。由滇西入廣西、下廣東討伐袁世凱在廣東的代理人、廣東都督龍濟光。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 丁巳)二十九歲:初,入廣東欽州、廉州,剿匪維護地方治安。6月,回廣州,不久入駐潮州韓文廟。7月17日,孫中山入廣州,聯合陸榮廷、唐繼堯等組織非常國會、護法軍政府與段祺瑞對抗。10月,李厚基派遣臧致平進犯潮州汕頭。護法軍政府成立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征閩靖國軍總指揮(總指揮李烈鈞)反擊閩南臧致平部,但是攻打漳州遭到失敗。
1918年(中華民國七年 戊午)三十歲:2月 ,盤踞瓊崖的龍濟光攻打廣州,企圖從陸榮廷主導的護法軍政府手中奪回富饒的廣東。龍濟光部進犯粵西南,威脅廣州,廣東根據地危急。護法軍政府急令李烈鈞中止去福建前線,援閩靖國軍停止向福建進軍,轉而討伐龍軍。李烈鈞將滇、桂、粵軍分組成四個軍,由李根源、林虎、魏邦平、劉志陸分任司令。3月1日,李烈鈞制訂作戰計畫,先在台山、開平一線鞏固陣地,擋住龍軍攻勢,親自帶領警衛團赴新會指揮。3月12日,李烈鈞下令各軍分四路進擊龍軍,在單水口坐鎮指揮。3月20日,李烈鈞下總攻擊令,指揮處移駐前沿恩平。3月30日,攻占陽江。4月13日,攻占電白。李烈鈞到陽江指揮作戰。龍軍敗退瓊崖,龍濟光逃至香港。4月2日,吳佩孚占長沙,不久,又占衡山。北洋軍閥吳鴻昌(贛南鎮守使)、丁效蘭、張懷芝由江西南犯,防守北江的滇軍第三師張開儒不戰而退,北洋軍攻占廣東南雄、始興。護法軍退守始興。護法軍政府命李烈鈞率“討龍軍”援贛。李烈鈞命令靖國第三軍從南雄北進;靖國第四軍從南雄、始興向北迫近贛州後路;靖國二軍及桂軍一部進搗虔南(全南),攻贛州;駐潮汕的援閩軍派出一個支隊進搗寧都;靖國第四軍一部駐韶關策應。5月3日,李烈鈞至韶關指揮各軍行動。桂系陸榮廷策劃改組軍政府.勾結唐繼堯等西南實力派迫使孫中山於4日辭去大元帥職。5日,李烈鈞致電各軍以迅速攻取贛州為必要,現擬用全力,從正面及南雄、茶陵中間地區,對敵作戰。又命令各軍分路占領崇義、寧都、抄贛州後路。6月3日,攻克南雄。賴世璜參加了上述“屠龍援贛之戰”,在討伐龍濟光戰爭中負傷。冬,在潮州受整編,改任贛軍第四軍(軍長伍毓瑞)第四支隊隊長(團長)。
1919年(中華民國八年 己未)三十一歲:春,其妻孔美珍與長女賴才靈(玲)來潮州居留了一段時間。是年,娶妾陳如珍。冬,老桂系軍閥、廣東都督莫榮新懷疑伍毓瑞的贛軍第四軍和陳炯明的閩南護法軍將聯合攻擊自己,命令桂軍林虎部將劉志陸 吞併駐紮在潮州的贛軍第四軍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隊,軍長伍毓瑞時在汕頭,敗逃上海。第四支隊隊長賴世璜機警逃離劉志陸虎口,率領第四支隊投奔閩南護法區首領陳炯明,開赴閩西上杭整訓,改編為護法贛軍第四支隊(團),下轄劉峙任營長的第1營,胡振武任營長的第2營,謝杰任連長的獨立連,約為700多 人。與粵軍第五支隊關國雄部駐紮在一起。
1920 年(中華民國九年 庚申)三十二歲:2~3月,閩南護法軍許崇智攻下永春、安海、同安。4月,直、奉兩系(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結成反段(段祺瑞)聯盟。5月,吳佩孚自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準備討段。段祺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調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國軍,段祺瑞自任司令。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西線直軍遭邊防軍進攻受挫,退出高碑店。