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興安

賈興安

賈興安,男,生於六十年代,河北師大中文系畢業,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屆高研班學員,河北小說藝委會副主任。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邢台市文聯主席、《散文百家》主編,曾任河北臨城縣掛職副縣長。 已發表文學作品550餘萬字,中、短篇小說多次獲獎或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出版有長篇小說《欲草》(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版)、《一號圍捕令》(民眾出版社2002年12月版)、《浴火》(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版)、《黃土青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版)、《紅妹藍妹》(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版)、《縣長門》(《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0年第5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版)、《莊園秘史》(新華出版社2013年1月版)、《啊,父老鄉親》(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6月版)以及散文集《都不容易》、《村莊裡的事物》、《鄉村,顛覆的記憶》等。中篇小說《狗皮膏藥》曾改編同名電影(劉小寧導演)、中篇小說《未卜》改編同名電影、長篇小說《一號圍捕令》改編20集同名長篇電視劇(范建會導演)等。 2016年,根據其兩部長篇小說《黃土青天》《縣長門》改編的電視劇《啊父老鄉親》拍攝完成,即將播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著名作家賈興安   劉文韜 攝 著名作家賈興安 劉文韜 攝

1960年4月生於河南省濬縣新鎮鎮長屯村,曾在濬縣三中(即新鎮高中)讀高一,後隨父親隨軍,在河南焦作六中讀書,1977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團政治處新聞報導員、報導組組長,1981年復員,在河北省邢台市工人文化宮任幹事,1985年考入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回原單位任文藝科長,1993年調入邢台市文聯,歷任辦公室主任、創作室主任、《散文百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常務副主編、主編。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理事,河北文學院第二、三、四、五、六、七屆契約製作家。

作品介紹

著名作家賈興安 劉文韜 攝 著名作家賈興安 劉文韜 攝

迄今已發表文學作品480餘萬字,中篇小說處女作《家殤》發表於1993年,中篇小說成名作《狗皮膏藥》發表於1996年,長篇小說處女作《欲草》出版於1999年,均取材於故鄉的人物故事、山川風物及風土人情。

共出版文學專著數十餘部,即:

⑴長篇小說《陋鄉蒼黃》(《長城》1998年第1期)

⑵《欲草》(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⑶長篇小說《一號圍捕令》(民眾出版社2001年1月版)

⑷散文隨筆集《都不容易》(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⑸短篇小說集《白雲蒼狗》(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⑹長篇傳記《王若飛的故事》(花山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⑺長篇小說《黃土青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版)

⑻長篇小說《紅妹藍妹》(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版)

⑼長篇小說《浴火》(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0)《縣長們》(《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0年第5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版)

(11)《莊園秘史》(新華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2)散文集《村莊裡的事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

(13)《鄉村,顛覆的記憶》(花山文藝出版社2013年7月版)等

發表於全國省以上報刊的文學作品126篇(部)、總計380萬字的作品中。小說所占比例最大,為70餘部246萬字,其中中篇小說20餘部,短篇小說50餘部,散文隨筆報告文學100餘篇,影視劇本5部計28集,作品被國家級權威刊物《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中華文學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中外書摘》、《作家文摘》、《楚天都市報》等30餘家報刊轉載17篇(部)30篇次,占發表總篇數的36.1%,每發表3篇小說,就有1篇被轉載或被多家報刊轉載。

十多部中短篇小說被國內各大出版社收入年選本和大中專教材,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近10年間,全國諸多著名文學評論家在國內各大報刊撰寫評論文章百餘篇,對其多部作品進行賞析與評介。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獎勵和榮譽稱號,主要有:①中篇小說《狗皮膏藥》1997年獲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②電視劇《河渠來了王書記》1998年獲河北省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河北省“魚水工程”電視劇展播一等獎、華北地區電視劇展播二等獎;③1998年被授予河北文學院“優秀作家”榮譽稱號;④《一張白紙》1999年“邁向新世紀河北省短篇小說大賽”三等獎;⑤《強龍壓倒地頭蛇》2000年獲中國當代優秀章回小說第四屆大獎徵文二等獎;⑥《我的黨員母親》2001年獲“黨在我心中”徵文一等獎; ⑦短篇小說《壞了》2002年獲《雨花》雜誌社“精短小說”徵文佳作獎;⑧長篇小說《黃土青天》2002年獲第九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⑼《闔嵐鎮沿革》獲《中篇小說選刊》2003-2004年度優秀中篇小說獎。(10)《縣長門》2012年獲第十屆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

