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人的禮物

“我買頭髮,”夫人說。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 “黛拉,”他說,“讓我們把聖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

簡介

<<賢人的禮物>>這篇文章通過寫在聖誕節前一天,一對小夫妻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兩人珍貴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而他們卻得到了比任何實物都寶貴的東西——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這是神聖的,寓意深遠的禮物,告訴人們尊重他人的愛,學會去愛他人,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表現。裁剪精到的構思,對話般親切的語言,微帶憂鬱的情調,使這個短篇在縷縷情感的光束中顯露出豐厚的內涵,激發讀者對愛情、金錢的價值的思考。時而細緻入微,時而寥寥數筆,這種寄實於虛,併兼用暗示和略寫的手法,是《麥琪的禮物》所獨具的。原題為THE GIFT OF THE MAGI,舊譯《麥琪的禮物》,麥琪在聖經里是有東方來朝見初生的耶穌的三賢人,他們都帶來寓意深遠的禮物。

作者資料

歐·亨利資料:
真實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筆 名:歐·亨利(O.Henry)
生卒年代:1862.9.11-1910
職 稱: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大師之一。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

作者人生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父親是醫生。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15歲在叔父的藥房裡當學徒。五年後去德克薩斯州一個牧場放牛。1884年後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和銀行出納員。1896年,銀行發現缺少一小筆款子,歐·亨利因涉嫌被傳訊。他卻去到紐奧良去拉丁美洲避難。1897年,回國探望妻子,因而被捕,判處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藥劑師,並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寫作短篇小說,於《麥克呂爾》雜誌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

作品

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裡,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複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與讚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家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賢人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作者的風格

歐·亨利還以擅長結尾聞名遐邇,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歐·亨利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無奇的而又是詼諧風趣的娓娓動聽的描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作者精心設定的迷宮,直到最後,忽如電光一閃,才照亮了先前隱藏著的一切,仿佛在和讀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給讀者最後一個驚喜。在歐·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說家也已經這樣嘗試過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但是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為經常,更為自然,也更為純熟老到。
描寫小人物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引人矚目的內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深諳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切身感受過統治階層制定的法律對窮人是如何無情。因此,他把無限的同情都放在窮人一邊。在他的筆下,窮人有著純潔美好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摯深沉的愛情。但是他們卻命運多坎,弱小可憐,孤立無援,食不果腹,身無居所,苟延殘喘,往往被社會無情地吞噬。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與繁華鼎盛的社會景象相映照,顯得格外刺目,其中隱含了作者的憤憤不平。
歐·亨利給美國的短篇小說帶來新氣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並具有世界影響。美國自1918年起“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由此可見其聲望之卓著。
在紐約,由於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雙收。他不僅揮霍無度,而且好賭,好酒貪杯。寫作的勞累與生活的無節制使他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1907年,歐·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兩天后,即6月5日,與世長辭,死於肝硬化,年僅48歲。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讚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他還以準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小說內容簡介

為了給丈夫買一條白金表鏈作為聖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髮。而丈夫出於同樣的目的,賣掉了祖傳金表給妻子買了一套發梳。儘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卻是無價的。