東路邊防軍由徐樹錚坐鎮,進攻直軍所據楊村,未決勝負。16日,日本開出一支護路隊助西北邊防軍占領楊村。17日,吳佩孚率兵突襲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將領被迫投降。接著,直軍占領涿州並向長辛店追擊。奉軍也大軍壓境,作為直軍的後盾。這次戰爭歷時五日,皖軍大敗。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辭職,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這次戰爭史稱“直皖戰爭”。
8月11日, 舊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以“護法軍政府”名義發布攻擊粵軍命令——以陳炯明為總司令的粵軍大部駐紮於閩粵邊界。桂軍以沈鴻英為攻粵總司令,中路為桂軍劉 志陸部,右路為浙軍呂公望部,左路為滇軍方聲濤部。陳炯明和李厚基達成諒解。粵軍於漳州出發,兵分三路反擊。粵軍三路為許崇智,陳炯明,洪兆麟。此時,粵軍雖名義上為孫中山領導,但孫中山並不在軍中,而是避居上海。8月16日,雙方接戰。粵軍接連攻取蕉嶺,大埔等地,桂軍前鋒被擊敗。浙軍觀望形勢而按兵不動,滇軍主動後撤避戰,形勢對粵軍有利。粵軍隨後攻占潮汕地區。激戰至8月下旬,粵軍攻占東江地區所屬河源,海陸豐各縣,桂軍敗退。10月,護法軍政府內部魏邦平,李福林部準備與粵軍和談,形勢對舊桂系越發不利。10月22日,粵軍攻占東江地區重鎮惠州。23日,護法軍政府主席總裁岑春煊通電辭職,陸榮廷以四總裁名義宣布護法軍政府解散。並宣布取消護法,與北京政府南北議和。11月,舊桂系部隊退出廣東,返回廣西,第一次粵桂戰爭結束。孫中山自上海返回廣州,宣布重組護法軍政府,繼續護法運動。
賴世璜參加了第一次粵桂戰爭,受許崇智指揮,沿上杭——平遠——龍川,攻打東江左岸一帶桂軍,與粵軍關國雄、羅翼群、謝文炳等部並肩與老桂系軍隊作戰。在河源南口受到李根源的5000海疆軍重創,潰退老隆。許崇智悍將張民達攻占河源、增城、從化,賴世璜跟進,沿途頗有俘獲,彈藥武器均得到一定補充。其部隊新增第3營(營長為吳建中)和機槍排。10月,第一次粵桂戰爭粵軍獲勝,賴世璜部由軍田調往粵北韶關駐防,仍與關國雄同駐,並受其節制。此時,增加了第4營(營長為鍾冠華),部隊有1200多人。因為權力利益之爭,劉峙、胡振武串通倒賴世璜,贛軍總司令彭程萬入韶關斡鏇。賴世璜怒殺胡振武營心腹連長王猛,胡振武出逃,劉峙陷於孤立,被撤職趕走,劉峙投奔蔣介石、何應欽,從此賴世璜與劉峙成為仇人。12月,在孫中山大本營參謀總長李烈鈞的支持下,其部擴充為護法贛軍第2混成旅,賴世璜任旅長,參謀長為易簡,部下兩個團長為鍾冠華,謝杰,增加機槍連、炮兵連,共有2000多人。其旅駐連縣、連山,提防陸榮廷、沈鴻英部。
1921 年(中華民國十年 辛酉)三十三歲:4月,南下廣州的國會議員召開國會,宣布取消護法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宣布北京政府為非法,並通電勸告北京政府之“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辭職。南北政府對峙之形勢繼續。6月13日,桂軍沈鴻英部出兵攻入廣東。孫中山以陳炯明為粵軍總司令,迎戰桂軍。桂軍陳炳焜部將劉震寰部在開戰後不久就投向粵軍,粵軍得以攻占廣西門戶梧州。7月初,粵軍收復被桂軍占領之粵西地區的連縣,連山等地,並攻入廣西。7月9日,因形勢不利於舊桂系,舊桂系內部分裂。沈鴻英宣布獨立於陸榮廷,自稱“救桂軍總司令”,宣布廣西自治。並和粵軍接洽合作。各地桂軍紛紛脫離陸榮廷的指揮以謀求自保。舊桂系徹底破裂。7月中旬,粵軍南下攻擊在欽廉地區的陸榮廷嫡系部隊,重創陸榮廷的嫡系部隊,陸榮廷的部隊已經基本喪失作戰能力。7月16日,陸榮廷通電下野,前往龍州。8月5日,粵軍沒有遭遇任何抵抗而進占南寧,隨後攻占龍州。陸榮廷取道越南,轉往上海流亡。粵軍隨後占領了廣西大部,但許多偏遠地區和山區被舊桂系部隊占領,並不斷與粵軍發生小規模的戰鬥。賴世璜率領贛軍第二混成旅參加第二次粵桂戰爭。沿連山——八步——賀縣——平樂——桂林——柳州進攻,在桂林與從貴州率兵入桂的李烈鈞部會師。占領桂北興安、昭平、平東、靈川、全州、永福等縣。娶妾張雲珍。