作品評論

中篇小說《狗皮膏藥》【原載《長城》1996年第6期,《中篇小說選刊》1997年第2期轉載,天山電影製片廠1998年4月改編攝製為同名電影,獲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中篇小說《狗皮膏藥》在中醫世家兄弟之間圍繞著祖傳秘方的探尋、爭奪、獨占與弘揚中,凝結於醫術醫德上的矛盾衝突波瀾迭起,驚心動魄,而滲透在人物心靈深處的傳統文化積澱,使得這個題材的獨特價值獲得了充分發揮,令讀者有重新穿越歷史之感(陳映實);●此小說的可貴之處,是他把特定的人物——主要是一對親兄弟——藉助於歷史,揭示了親兄弟之間因錢財而引發的激烈競爭的殘酷現實,同時,文中對傳統醫學以及“祖傳秘方”狗皮膏藥的詳盡描述,是以往小說沒有的(梁金海);●《狗皮膏藥》從人物的人格精神的視角試圖解答命運悲劇之迷,這種將人與歷史與環境綜合起來加以審視的思維方法和構思方法,又很自然地帶給小說以涵蓋力和透視力(張東焱)。(摘自《文藝報》、《文論報》、《當代小說》、《大時代》)

短篇小說《景物與一些人》【原載《青春》1999年第5期,《小說月報》1999年第7期轉載,《作品與爭鳴》1999年第8期轉載,獲省作協“優秀作品”獎】●這是一篇耐人尋味的小說,雖然全文只有七千字左右,其中包含的思想和精神的內涵卻是歷年來小說創作中不多見的。小說在戲劇場景式的三個片段中,寫了一對農村青年男女的故事,描摹了社會飛速發展對人的精神世界的衝擊,尤其巧妙地將敘述中心放在與城市毗鄰的郊區,可以更典型地集中表現了社會急劇變革的人的精神世界(屹立);●這些景物這些人,有著凝重的題旨,ABC三個大的段落,是自然與人的“異化”過程,是文化的社會歷史性變動,作者不是局外人,不是審視者,以其通達的態度帶領我們小心翼翼地漫遊,在奢華、普通、世俗中領略我們大家的生存情境,讓我們在欲望與信念的錯位聲中看一看這世界是什麼模樣,瞧一瞧什麼叫面目全非(劉向東)。(摘自《作品與爭鳴》)

中篇小說《皆大歡喜》【原載《長城》2002年2期,《中篇小說選刊》2002年第2期、《作品與爭鳴》2002年第8期轉載,2003年被中國文聯出版社《當代中國寫實小說大系(第二輯)》、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爭鳴小說精選》、湖南文藝出版社《中國新寫實小說叢書》收錄】●如果說,胡大山編造假新聞屬於個人行為和職業道德問題的話,而赤貧縣從縣委書記、宣傳部長到鄉黨委書記和村支書的“借假造假”,顯然已經變成了“政府行為”,對於胡大山編造的這條假新聞,赤貧縣的某些主要領導,不但沒有向上級領導說明真相,反而變本加厲地把“文字的虛假”變成了“事實上的虛假”——赤貧縣成了全省“科技興農”的“典型”。而這個假典型之所以能夠輕易地騙取上級和人們的信任,它的虛假性之所以難以被揭穿,就因為他們的“造假”是一種“政府行為”。利用手中的權力和人們對政府的信任而“造假”,這就與一般意義上的“制假”、“售假”有了質的區別,這實際上是一種政治上的腐敗現象——權力的腐敗(封秋昌);●小說選材的新的角度,開掘有新的深度。作家不是去選別人常選的“跑官、買官、賣官”現象來描寫,而是獨具慧眼、別出心裁地選別人未及選的“騙官”事件加以濃墨重彩地表現。作家妙筆生花,用樸實、生動、幽默、犀利的語言,刻畫主人公的荒誕形象(陳映實)。(摘自《作品與爭鳴》)

