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內容
警察與讚美詩
蘇比躺在麥迪遜廣場的那條長凳上,輾轉反側。每當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鳴,每當沒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親熱起來,每當蘇比躺在街心公園長凳上輾轉反側,這時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一張枯葉飄落在蘇比的膝頭。這是傑克·弗洛斯特的名片。傑克對麥迪遜廣場的老住戶很客氣,每年光臨之前,總要先打個招呼。他在十字街頭把名片遞給“露天公寓”的門公佬“北風”,好讓房客們有所準備。
蘇比明白,為了抵禦寒冬,由他親自出馬組織一個單人財務委員會的時候到了。為此,他在長凳上輾轉反側,不能入寐。
蘇比的冬居計畫並不過奢。他沒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曬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陽,更沒考慮到維蘇威灣去漂流。他衷心企求的僅僅是去島上度過三個月。整整三個月不愁食宿,夥伴們意氣相投,再沒有“北風”老兒和警察老爺來糾纏不清,在蘇比看來,人生的樂趣也莫過於此了。
多年來,好客的布萊克威爾島監獄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正如福氣比他好的紐約人每年冬天要買票去棕櫚灘和里維埃拉一樣,蘇比也不免要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現 在,冬狩時候到了。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廣場噴泉和近的長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報紙塞在上衣里,蓋在腳踝和膝頭上,都沒有能擋住寒氣。這就使蘇比的腦海里迅速而鮮明地浮現出島子的影子。他瞧不起慈善事業名下對地方上窮人所作的布施。在蘇比眼裡,法律比救濟仁慈得多。他可去的地方多的是,有市政府辦的,有救濟機關辦的,在那些地方他都能混吃混住。當然,生活不能算是奢侈。可是對蘇比這樣一個靈魂高傲的人來說,施捨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從慈善機構手裡每得到一點點好處,錢固然不必花,卻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來回報。正如愷撒對待布魯圖一樣,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單位的床鋪,先得讓人押去洗上一個澡;要吃他一塊麵包,還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個人的歷史。因此,還是當法律的客人來得強。法律雖然鐵面無私,照章辦事,至少沒那么不知趣,會去干涉一位大爺的私事。
既然已經打定主意去島上,蘇比立刻準備實現自己的計畫。省事的辦法倒也不少。最舒服的莫過於在哪家豪華的餐館裡美美地吃上一頓,然後聲明自己不名一錢,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靜靜地交到警察手裡。其餘的事,自有一位識相的推事來料理。
蘇比離開長凳,踱出廣場,穿過百老匯路和五馬路匯合處那處平坦的柏油路面。他拐到百老匯路,在一家燈火輝煌的餐館門前停了下來,每天晚上,這裡匯集著葡萄、蠶絲與原生質的最佳製品。