1922 年(中華民國十一年 壬戌)三十四歲:4月,孫中山在廣西梧州召開會議,決定改道江西北伐,北伐軍由廣西回到廣東。5月8日,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從粵北分三路向江西進攻。北伐軍出南雄克大余兵臨贛州城下。賴世璜為彭程萬任軍長的北伐贛軍第2旅旅長。贛軍實力單薄,未擔任主攻,只是配合粵軍作戰。賴世璜率部開往贛江西岸,攻擊贛州城外圍據點。6月13日, 北伐軍攻占贛州、萬安。西路李明揚旅攻打吉安,東路賴世璜部攻打撫州。在北伐途中,賴世璜發布《敬告江西父老兄弟》、《討伐陳光遠並勸諭北方將士檄文》等布告,列舉陳光遠統治江西期間的種種劣行,號召江西人民配合北伐軍、驅逐陳光遠。陳光遠兵敗下野,蔡成勛帶來馮紹閔的北洋第一師,周蔭人的北洋十二師,常 德盛的河南第一師,樊鍾秀、高鳳梧等人的河南綠林武裝,合計四個師另七個混成旅,抵達江西阻攔北伐軍。6月16日,陳炯明在廣州叛變。孫中山命令北伐軍回廣東靖難。8月,贛軍在會師粵北途中,被陳炯明的翁式亮師與陳光遠的蔡成勛陸軍第1師 聯合打敗。忠於孫中山的靖難軍分為三部分:瑞金的許崇智、黃大偉、李福林、鍾世英、龔師曾部;贛南信豐、龍南、全南、定南的胡謙、賴世璜部;湘粵邊的李烈鈞、朱培德、伍毓瑞、李明揚、卓仁機、佘維謙、歐陽棠部。賴世璜在南康、信豐、龍南、全南、定南一帶與蔡成勛部苦戰月余後轉入連平、和平,彈盡糧絕之後, 在陳炯明部洪兆麟的招降下,為了保存實力,不得不率部開入潮州,依附於洪兆麟。10月12日,許崇智、黃大偉、李福林、鍾世英、龔師曾、孫本戎部聯合南平的北洋第24混成旅(忠於皖系段祺瑞的部隊,旅長王永泉)驅逐福州的福建督軍李厚基(李厚基背叛皖系段祺瑞改投直系曹錕吳佩孚),攻占福州。12月,孫中山成立西路、東路討賊軍——討伐陳炯明,準備奪回廣東。許崇智部3個軍2萬餘人開始由福建進入粵東。賴世璜按兵不動,保存實力,暗助許崇智。
1923 年(中華民國十二年 癸亥)三十五歲:1月16日,西路討賊軍楊希閔、劉震寰部3萬餘人攻入廣州,趕走陳炯明部。洪兆麟部面臨東西兩路討賊軍的夾擊之中,為了麻痹許崇智,保存實力,洪兆麟與賴世璜等表示歸順孫中山,孫中山令其戴罪立功。派李烈鈞往汕頭接受改編,並任洪兆麟為潮州梅州綏靖處處長,尹驥、李雲復、翁式亮、賴世璜為中央直轄第1至第4師長。2月16日,許崇智率領3個軍2萬餘東路討賊軍自福清、泉州分兩路經過閩南、閩西返粵,被洪兆麟、賴世璜部阻南路於饒平、阻西於大埔,後退讓,許崇智部分駐紮在潮州、汕頭、興寧、梅州等處。3月上旬,陳炯明急電林虎出兵漳州、尹驥出兵箭竹關、賴世璜出兵和平分三路合攻許崇智部。4月6日,尹驥在大埔、潮州交界的高陂伏擊許崇智,許部損失頗大。5月7日,林虎攻擊梅州的許崇智部,15日梅州陷落。12日,林虎攻占大埔、三河壩,許部退守大埔縣南部高陂。25日,林虎攻占潮安、潮州,26日,林虎又克復汕頭,許崇智退揭陽。6月1日,許崇智部在揭陽被黃大偉(黃大偉已在5月初叛投林虎,孫中山在5月10日發通緝令通緝之)、黃任寰擊敗,退梅州。2日,葉舉攻占興寧、五華,許崇智退老隆。11日,許崇智退博羅(在此處收容殘部不足萬人,損失1萬多人槍,林虎俘獲甚眾)與孫中山率領的西路討賊軍會師於博羅。6月,賴世璜入龍巖、永定一帶,企圖奪取上杭王獻臣地盤,被王獻臣打敗。