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向明,女,湖南省華容縣人,1953年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現在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任職,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跨文化人際交往和比較教育學,其他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學、人類學、心理諮詢等。同時受聘為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計畫署、英國國際發展部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顧問或專家,並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內各類教育研究和發展項目使餘項。
現在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任職,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跨文化人際交往和比較教育學,其他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學、人類學、心理諮詢等。同時受聘為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計畫署、英國國際發展部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顧問或專家,並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內各類教育研究和發展項目使餘項。
圖書信息
重約:0.786KG
定價:¥49.00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評介“質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專著,對目前國際社會科學界提出的有關理論問題以及新近發展出來的操作手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結合有關西方學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實例對其進行了生動的展示和說明。“質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是與“量的研究方法”相提並論、交相輝映的一種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會現象,通過親身體驗了解研究對象的存在方式和意義解釋,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之上建立相關理論。
因其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本書既可以作為社會科學(及其分支學科)方法論以及方法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質的研究的理論背景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質的研究歷史發展——我從哪裡來?
第三章 質的研究分類——我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四章 質的研究的設計——我可以如何做?
第五章 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我具體打算怎么做?
第六章 研究對象的抽樣——我想找誰進行研究?
第七章 研究者個人因素對研究的影響——我是誰?
第八章 研究關係對研究的影響——我與被研究者是什麼關係?
第九章 進入研究現場——我如何與被研究者建立關係?
第三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收集
第十章 訪談——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
第十一章 訪談中的提問——我想知道什麼?
第十二章 訪談中的傾訴——我聽到了什麼?
第十三章 訪談中的回應——我應該如何與對方對話?
第十四章 焦點團體訪談——我如何級織一群人一起交談?
第十五章 觀察——我如何了解被研究進的所作所為?
第十六章 觀察的實施——我看到了什麼?
第十七章 收集實物——我找到了什麼?
第四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分析
第十八章 資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想到了什麼?
第十九章 資料的歸類和深入分析——我可以做什麼?
第二十章 質的研究中的理論建構——我可以說什麼?
第二十一章 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我可以如何說我的故事?
第五部分 質的研究的檢測手段
第二十二章 質的研究的質量評價——我如何知道什麼是一個“好的研究”?
第二十三章 質的研究中的效度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真實”?
第二十四章 質的研究中的推論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有“代表性”?
第二十五章 質的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規範?
第六部分 質的研究的發展前景
第二十六章 質的研究的發展趨勢——我們將往哪裡走?
第二十七章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的結合——我們有什麼新的機遇?
參考資料
西文人名地名漢譯對照
圖表一覽
作者介紹
陳向明,女,湖南省華容縣人,1953年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在湖南省長沙市度過青少年時期,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工人及中國小代課教師八年。1977年入湖南師範大學外語系學習英語語言文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攻讀英語文體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於1989年和1994年先後獲得教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現在在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任職,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跨文化人際交往和比較教育學,其他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學、人類學、心理諮詢等。同時受聘為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計畫署、英國國際發展部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顧問或專家,並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內各類教育研究和發展項目使餘項。
目前已發表專著《旅居者和外國人--中國留學生跨文化人際交往研究》(1998),並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社會學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國內學術刊物和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