蘇比對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顆紐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過臉,他的上裝還算過得去,他那條幹乾淨淨的活結領帶是感恩節那天一位教會裡的女士送給他的。只要他能走到餐桌邊不引人生疑,那就是勝券在握了。他露出桌面的上半身還不至於讓侍者起懷疑。一隻烤野鴨,蘇比尋思,那就差不離——再來一瓶夏白立酒然後是一份卡門貝乾酪,一小杯濃咖啡,再來一支雪茄菸。一塊錢一支的那種也就湊合了。總數既不會大得讓飯店柜上發狠報復,這頓牙祭又能讓他去冬宮的旅途上無牽無掛,心滿意足。
可是蘇比剛邁進飯店的門,侍者領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舊褲子和破皮鞋上。粗壯利落的手把他推了個轉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發到人行道上,那隻險遭暗算的野鴨的不體面命運也從而得以扭轉。
蘇比離開了百老匯路。看來靠打牙祭去那個日思夜想的島是不成的了。要進地獄,還是想想別的辦法。
在六馬路拐角上有一家鋪子,燈光通明,陳設別致,大玻璃櫥窗很惹眼。蘇比撿起塊鵝卵石往大玻璃上砸去。人們從拐角上跑來,領頭的是個巡警。蘇比站定了不動,兩手插在口袋裡,對著銅紐扣直笑。
“肇事的傢伙在哪兒?”警察氣急敗壞地問。
“你難道看不出我也許跟這事有點牽連嗎?”蘇比說,口氣雖然帶點嘲諷,卻很友善,仿佛好運在等著他。
在警察的腦子裡蘇比連個旁證都算不上。砸櫥窗的人沒有誰會留下來和法律的差役打交道。他們總是一溜煙似地跑。警察看見半條街外有個人跑著去趕搭車子。他抽出警棍,去追那個倒霉的人。蘇比心裡窩火極了,他拖著步子走了開去。兩次了,都砸了鍋。
街對面有家不怎么起眼的飯館。它投合胃口大錢包小的吃客。它那兒的盤盞和氣氛都粗里粗氣,它那兒的菜湯和餐巾都稀得透光。蘇比挪動他那雙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褲子跨進飯館時倒沒遭到白眼。他在桌子旁坐下來,消受了一塊牛排、一份煎餅、一份油炸糖圈,以及一份餡兒餅。吃完後他向侍者坦白:他無緣結識錢大爺,錢大爺也與他素昧平生。
“手腳麻利些,去請個警察來,”蘇比說,“別讓大爺久等。”
“用不著驚動警察老爺,”侍者說,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紅得像雞尾酒里浸泡的櫻桃,“喂,阿康!”
兩個侍者乾淨利落地把蘇比往外一叉,正好讓他左耳貼地摔在鐵硬的人行道上。他一節一節地撐了起來,像木匠在打開一把摺尺,然後又撣去衣服上的塵土。被捕仿佛只是一個緋色的夢。那個島遠在天邊。兩個門面之外一家藥鋪前就站著個警察,他光是笑了笑,順著街走開去了。
蘇比一直過了五個街口,才再次鼓起勇氣去追求被捕。這一回機會好極了,他還滿以為十拿九穩,萬無一失呢。一個衣著簡樸頗為討人喜歡的年輕女子站在櫥窗前,興味十足地盯著陳列的剃鬚缸與墨水台。而離店兩碼遠,就有一位彪形大漢——警察,表情嚴峻地靠在救火龍頭上。
蘇比的計畫是扮演一個下流的、討厭的小流氓。他的對象文雅嫻靜,又有一位忠於職守的巡警近在咫尺,使他很有理由相信,警察那雙可愛的手很快就會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島上冬蟄的小安樂窩裡吃喝不愁。
蘇比把教會女士送的活結領帶拉挺,把縮進袖口的襯衫袖子拉出來,把帽子往後一推,歪得馬上要掉下來,向那女子挨將過去。他厚著麵皮把小流氓該乾的那一套噁心勾當一段段表演下去。蘇比把眼光斜掃過去,只見那警察在盯住他。年輕女人挪動了幾步,又專心致志地看起剃鬚缸來。蘇比跟了過去,大膽地挨到她的身邊,把帽子舉了一舉,說:
“啊哈,我說,貝蒂麗亞!你不是說要到我院子裡去玩兒嗎?”