7月9日忠於孫中山的閩南討賊軍總指揮何成浚及臧致平等攻占閩粵邊的詔安、黃岡、饒平,兵臨潮汕,攻洪兆麟、黃大偉等,11日被擊退,23日在閩南再次被林虎、賴世璜、洪兆麟等被打敗,何成浚及臧致平撤退入廈門。史稱“閩南戰役”。8月,陳炯明命葉舉部進攻博羅,許部堅守待援,被葉部包圍10餘天,後得粵軍第1師梁鴻楷部增援,敵軍始棄圍而去。許部乘勝進逼河源,與敵對峙,11月,陳炯明部復傾其全力,大舉攻擊,直逼廣州,幸孫中山命湘軍(譚延闓部)、豫軍(樊鍾秀部)及時增援反攻,始將陳軍擊退,許部也輾轉進駐廣州。史稱“廣州近郊之戰”。7月初,洪兆麟與賴世璜等背叛孫中山,表示服從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的指揮,並且擔任陳炯明“救粵軍”贛軍第1師師長,配合洪兆麟部隊與廣州革命軍在惠州一帶作戰。7月下旬至9月下旬,與林虎、洪兆麟一起發動“閩南戰役”,打敗臧致平和許崇智餘部,臧致平敗退廈門。與陳炯明部將劉志陸、黃大偉(陳炯明委任的閩粵邊防督辦)以及王獻臣(李厚基的第3師師長,駐紮在汀洲,有8000餘部隊)在漳州成立“聯軍政權”(聯軍辦事處),管理漳州、龍巖地區20餘縣的軍政、民政、財政,儼然成為一個獨立政府。賴世璜趁機擴大實力達1萬餘人。收編龍巖、上杭、連城地方武裝林尚軒、孔弼臣、羅蓮航部。自任“救粵軍”贛軍軍長,下轄第1師(師長謝杰);第2師(師長吳建中);獨立旅(旅長易簡)。劉士毅任參謀長,陳國屏為副官長,賴巨川為軍需處長,日本人井上謙吉為顧問。
1924 年(中華民國十三年 甲子)三十六歲:3月,當王獻臣師、張毅師進攻同安的楊化昭部之時,臧致平部由廈門進攻漳州,賴世璜背信棄義,為了保存實力,不戰而潰退至永定、峰市,其部三分之一,如蘇世安部、陳國華部歸順臧致平,漳州被臧致平占領。王獻臣、張毅大敗,王獻臣退至龍巖汀州(長汀縣)。4月24日,孫傳芳擊敗臧致平、楊化昭部,攻克漳州,臧、楊部沿閩南——閩西——贛南——贛東北路線入浙江投奔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5月,由於面對臧致平、楊化昭、王獻臣等部的壓力,賴世璜餘部從閩西進入贛南,投降北洋軍閥——贛南鎮守使方本仁。
6月至7月,賴世璜部尾隨臧致平、楊化昭部沿贛南——贛東北入浙江投奔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江浙戰爭(1924.9.3-10.12)、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9.15-11.3) 爆發,基於以下幾點原因,孫中山計畫第二次北伐:一是剷除亂源——曹、吳,推翻北洋軍閥及帝國主義,建設新國家;二是利用北洋軍閥分裂混戰之機,履行粵、皖、奉三角反直同盟的協定,回響浙、奉;三是對廣東革命根據地一度失去信心,希望通過北伐,為革命另闢一個新天地;四是乘機將各客軍調出,以解粵民之困。 他企圖沿著兩條路線北伐:其一,沿贛州——吉安——南昌——九江——安慶——蕪湖——南京進軍,與盧永祥部會師南京之後沿著京滬鐵路北伐至北京與張作霖奉系會師;其二,沿湖南——武漢為第二路,沿京廣鐵路進軍北京。9月3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召開第七次會議,孫中山、伍朝樞、瞿秋白、鮑羅廷出席,議決:發表北伐宣言,及大本營移駐韶關宣言,以“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北方軍閥”為號召,進行北伐,聯合盧永祥、張作霖“共抗直系”。4日, 孫中山在廣州組建北伐軍。當日,孫中山在大元帥府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湘、贛、豫軍全部參加北伐,滇粵軍抽調一部隨行;遷大本營於韶關,廣州設留守府,任胡漢民為代大元帥兼廣東省長;以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譚延闓與方本仁訂立密約,議定建國北伐軍先助方本仁驅逐贛督蔡成勛,方本仁後助譚延闓取道江西北 伐。
