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罰分明
賞罰分明常用來比喻處理事情清楚明白,嚴格而公正。語出東漢·班固《漢書·張敞傳》。
基本信息
- 名稱:賞罰分明
-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 釋義: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清楚明白。
- 近義詞:賞罰嚴明
- 反義詞:賞罰不當、賞罰不明
- 用法:褒義
- 例句:可見做上憲的人,又要~,又要記性好,夫然後叫人心服。
解釋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清楚明白。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可見做上憲的人,又要~,又要記性好,夫然後叫人心服。”
近義詞
賞罰嚴明
反義詞
賞罰不當、賞罰不明
故事
漢宣帝時期,渤海、膠東一帶盜賊十分猖獗,他們四處作惡。漢宣帝派大臣張敞前去治理,張敞向宣帝請求必須獎賞那些追捕盜賊有功人員,嚴懲盜賊。到任後,他賞罰分明,差吏們個個奮勇追捕,社會迅速恢復安定。
典故
僖負羈是曹國人,曾救過晉文公的命,是晉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晉文公在攻下曹國時,為了報答僖負羈的恩情,就向軍隊下令,不準侵擾僖負羈的家,如果有違反的人,就要處死刑。大將魏平和顛頡卻不服從命令,帶領軍隊包圍了僖負羈的家,並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頂,想把僖負羈拖出殺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把魏平壓在下面,動彈不得,幸好顛頡及時趕到,才把他救了出來。這件事被晉文公知道後,十分氣憤,決定依照命令處罰。大臣趙衰(趙國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請求:“他們倆人都替國君立下汗馬功勞,殺了不免可惜,還是讓他們戴罪立功吧!”晉文公說:“功是一回事,過又是一會事,賞罰必須分明,才能使軍士服從命令。”於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職,又將顛頡處死。從此以後,晉軍上下,都知道晉文公賞罰分明,再也不敢違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