警察還在盯著。那受人輕薄的女子只消將手指一招,蘇比就等於進安樂島了。他想像中已經感到了巡捕房的舒適和溫暖。年輕的女士轉過臉來,伸出一隻手,抓住蘇比的袖子。
“可不是嗎,邁克,”她興致勃勃地說,“不過你先得破費給我買杯啤酒。要不是那巡警老盯著,我早就要跟你搭腔了。”
那娘們像常春藤一樣緊緊攀住蘇比這棵橡樹,蘇比好不懊喪地在警察身邊走了過去。看來他的自由是命中注定的了。
一拐彎,他甩掉女伴撒腿就走。他一口氣來到一個地方,一到晚上,最輕佻的燈光,最輕鬆的心靈,最輕率的盟誓,最輕快的歌劇,都在這裡薈萃。身穿輕裘大氅的淑女紳士在寒冷的空氣里興高采烈地走動。蘇比突然感到一陣恐懼,會不會有什麼可怕的魔法鎮住了他,使他永遠也不會被捕呢?這個念頭使他有點發慌,但是當他遇見一個警察大模大樣在燈火通明的劇院門前巡邏時,他馬上就撈起“擾亂治安”這根稻草來。
蘇比在人行道上扯直他那破鑼似的嗓子,像醉鬼那樣亂嚷嚷。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罵,用盡了辦法大吵大鬧。
警察讓警棍打著鏇,身子轉過去背對蘇比,向一個市民解釋道:
“這是個耶魯的小伙子在慶祝勝利,他們跟哈德福學院賽球,請人家吃了鴨蛋。夠吵的,可是不礙事。我們有指示,讓他們只管鬧去。”
蘇比怏怏地停止了白費氣力的吵鬧。難道就沒有一個警察來抓他了嗎?在他的幻想中。那島已成為可望不可即的阿卡狄亞⑩了。他扣好單薄的上衣以抵擋刺骨的寒風。
他看見雪茄菸店裡一個衣冠楚楚的人對著搖曳的火頭在點菸。那人進店時,將一把綢傘靠在門邊。蘇比跨進店門,拿起綢傘,慢吞吞地退了出去。對火的人趕緊追出來。
“我的傘。”他厲聲說道。
“噢,是嗎?”蘇比冷笑說;在小偷小摸的罪名上又加上侮辱這一條。“好,那你幹嗎不叫警察?不錯,是我拿的。你的傘!你怎么不叫巡警?那邊拐角上就有一個。”
傘主人放慢了腳步,蘇比也放慢腳步。他有一種預感:他又一次背運了。那警察好奇地瞅著這兩個人。
“當然,”傘主人說,“嗯……是啊,你知道有時候會發生誤會……我……要是這傘是你的我希望你別見怪……我是今天早上在一家飯店裡撿的……要是你認出來這是你的,那么……我希望你別……”
“當然是我的。”蘇比惡狠狠地說。
傘的前任主人退了下去。好警察急匆匆地跑去攙一位穿晚禮服的金髮高個兒女士過馬路,免得她被在兩條街以外往這邊駛來的電車撞著。
蘇比往東走,穿過一條因為翻修而高低不平的馬路。他忿忿地把傘扔進一個坑。他嘟嘟噥噥咒罵起那些頭戴鋼盔,手拿警棍的傢伙來。因為他想落入法網,而他們偏偏認為他是個永遠不會犯錯誤的國王。
最後,蘇比來到通往東區的一條馬路上,這兒燈光暗了下來,嘈雜聲傳來也是隱隱約約的。他順著街往麥迪遜廣場走去,因為即使他的家僅僅是公園裡的一條長凳,他仍然有夜深知歸的本能。
可是,在一個異常幽靜的地段,蘇比停住了腳步。這裡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築古雅,不很規整,是有山牆的那種房子。柔和的燈光透過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來,風琴師為了練熟星期天的讚美詩,在鍵盤上按過來按過去。動人的樂音飄進蘇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膠著在螺鏇形的鐵欄桿上。
明月懸在中天,光輝、靜穆;車輛與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凍雀睡夢中啁啾了幾聲——這境界一時之間使人想起鄉村教堂邊上的墓地。風琴師奏出的讚美詩使鐵欄桿前的蘇比入定了,因為當他在生活中有母愛、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潔白無瑕的思想與衣領時,讚美詩對他來說是很熟悉的。
蘇比這時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潛移默化會合在一起,使他靈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變化。他猛然對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厭。那墮落的時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懶,才能衰退,動機不良。這一切現 在都構成了他的生活內容。
一剎那間,新的意境醍醐灌頂似地激盪著他。一股強烈迅速的衝動激勵著他去向坎坷的命運奮鬥。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個好樣兒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經控制了他的罪惡。時間還不晚,他還算年輕,他要重新振作當年的雄心壯志,堅定不移地把它實現。管風琴莊嚴而甜美的音調使他內心起了一場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業區去找事做。有個皮貨進口商曾經讓他去趕車。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這差使接下來。他要做個烜赫一時的人。他要——
蘇比覺得有一隻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過頭,只見是警察的一張胖臉。
“你在這兒乾什麼?”那警察問。
“沒幹什麼。”蘇比回答。
“那你跟我來。”警察說。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萊克威爾島,三個月。”