9月8日,樊鍾秀的討賊豫軍分別集中於廣東南雄、韶關,準備北伐。18日,中國國民黨發表《北伐宣言》。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僅在於消滅曹(錕)、吳(佩孚),而且更在於推翻軍閥賴以生存的帝國主義,20日,北伐軍在韶關誓師北伐。22日, 孫中山下令北伐各軍改稱建國軍:湘軍為建國湘軍,譚延闓任總司令;滇軍改稱建國滇軍,楊希閔任總司令;粵軍為建國粵軍,許崇智任總司令;豫軍改稱建國豫軍,樊鍾秀任總司令。20日,孫中山在廣東韶關舉行北伐誓師典禮,樊鍾秀被任為第一路軍攻贛先鋒總指揮,率所部4000餘人進攻江西。與攻入湖南的第二路 軍(程潛部)遙相呼應。17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29日深夜,樊親率討賊豫軍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由廣東仁化出發,繞道大庾嶺西,攻入江西南安,準備間道潛至贛中,襲擾敵人後方。10月,廣州國民政府兵分三路,誓師北伐:第一路進兵江西,朱培德為右縱隊總指揮,指揮建國第1軍(滇軍)及李明揚贛軍、劉玉山桂軍。譚延闓為總司令兼左縱隊總指揮,指揮建國第2軍 (湘軍)及建國先遣軍(樊鍾秀的豫軍)。第二路進兵湖北,該路主要為鄂軍,總司令由程潛擔任。第三路亦出兵湖北,該路主要是川軍,總司令熊克武,由常德出師。2日,樊鍾秀部分兩路突擊,攻占江西崇義,俘方本仁部馬龍標團600餘人。10日,在各地起義民軍配合下,先後攻占江西遂川、萬安、泰和、永新、蓮 花、寧岡等地,前鋒進至距吉安40里的大廟。直系軍閥江西督辦蔡成勛派馮紹閔旅及騎兵團反撲吉安、蓮花,方本仁、岳兆麟等部包圍孤軍深入的樊部,樊鍾秀部損失慘重。26日,樊部主力突圍至湖南桂東待援。朱培德率領第一路北伐軍右縱隊,從韶關出發,經南雄、贛州,沿贛江右岸向南昌攻擊前進。途中擊敗陳光遠 部,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推進,至距離南昌85公里的樟樹鎮,出乎意外,接到大本營命令,說贛江東譚延闓湘軍和樊鍾秀豫軍在吉安中方本仁伏擊慘敗,對整個北伐戰爭影響很大,各部均應停止前進,回師原防。10月14日,廣州發生商團叛亂,孫中山平定之。23日,直系左翼作戰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聯合直系援軍第二路司令胡景翼、京畿警備副司令孫岳秘密策劃倒戈反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吳佩孚的北京政權。
11月11日,建國豫軍一部由任應岐率領,回廣東韶關整補。下旬,奉系軍閥張作霖占北京,支持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直 系軍閥方本仁部向北伐建國軍表示投誠。樊部反攻江西,一部攻占江西營前、吉安、藻林、遂川等地,另一部與蔡成勛激戰五晝夜,占江西寧岡,又攻占江西蓮花、萍鄉。樊鍾秀部沿湘贛、鄂贛、鄂皖、豫皖邊界,孤軍潛行,北進至河南商城、光山、羅山一帶。13日,孫中山等人離開廣州北上北京。11月下旬,方本仁、賴世璜、譚延闓等部在贛州舉兵倒蔡成勛,蔡成勛狼狽逃遁,方本仁順利攻占南昌,被段祺瑞任命為江西督辦。在這次北伐之前,賴世璜與譚延闓取得聯繫,被孫中山任命為建國軍贛軍獨立軍軍長兼贛東綏靖使,但是方本仁背信棄義,伏擊譚延闓的北伐建國軍於湘贛邊吉安,譚延闓部損失慘重,加上商團叛亂、陳炯明蠢動、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導致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最後一次北伐戰爭遭到失敗。