中篇小說《闔嵐鎮沿革》【原載《鐘山》2003年第4期,《中篇小說選刊》2003年第2期轉載,《作品與爭鳴》2003年第9期轉載,收入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度《中國爭鳴小說精選》,獲《中篇小說選刊》2003-2004年度優秀中篇小說獎並結集出版。】在我看來,《闔嵐鎮》成功或許就在於:作品在近90年的漫長歷史跨度里,在田氏家族從窮漢到莊主、從夥計到老闆的角色轉換中,用樸實而生動的筆墨,真實可信地塑造了田氏莊園莊主田家輝的藝術形象。並在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擺脫了以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為綱的創作模式,迴避了《創業史》、《艷陽天》的寫作套路,從而拓展了一條尊崇生活本色的創作思路,彌補了歷史與現實的某些缺憾。於是,透過田家輝的創業史、發家史,闔嵐鎮的致富史、變遷史,我們終於看到了另一種人生道路,另一種歷史真相,另一種關於現實的解讀方式。原來,勤勞可以致富。原來,點子可以發家。原來,作為一個成功的莊主與老闆,田家輝不僅懂得勤勞致富、點子發家的道理,而且頗精於政治謀略、籌劃大局和對公共事業的熱情關注(徐兆淮)。

長篇小說《縣長門》【原載《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10年第5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描寫官場的小說,許多是平常的陳舊的寫法。但《縣長門》卻再現官員做人做事的艱難,因此超越了一般的“官場小說”。該作一方面表現了官員們對事業的忠誠,一方面又襯托出了生存的困頓,無疑是創作的突破,體現了較高的審美價值。因為作者的寫作依據,不是從官場表層捕捉到的社會新聞信息,而是挖掘了官員們深層次的人生體驗(李存葆)。

長篇小說《莊園秘史》【新華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有獨特的視角,它的人物也是獨特的。第一,這部作品在一系列宅院文化創作中間是有獨特價值的,《牟氏莊園》、《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的面世,一時間宅院、地主莊園成為電視劇和小說的熱點,宅院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體和生活衝突的集結地,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根本。但宅院文學漸漸形成一個模式,都關在後院,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爭權奪利,跟宮闈文化、後宮文化是相通的。賈興安走的不是這個路子,他只寫了莊園修建,並沒有把這個莊園象徵化地、虛擬化地作為一個爭寵鬥狠的場所。作者的著力點是寫一個農民化身地主的創業史、發家史,也可以說是精神的歷史。這一點上在宅院作品中是獨具特色的。第二,這部作品寫的是一個中國農民精神的歷史,奮鬥的歷史,寫了田家輝這樣一個人怎樣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勇敢,在蠍子溝的興盛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作品不完全是傳奇,傳奇的東西是從橋上掉進洞裡,洞裡有寶藏,成為他的資金來源。真正的東西還是寫這個人如何發家,而且不只是自己一人發家,而是惠及整個鄉民。他有公心,樂善好施,急公好義,豐富了我們對中國農民形象的認識。現代以來受啟蒙或階級鬥爭觀念的影響,農民形象走向偉大的或猥瑣的兩個極端。歷史不是絕對化的一分為二的東西,有沒有被遮蔽的東西,合二為一的和我們沒看到。賈興安寫的田家輝,他身上具備一種很強烈的改變命運、改變現狀、不服輸、不安分的東西,這種東西賈興安發掘出來,我覺得也是一種發現,對於我們認識中國農民的精神歷程、心理歷程是有幫助的。雖然現在鄉土世界在解體,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經找不到鄉土的影子了,但鄉土世界是不可能被消滅的,就因為它是我們中國人的血肉根性,就因為是我們的基因。即使進入完全智慧型化的時代,鄉土之魂也不會消失,在這個意義上鄉土創作是不會消失的,對中國農民精神的挖掘也永遠不會終結。(雷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