文章注釋
①傑克·弗洛斯特(jack frost):“霜凍”的擬人化稱呼。
②布萊克韋爾島(blackwell):在紐約東河上。島上有監獄。
③棕櫚灘(palm beach):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部城鎮,冬令遊憩勝地。
④里維埃拉(the riviera):南歐沿地中海一段地區,在法國的東南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是假節日憩游勝地。
⑤愷撒(julius caesar):(100—44bc)羅馬統帥、政治家,羅馬的獨裁者,被共和派貴族刺殺。布魯圖(brutus):(85—42bc)羅馬貴族派政治家,刺殺愷撒的主謀,後逃希臘,集結軍隊對抗安東尼和屋大維聯軍,因戰敗自殺。
⑥作者詼諧的說法,指美酒、華麗衣物和上流人物。
⑦夏布利酒(chablis):原產於法國的Chablis地方的一種無甜味的白葡萄酒。
⑧卡門貝(carmembert)乾酪(cheese):一種產於法國的軟乾酪。原為Fr.諾曼第一村莊,產此乾酪而得名。
⑨指警察,因警察上衣的紐扣是黃銅製的。
⑩阿卡狄亞(Arcadia):原為古希臘一山區,現 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中部,以其居民過著田園牧歌式的淳樸生活而著稱,現指“世外桃源”。
創作背景
西歐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開始衰落的時候,美國現實社會的深刻變化(南北戰爭之後)引起文學的變化,這就是現實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它出現在美國資本主義日趨腐朽的階段,即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的時代。當時社會貧富對立,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這時期一些出身於中小資產階級的作家,從自身的階層出發,一方面,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描寫人民的悲慘生活,反映人民對資產階級統治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他們又對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種種改良措施。可是當帝國主義的濁流來到時,他們又懷著悲觀絕望的情緒探索個人的命運和歸宿。然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也引起較大震動,使美國作家群體分化,一些來自下層而又傾向進步的作家,受到工人運動的影響,經歷了思想探索的過程,為社會主義理想所吸引,參加了工人運動,開始創作一些較先進的文學作品。作品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了壟斷資產階級殘酷的本性,控訴了統治者對人民的迫害。內容豐富,揭露深刻,手法多樣,是美國文壇上不可少的一支生力軍,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作品賞析
內容簡介
《警察與讚美詩》內容簡介: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歐·亨利為美國的短篇小說開創出一個新時代。自1918年起,美國設立了“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警察與讚美詩》精選30篇歐·亨利的佳作,翻譯力求忠實原文,最大程度地傳達原著的精神,並照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
這是一個可笑的故事。蘇比,一個饑寒交迫的流浪漢,因為想去監獄過冬,便屢次以身試法:吃飯不給錢,擾亂社會治安,當著警察的面調戲婦女……結果卻屢試屢敗。當蘇比無奈地踱步到一座古樸教堂前時,讚美詩演奏的甜美樂聲使他陶醉。他的靈魂突然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一種強烈的﹑突起的衝動推動著他與厄運抗爭。明天,他將去繁忙的市區找一份工作,他要在這個世界混出個人樣。他會……正當蘇比的內心重新充滿希望和動力時,卻偏偏被警察送進了監獄。作者用了一種輕鬆幽默的筆調描寫了蘇比這個流浪漢為達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嘗試,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更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們對這些違法的舉動並沒有予以懲罰反而顯示出了一種"寬容"。當蘇比放棄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時,"寬容"的警察卻逮捕了什麼也沒幹的他,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由此,可笑變成了可憐、可氣、可悲、可嘆。故事一方面諷刺了美國司法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命運無情捉弄人的悲觀情緒。
藝術特色