1925 年(中華民國十四年 乙丑)三十七歲:2月24日,賴世璜因為幫助方本仁驅逐蔡成勛有功,被方本仁報請臨時執政段祺瑞,被任命為江西陸軍第4師師長,轄步兵第七旅、第八旅,所部4000餘人駐紮在南城,後因為與河南暫編第1師常德盛部發生衝突,改駐贛南於都、石城、瑞金、寧都、會昌、尋烏等地就食、休整。3月,賴世璜率領部隊與方本仁所調部隊夾擊秘密歸附廣州革命政府,正謀攻南昌的常德盛部,常部敗退入皖南被安徽軍閥繳械遣散。
1926 年(中華民國十五年 丙寅)三十八歲:4月,贛北鎮守使鄧如琢反戈投靠吳佩孚,迫方本仁下台,方出走上海。廣州國民政府先後派出李西屏、詹大悲、蔣作賓與方本仁聯絡,方隻身投廣州國民政府。7月,廣州派熊式輝赴瑞金和賴世璜商討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有關事宜。不久,廣州國民政府委任其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師長,命令其監視粵贛邊境的楊如軒、楊池生部。賴受命。江西總司令鄧如琢不知道賴已經反正,竟任命他為第六路軍指揮官,還要他協同福建周蔭人進攻廣東東江。賴及時向廣州透露了北洋軍這些情報,北伐軍從容布置。8月,方本仁任國民政府江西宣撫使,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軍長、右路軍總指揮等職。8月26日,蔣介石任命賴世璜為國民革命軍第14軍軍長。9月3日,賴指揮本部分別從於都、會昌出發攻打楊如軒、楊池生部,即日,一部攻占安遠;9月4日,另外一路攻占信豐、贛州。賴收編“兩楊”殘部4000餘人,擴充為第14軍,賴任軍長,熊式輝為黨代表,轄兩個師。14軍一部控制會昌、瑞金一帶,警戒閩南之敵,主力會同2軍(譚延闓為軍長)譚道源師攻打吉安。14軍在吉水與北洋軍激戰,雙方損失慘重,14軍下級軍官全部陣亡。是役為贛中地區最為激烈的戰鬥,也是14軍出師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此役後,北洋軍紛紛逃亡。14軍克復吉水、吉安、永豐、樂安、崇仁、宜黃。贛南、贛中盡入北伐軍手中。10月,北伐軍第三次攻打南昌。10月16日,賴部從南城、崇仁攻打撫州的劉寶題。10月17日,賴由贛州出發,就任贛東指揮官,並且命令贛南駐軍增援撫州。10月20日,14軍攻打福州,師長易簡陣亡,熊式輝繼任,同日晚攻克撫州,隨後占領東鄉、餘江、貴溪等縣,逐將贛東南北洋軍全部殲滅。11月8日,南昌被北伐軍攻克。12月,14軍進入閩北,與東路軍(何應欽的1軍)會師於福州。
1927 年(中華民國十六年 丁卯)三十九歲:
1月,賴就任北伐東路軍第五縱隊指揮官,自閩中出發,向浙江進軍。2月,14軍占領浙江的衢州、金華、宜興等地,直指無錫、蘇州。駐滬直魯聯軍紛紛北潰。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起義勝利。3月下旬,賴部(5縱)攻克無錫、江陰,自蘇州、常熟進發,與淞滬各軍會合。先,賴坐鎮贛州,由熊式輝代為指揮14軍,占江陰之後,賴入江陰。熊交軍長職,並專任黨代表兼第一師師長職。4月12日,上海發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與武漢、北京分庭抗禮。5月,蔣介石與汪精衛相約分道北伐。5月下旬,14軍渡長江,打敗孫傳芳部將白寶山,占領揚州、泰興、姜堰、如皋、鹽城、阜寧,一路進軍蘇北魯南徐州、臨沂一帶。6月,賴任第一路軍右翼指揮官,轄14軍,1軍獨立第12師、1軍獨立第10旅,打敗孫傳芳、張宗昌、李景林等部,占領魯南各縣。沂水上游蔣介石部吃緊,賴世璜的14軍往援,歸屬第二路總指揮白崇禧指揮。
