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賈生⑴
漢有洛陽子⑵,少年明是非⑶。
所論多感慨⑷,自信肯依違⑸?
死者若可作,今人誰與歸⑹?
應須蹈東海⑺,不但涕沾衣。
作品注釋
⑴賈生:賈誼(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一年中遷太中大夫。他主張改革政制,頗得漢文帝賞識。後遭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又轉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史記》、《漢書》有傳。
⑵洛陽子:指賈誼。誼為洛陽人。
⑶少年:指賈生入仕時頗為年輕。《史記》載,誼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河南郡守吳公將其召致門下,對他非常器重。漢文帝登基,聽聞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為廷尉,吳公因勢舉薦賈誼。漢文帝徵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賈誼21歲,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出任博士期間,每逢皇帝出題讓討論時,賈誼每每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的一致讚許,漢文帝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⑷所論:指賈誼《陳政事疏》等論著。《漢書》本傳雲,誼數上疏陳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⑸依違:順從和違背。
⑹“死者”二句:語本《國語·晉語八》:“趙文子與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
⑺蹈東海:投海而死。《戰國策·趙策三》:魯仲連義不為帝秦,謂:“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