情節結構上的特點:在情節安排上最大的特點是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後稱其為歐·亨利式結尾。一個“罪惡累累”的人竟一次次地被認定為無罪,而一個決定改過向善的人卻遭逮捕入獄。兩種荒謬背後的深刻內容:為非作歹者無人過問,有心從善者反進牢門。巧妙的情節安排,充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主題。
語言運用上的特點:這篇小說語言最大的特點是“幽默”,幽默是一種語調輕鬆但卻包含深刻意義的諷刺,它不同於一般的俏皮話,而是為內容服務的,它表現了作者對人物的情感傾向和事件的態度。小說中通過誇張、比喻、擬人、反語等修辭手法,來使語言達到幽默的藝術效果的。有些幽默語言看似輕鬆,實則沉重。例如“多年來,好客的布萊克威島監獄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這裡用反語“好客”、“冬季寓所”,說得幽默輕鬆,實際上揭示了下層勞動人民悲慘的活動境遇,蘊含著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的無限的辛酸。類似的例子在上文談蘇比反常心理時已舉過很多。有些幽默的語言直接諷刺社會現實,看以風趣,實則辛辣尖利。如“每天晚上,這裡匯集著葡萄、蠶絲與原生質的最佳製品。”作者不直接說出人物的身份,而且反語和借代的修辭手法,辛辣地諷刺了達官富豪們窮奢極欲的腐朽生活,與廣大下層勞動人民的艱辛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懸殊,也揭示了蘇比等下層勞動人民生活艱辛的社會根源,從而增強了小說的社會意義。
作者簡介
生平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個名叫格林斯波羅的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1862年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父親是醫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歲便開始在藥房當學徒,20歲時由於健康原因去德克薩斯州的一個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人,積累了對西部生活的親身經驗。1884年以後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此後,他在德克薩斯做過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奧斯汀銀行當出納員。他還辦過一份名為《滾石》的幽默周刊,並在休斯敦一家日報上發表幽默小說和趣聞逸事。1887年,亨利結婚並生了一個女兒。 正當他的生活頗為安定之時,卻發生了一件改變他命運的事情。1896年,奧斯汀銀行指控他在任職期間盜用資金。他為了躲避受審,逃往宏都拉斯。1897年,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判處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藥劑師,他創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為了給女兒買聖誕禮物,但基於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國藥典的編者的名字作為筆名,在《麥克呂爾》雜誌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 正當他的創作力最旺盛的時候,健康狀況卻開始惡化,於1910年病逝。
歐·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時間內創作了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1904)[其唯一一部長篇,作者通過四五條並行的線索,試圖描繪出一幅廣闊的畫面,在寫法上有它的別致之處。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小說章與章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夠緊密,各有獨立的內容]、《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裡,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複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與讚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家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的常春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被喻為[含淚的微笑]。他還以準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手法