原文欣賞: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這兒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銅板。這些分分錢是雜貨店老闆、菜販子和肉店老闆那兒軟硬兼施地一分兩分地扣下來,直弄得自己羞愧難當,深感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實在丟人現眼。德拉反覆數了三次,還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除了撲倒在那破舊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顯然別無他途。
黛拉這樣作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統治地位。
當這位家庭主婦逐漸平靜下來之際,讓我們看看這個家吧。一套帶家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儘管難以用筆墨形容,可它真真夠得上乞丐幫這個詞兒。
樓下的門道里有個信箱,可從來沒有裝過信,還有一個電鈕,也從沒有人的手指按響過電鈴。而且,那兒還有一張名片,上寫著“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先生”。
“迪林厄姆”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春風得意之際,一時興起加上去的,那時候他每星期掙三十美元。現在,他的收入縮減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顯得模糊不清,似乎它們正嚴肅地思忖著是否縮寫成謙遜而又講求實際的字母D。不過,每當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先生回家,走進樓上的房間時,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太太,就是剛介紹給諸位的黛拉,總是把他稱作“吉姆”,而且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黛拉哭完之後,往面頰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著灰濛濛的後院裡一隻灰白色的貓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籬笆上。明天就是聖誕節,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一份禮物。她花去好幾個月的時間,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攢積下來,才得了這樣一個結果。一周二十美元實在經不起花,支出大於預算,總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費了多少幸福的時日籌劃著名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禮物,一件精緻、珍奇、貴重的禮物——至少應有點兒配得上吉姆所有的東西才成啊。
房間的兩扇窗子之間有一面壁鏡。也許你見過每周房租八美元的公寓壁鏡吧。一個非常瘦小而靈巧的人,從觀察自己在一連串的縱條影象中,可能會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精確的概念。黛拉身材苗條,已精通了這門子藝術。
突然,她從視窗鏇風般地轉過身來,站在壁鏡前面。她兩眼晶瑩透亮,但二十秒鐘之內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急速地拆散頭髮,使之完全潑散開來。
現在,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夫婦倆各有一件特別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傳家寶;另一件則是德拉的秀髮。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裡,總有一天黛拉會把頭髮披散下來,露出窗外晾乾,使那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表,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鬍子瞪眼睛。儘管這隻表華麗珍貴,因為用的是舊皮帶取代表鏈,他有時只偷偷地瞥上一眼。
此時此刻,黛拉的秀發潑撒在她的周圍,微波起伏,閃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髮長及膝下,仿佛是她的一件長袍。接著,她又神經質地趕緊把頭髮梳好。躊躇了一分鐘,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破舊的紅地毯上濺落了一、兩滴眼淚。
她穿上那件褐色的舊外衣,戴上褐色的舊帽子,眼睛裡殘留著晶瑩的淚花,裙子一擺,便飄出房門,下樓來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下來,上寫著:“索弗羅妮夫人——經營各色毛髮類產品”。黛拉奔上樓梯,氣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軀肥大,過於蒼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羅妮”的雅號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你要買我的頭髮嗎?”黛拉問。
“我買頭髮,”夫人說。“揭掉帽子,讓我看看發樣。”
那褐色的瀑布潑撒了下來。
“二十美元,”夫人一邊說,一邊內行似地抓起頭髮。
“快給我錢,”黛拉說。
呵,接著而至的兩個小時猶如長了翅膀,愉快地飛掠而過。請不用理會這胡謅的比喻。她正在徹底搜尋各家店鋪,為吉姆買禮物。
她終於找到了,那準是專為吉姆特制的,決非為別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兒也沒有這樣的東西,一條樸素的白金表鏈,鏤刻著花紋。正如一切優質東西那樣,它只以貨色論長短,不以裝潢來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隻金表。她一見這條表鏈,就知道一定屬於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靜而有價值——這一形容對兩者都恰如其份。她花去二十一美元買下了,匆匆趕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錢。金表匹配這條鏈子,無論在任何場合,吉姆都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
黛拉回家之後,她的狂喜有點兒變得審慎和理智了。她找出燙髮鐵鉗,點燃煤氣,著手修補因愛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壞,這永遠是件極其艱巨的任務,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件了不起的任務呵。
不出四十分鐘,她的頭上布滿了緊貼頭皮的一綹綹小捲髮,使她活像個逃學的小男孩。她在鏡子裡老盯著自己瞧,小心地、苛刻地照來照去。
“假如吉姆看我一眼不把我宰掉的話,”她自言自語,“他定會說我像個科尼島上合唱隊的賣唱姑娘。但是我能怎么辦呢——唉,只有八角七分,我能幹什麼呢?”
七點鐘,她煮好了咖啡,把煎鍋置於熱爐上,隨時都可作肉排。
吉姆一貫準時回家。德拉將表鏈對疊握在手心,坐在離他一貫進門最近的桌子角上。接著,她聽見下面樓梯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緊張得臉色失去了一會兒血色。她習慣於為了最簡單的日常事物而默默祈禱,此刻,她悄聲道:“求求上帝,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
門開了,吉姆步入,隨手關上了門。他顯得瘦削而又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才二十二歲,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需要買件新大衣,連手套也沒有呀。
吉姆站在屋裡的門口邊,紋絲不動地好像獵犬嗅到了鵪鶉的氣味似的。他的兩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無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根本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僅僅是面帶這種神情死死地盯著黛拉。
黛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了下來,向他走過去。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髮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無法過聖誕節。頭髮會再長起來——你不會介意,是嗎?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髮長得快極了。說‘恭賀聖誕’吧!吉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你肯定猜不著我給你買了一件多么好的——多么美麗精緻的禮物啊!”
“你已經把頭髮剪掉了?”吉姆吃力地問道,似乎他絞盡腦汁也沒弄明白這明擺著的事實。
“剪掉賣了,”黛拉說。“不管怎么說,你不也同樣喜歡我嗎?沒了長發,我還是我嘛,對嗎?”
吉姆古怪地四下望望這房間。
“你說你的頭髮沒有了嗎?”他差不多是白痴似地問道。
“別找啦,”黛拉說。“告訴你,我已經賣了——賣掉了,沒有啦。這是聖誕前夜,好人兒。好好待我,這是為了你呀。也許我的頭髮數得清,”突然她特別溫柔地接下去,“可誰也數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我做肉排了嗎,吉姆?”
吉姆好像從恍惚之中醒來,把黛拉緊緊地摟在懷裡。現在,別著急,先讓我們花個十秒鐘從另一角度審慎地思索一下某些無關緊要的事。房租每周八美元,或者一百萬美元——那有什麼差別呢?數學家或才子會給你錯誤的答案。麥琪②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就是缺少了那件東西。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交待。
吉姆從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包,扔在桌上。
“別對我產生誤會,黛拉,”他說道,“無論剪髮、修面,還是洗頭,我以為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減低一點點對我妻子的愛情。不過,如果你打開那包東西,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你讓我一下子楞住了。”
白皙的手指靈巧地解開繩子,打開紙包。緊接著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變成了女性神經質的淚水和哭泣,急需男主人千方百計的慰藉。
還是因為擺在桌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兩鬢用的,後面的,樣樣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匯的一個櫥窗里見過並羨慕得要死的東西。這些美妙的發梳,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發相匹配。她明白,這套梳子實在太昂貴,對此,她僅僅是羨慕渴望,但從未想到過據為己有。現在,這一切居然屬於她了,可惜那有資格佩戴這垂涎已久的裝飾品的美麗長發已無影無蹤了。
不過,她依然把發梳摟在胸前,過了好一陣子才抬起淚水迷濛的雙眼,微笑著說:“我的頭髮長得飛快,吉姆!”
隨後,黛拉活像一隻被燙傷的小貓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瞧見他的美麗的禮物哩。她急不可耐地把手掌攤開,伸到他面前,那沒有知覺的貴重金屬似乎閃現著她的歡快和熱忱。
“漂亮嗎,吉姆?我搜遍了全城才找到了它。以後,你可以每天看一百次時間了。把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非旦不按她的吩咐行事,反而以下子坐到沙發上,兩手枕在頭下,微微發笑。
“黛拉,”他說,“讓我們把聖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它們實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賣掉金表,換錢為你買了發梳。現在,你做肉排吧。”
正如諸位所知,麥琪是聰明人,聰明絕頂的人,他們把禮物帶來送給出生在馬槽里的耶穌。他們發明送聖誕禮物這玩藝兒。由於他們是聰明人,毫無疑問,他們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如果碰上兩樣東西完全一樣,可能還具有交換的權利。在這兒,我已經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他們就是賢人。
①示巴女王(QueeenofSheba):基督教《聖經》中朝覲所羅門王,以測其智慧的示巴女王,她以美貌著稱。
②麥琪(Magi,單數為Magus):指聖嬰基督出生時來自東方送禮的三賢人,載於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七至第十三節