7月,攻打臨沂,為慘烈拉鋸戰。蔣介石在徐州也受到挫折。8月初,白崇禧的第二路軍因為徐州已經失守,而敵援又至,恐怕被圍殲,放棄臨沂南撤。賴世璜的14軍和程潛的6軍奉命殿後,掩護各軍撤退。8月13日,蔣介石被迫下野。14軍歸屬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指揮,退入長江南岸休整,駐紮蘇南無錫、江陰一帶負責警戒北洋軍。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委派林伯渠赴南京設政治部辦事處,林伯渠派遣人員充任14軍政治部主任,賴藉口林為中共黨員而堅決拒絕。賴任無錫戒嚴司令之時,秘密幫助商團、警察攻打無錫總工會,查封之。賴世璜發表《制止城鄉暴動命令》、《查封農協命令》。8月26日——9月1日,孫傳芳部過江與南京政府軍隊大戰於鎮江龍潭車站和南京市棲霞附近。白崇禧命令賴世璜增援,賴消極應付,只派一個團虛與委蛇。一說賴在無錫切斷鐵路阻攔新編13軍(白崇禧、陳嘉祐軍的第13軍,白崇禧後任國民黨政府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13軍 軍長)援助龍潭,企圖與唐生智合謀奪取上海。此戰前,孫傳芳曾經派江西南康人盧道南持其親筆信密訪賴世璜,誘以重金,勸賴倒戈,夾攻南京,許以事成之後,委任其為江西督軍。此事被熊式輝密告給白崇禧。先,賴熊因為意見不合多次發生齟齬,賴在三義河免其職。熊退居上海,多次揭發賴部種種短處缺點。9月初,南京政府準備再次北伐,14軍 擔任右翼軍中路作戰任務,賴為總指揮,受命由江陰渡江,占泰興、泰州,以掩護各軍渡江。時,寧漢合流之後又趨於緊張,南京政府內部派系鬥爭也很激烈。此時,武漢一政客劉某運動賴世璜歸附汪精衛,汪精衛也曾經親筆致信給賴世璜,希望其“反正”歸附武漢。此事為白崇禧獲悉,認為這是削弱何應欽實力,打擊蔣介 石的最好藉口。遂利用此事,向何應欽施加壓力,必欲除賴世璜而後快。9月5日,賴世璜隨同李烈鈞入南京(李烈鈞從上海入南京,經過無錫)。9月13日,賴回無錫。9月29日晚十點半,在上海火車站被劉峙所派的憲兵抓捕。搜查出汪精衛給其信件,當場被何應欽扣押。數日之後,被以“剋扣軍餉,畏縮不前”罪被逮捕,鏇解送南京審訊,賴被免去本兼各職。賴被捕後,李烈鈞、熊式輝等曾經多方營救,均無效。14軍第1師師長陳國屏(江西石城縣人)、第2師師長謝杰、參謀長劉士毅,有的庸怯無能,有的認賊作父——投奔新桂系。12月31日晚十二點,賴被白崇禧控制的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處(負責人為新桂系軍閥馬曉軍)判處死刑,執行槍決。時年38歲。賴世璜作絕命詩:“軍營世界亂忙忙,錯認迷途是故鄉。識得本來真面目,此身原來臭皮囊。”14軍番號被撤銷,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3軍,熊式輝任副軍長兼第1師師長。此後,該部改為第37師,第5師,熊式輝仍任師長。
1928 年(中華民國十七年 戊辰):11月,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5師師長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代請國民政府對賴世璜準照陸軍上將因公亡故例議撫恤,每年撫恤其家屬500元。
相關提拔
賴克權 江西石城人,曾任廣西鐘山縣縣長。
賴佩皋 江西石城人,曾任福建永安縣縣長。
賴華波 江西石城人,曾任江西保全70團團長。
賴肇唐 江西石城人,曾任石城縣縣長。
賴巨川 江西石城人,曾任廣西全縣、永福縣縣長,賴世璜部軍需處長,少將.