歐·亨利還以擅長結尾聞名遐邇,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有一種被稱為“含淚的微笑”的獨特藝術風格。歐·亨利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無奇的而又是詼諧風趣的娓娓動聽的描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作者精心設定的迷宮,直到最後,忽如電光一閃,才照亮了先前隱藏著的一切,仿佛在和讀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給讀者最後一個驚喜。在歐·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說家也已經這樣嘗試過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但是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為經常,更為自然,也更為純熟老到。
主要作品
《咖啡館裡的世界公民》 | 《 財神和愛神 》 | 《 麥琪的禮物 》 |
《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 | 《 帶家具出租的房間 》 | 《 包打聽 》 |
《警察與讚美詩》 | 《 愛的犧牲 》 | 《姑娘》 |
《 醉翁之意 》 | 《 二十年後 》 | 《小熊約翰·湯姆的返祖現象》 |
《叢林中的孩子》 | 《鬧劇》 | 《慈善事業數學講座》 |
《幾位偵探》 | 《雙料騙子》 | 《綠色的門》 |
《婚姻手冊》 | 《心與手》 | 《布萊克·比爾藏身記》 |
《索利托牧場的衛生學》 | 《蘋果之謎》 | 《吉米·海斯和繆里爾》 |
《催眠術家傑甫·彼得斯》 | 《 最後一片常春藤葉 》 | 《華而不實》 |
《黃雀在後》 | 《提線木偶》 | 《五月是個結婚月》 |
《市政報告》 | 《沒有完的故事》 | 《比綿塔薄餅》 |
《公主與美洲獅》 | 《心理分析與摩天大樓》 | 《托尼婭的紅玫瑰》 |
《我們選擇的道路》 | 《虎口拔牙》 | 《刎頸之交》 |
《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 《回合之間》 | 《汽車等待的時候》 |
《生活的波折》 | 《女巫的麵包》 | 《信童傳情》 |
《選單上的春天》 | 《迷夢》 | 《各取所需》 |
《聖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 | 《鐘擺》 | 《 活期貸款 》 |
《天窗室》 | 《第三樣配料》 | 《白鴿》 |
《迷人的側影》 | 《白菜與國王》 |
圖書信息
書 名: 警察與讚美詩
作者:歐·亨利(Henry.O.)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546332819
開本:16開
定價: 22.00元
圖書目錄
序言
警察與讚美詩
麥琪的禮物
愛的奉獻
財神與愛神的較量
沒有講完的故事
最後一片長春藤葉
伯爵和婚禮的客人
婚姻學中的招數
一個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
帶家具的出租房
婚姻嚮導
擦亮自己的燈
“真兇”
騙子的良心
山外有山
鐘擺
傑姆絲·海絲和穆里爾
戲中戲
一個失憶症病人的旅行日記
傑夫·彼德斯的神秘功夫
都市呼聲
偵探
女巫的麵包
尋寶記
給你把把脈
咖啡館裡的一位世界主義者
公主與墨西哥獅子
命運之路
比綿塔薄餅
特雷馬科斯和朋友
小熊仔約翰·湯姆返祖
讀後感
一、
歐·亨利的《警察和讚美詩》,作品敘述流浪漢蘇比在北美寒冷冬天來臨之際想方設法到監獄過冬的過程,他處心積慮六次犯事卻沒有如願,當他十分沮喪夜深歸途中,聽到教堂傳出來煉淨人心的讚美詩,內心澎湃決定重新做人時卻被逮捕送進稱為“冬宮”的布萊克威爾島關押三個月。記得教科書上說道,歐·亨利的《警察和讚美詩》揭露並諷刺了虛偽的資本主義道德、反人道的法律等等,如同說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動機是揭露封建社會的沒落一樣。
如果說這前半篇文章只合佳作之名,那後半篇戲劇性的轉變就使文章有了奇妙的諷刺之意。趨近絕望的蘇比在萬般無奈之下迷迷糊糊走近了一座老教堂。就像是聞道得悟一樣,悠揚的音樂、聖潔的讚美詩使蘇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之做為的可笑與可悲。喚醒了他早已潛藏的奮鬥雄心。
但是社會對他的轉變做了什麼回應?
你也許遇到很多東西,但你並不去留意,沒有放在心上,當你真正想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開始吝嗇了,反悔了,賴皮了。
“到島上去關三個月。”第二天早晨警庭的長官說。
這就是警察,這就是法治,當他頹敗地想要混日子時將他拒之監獄門外,卻在他決心改正、重拾雄心的時候無緣無故把他扔進其中。
珍惜周圍的人或物,它們每天都在改變,只是太忙沒有看見。機遇,就好比遇到的機會,是件好事。好好把握,將它的好處發揮到極致,則是一件美事。一個人的生命中會有形形色色的狀況,每一個狀況的具體意義卻截然不同,選擇不同的狀況,就會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不同的變化。
所以,要看清機遇,只有這樣才不會誤入歧途。不過至少主人公領悟到了生命的價值和自己的人生觀,就算要去島上3個月,就把它當成是人生閱歷里一個鍛鍊的機會,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都會變好的。