小說主人公吉姆和黛拉的形象

明確:吉姆和黛拉是一對平凡夫妻,他們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起眼的小市民,他們雖然生活貧困,卻不離不棄,同甘共苦。他們能為對方犧牲自己最引以為榮的寶物,足見他們愛情的深厚。他們在物質生活貧困交加的時候,還不遺餘力地送給愛人浪漫又“實用”的禮物,真愛的光輝感人至深!吉姆和黛拉的形象表現出了許許多多小人物的最平凡又最偉大、最真實又最感人的感情世界。

分析小說的主題思想

明確:《賢人的禮物》敘寫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為互贈聖誕禮物而忍痛賣掉引以自豪的長髮和懷表,卻換來了不再起作用的發梳和表鏈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辛酸,讚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愛情。

小說的風格——結局令人“含淚的微笑”

黛拉和吉姆買的禮物最後都可笑地成了最沒用的東西,但是讀者都能從這個遺憾的結局中讀出一絲辛酸。發梳和表鏈雖然都沒派上用場,但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正是彼此最珍貴的禮物。歐&#8226;亨利的小說結局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常能使人在恍然大悟中“含淚的微笑”,回味無窮。在他幽默、詼諧、風趣、俏皮的筆調中,讀者能真實而深刻地感受、體會到各種小人物的辛酸,這就是“歐&#8226;亨利式手法”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