賴克恭 江西石城人,曾任江西全南縣縣長。
賴榮升 江西石城人,曾任福建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長。
賴碧麟 江西石城人,曾任陸軍上校團長。
賴碧香 江西石城人,曾任陸軍團長。
賴世琮,江西石城人,寧都縣縣長、國民黨第五師第九旅二十五團團長(賴世璜弟)。
賴鵬健 江西尋烏人,曾系賴世璜軍長部屬,後任安遠縣縣長。他曾在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1927年,在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八師任軍法官兼諮議,與第十四軍賴世璜軍長同為贛南老鄉,關係密切。
陳國屏,江西石城縣屏山人,任賴世璜部團長
賴天球 定南縣知事
溫晉城(1890——1969年),原名學嶠,字晉城,後以字行,寧都梅江鎮人。他早年東渡日本,留學於高等工農學校,並在那加入同盟會。民國後,歷任江西都督府副官處長,軍政治部主任、師長等職,參加討袁護法戰爭;1927年轉入政界先後任建設廳秘書、縣長、行政區專員、行管政委會中將主任秘書、省政府委員等職,1949年4月赴台灣。在此前和此後,曾任重慶中央政治大學教授、總務長,台灣商學院教務主任,中興大學教授、行政系主任。是贛南較有影響的民國要員和現當代知名大學教授。
參考文獻
賴晨:《賴世璜年表》一文參考文選:
1.周紅兵.贛籍將領贛軍名將賴世璜[A].江西文史資料·第46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2.
2.林志光.從護法到第一次北伐的贛軍賴世璜[A].廣東文史資料·第19輯[Z].內部出版資料.1980.
3.廖信春.應該重新認識賴世璜[J].爭鳴.1993(6).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彙編[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5.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略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5.
6.謝本書.馮祖貽.西南軍閥史(第二卷) [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
7.張竟淵編撰.李烈鈞年譜[A].武寧文史資料[Z].內部出版資料.1997.
8.楊一萍.楊賡笙勸降賴世璜[A].石城文史資料第四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2.
9.賴盛庭.關於賴世璜之死[A].石城文史資料第四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2.
10.朱祖振.賴世璜的死與熊式輝[A].石城文史資料第四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2.
11.許憶如:賴世璜在無錫[A].石城文史資料第四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2.
12.蘇逸雲.致賴世璜軍長書[A].龍巖文史資料第十六輯[Z].內部出版資料.1988.
13.劉弓.“護國”“護法”時期的賴世璜先生[A].石城文史資料第二輯[Z].內部出版資料.1990.
14.文史組.賴世璜青少年時期[A].石城文史資料第一輯[Z].內部出版資料.1989.
15.龔師曾.姚甘霖.陳鑫.白崇禧槍斃賴世璜內幕[A].江西文史資料選輯第八輯[Z].內部出版資料.1980.
16.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三冊)[M].台北:當代中國出版社.1989.
17.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廣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8.園田一龜著.黃惠泉,刁英華譯.新中國人物誌[M].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0.
民國人物(五)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