二、
當人們真正想要努力去做了,上帝偏偏又開始吝嗇了,反悔了,賴皮了。
不可否認,機遇是不等人的,它不是被動的,不會等著你去分析這,分析那,考慮這,考慮那等一系列瑣碎的事件後,再決定去做。或許它本身就是個稍縱即逝的“精靈”,它考驗的是勇氣與膽量,智慧與靈魂。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都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周密安妥的進行,如果是這樣,那么與遠古時代又有何分別? 當然機遇也是需要珍惜的,需要好好利用的,碰到機遇已經是很“困難”的,要充分地徹底地去利用,卻是“難上加難”。怎樣去更好地“完善”它,是個重點。
那位警察,不是已經給了索比多次機會嗎?而索比並沒有為此去認識到什麼,只是一味地無休止地不停地為著他心中所謂的“目標”繼續扮演著生命的“小丑”,樂此不疲。而幸運的他,總在“舞台”上有寫“失足”,但終究被當作“笑料”,一笑置之。 一場“戲劇”的結束,意味著另一場“戲劇”的開演。對警察而言,只是去例行公事;對讀者而言,只是結尾;對生活而言,只是個小插曲;對編劇而言,是個不錯的情節;對觀眾而言,只是對得起一張票;對索比而言,是對生命的新想法地靠近,是為他先前的“無知”付出的代價,是為他不懂的珍惜從他手中逃脫,也許可以扭轉他命運的“機遇”而對其藐視所得到的教訓的最終結果。
如果他會怪任何人,那么證明他的確活該;如果他只怪自己,那么他就能大聲地對自己說:“三個月,也不算太久,會珍惜並且把握住每一天的光陰。幸福,其實並沒走遠,只是忽略了。等著吧……” 幸福,其實並沒走遠。沒錯,主宰幸福的有很多,機遇是其中的一個。不要等到上帝不耐煩了,畢竟他也有喜怒哀樂,給你個下馬威,到那時,就好象太沒“人情味”了。受苦的可是自己。所以,要將機遇“透明化”,完全看清,這樣,才不會誤入歧途啦。
倘若相反,結局就會如同索比:驚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經墜入了深淵,墮落的歲月,可恥的慾念,悲觀失望,才窮智竭,動機卑鄙。
機遇遇到卻不把握,是蠢材;不遇機遇卻懂得把握,是人才;既遇機遇又懂得把握,是天才。
編輯推薦
《警察與讚美詩》編輯推薦:五彩斑斕、光怪陸離的畫面再現世間百態荒誕不經、曲折動人的情節品味苦辣酸甜出人意料的結果讓你忍俊不禁、笑中帶淚。
世界上最擅長講故事的人,短篇小說巨匠歐•亨利風靡百年的佳作。
序言
歐•亨利的小說很耐讀。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其實,歐•亨利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他有足夠的生活閱歷,去創作一篇又一篇好看又感人的作品。
歐•亨利,原名威廉士•西德尼•波特(Williams Sydney Porter)。他在成名之前,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還做過新聞記者和銀行出納員等。1896年,因為銀行賬務問題被判入獄5年。在獄中,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寫小說。
1901年,歐•亨利提前獲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他的寫作速度非常驚人,大約每一兩周就有一篇作品問世。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完成了300多篇小說,收錄在《四百萬》《西部之心》《市聲》《滾石》等小說集中。
歐•亨利的小說內容涵蓋面非常廣,涉獵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說,歐•亨利的小說是一部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小說的主人公往往是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小人物,他們在兩難的處境中掙扎,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即便這樣,他們仍保持著真誠和善良的本性。比如,為了送給愛人一件聖誕禮物而賣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的年輕夫妻,為愛犧牲自己事業的甜蜜愛人,為鼓勵年輕畫家活下去而身染疾病的老畫家等。
在歐•亨利的筆下還有另一類人。比如為了金錢而忙碌不堪的經紀人,虛榮心極強的年輕女出納員,唯利是圖的小職員,以及混跡在都市中道貌岸然的上流騙子、高級小偷,還有流氓、拜金主義者等。
歐•亨利筆下的人物,其生活往往都極富戲劇性,令人啼笑皆非。再加上幽默風趣的語言,出人意料的結局,讓讀者在吃驚的同時,又覺得合情合理,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傳的悲哀。這種“含淚的微笑”,是歐•亨利的典型風格。
歐•亨利為美國的短篇小說開創出一個新時代。自1918年起,美國設立了“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
本書精選二十七篇歐•亨利的佳作,翻譯力求忠實原文,最大程度地傳達原著的精神,並照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