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審計

資源環境審計,是指為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審計機關依法對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事業單位與資源環境有關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相關管理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介紹

資源環境審計是審計組織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下,對被審計單位資源環境會計披露的信息進行真實性、合法性的驗證,是披露其資源環境狀況及環境經濟責任鑑證的特殊審計,是環境科學與審計實務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審計工作實際套用學科。

方法特點

1.開放性

資源環境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使得資源環境審計的范嗣極為廣泛。從橫向來看,應包括自然、經濟、社會這三部分.即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經濟滿足社會持續發展需求的能力.及自然滿足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永續能力。具體包括企業生產環境、居民生活環境、神會經濟生活發展環境、國家資源開發環境、生態平衡環境諸方面.無明確的時空限制.並逐步向計畫生育、綠色食品、環保產業、健康衛生等領域拓展;從縱向來看。資源環境審計的範圍包括有關資源環保法規政策措施的執行情況及效果:資源環保機構設定的健全性.職能的可靠合理性.監管的效果:資源環保資金徵收、管理、使用的完整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環保措施、手段、技術的合理性、科學性、經濟性以及潛在環境風險評估 資源環境審計範圍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審計方法也具有開放性.任何發現、揭示和評價資源環境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的方法都可以借鑑使用

2.多樣性

資源環境審計涉及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統計學、工程學等多方面知識.審計手段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賬目審計.還擴展到運用自然科學技術. 比常規審計具有更高的科學技術含量 資源環境審計的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審計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資源、環境、統計、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專業勝任能力和培訓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規審計更高、更嚴格。財務分析方法、統計方法、自然科學技術等等各種方法都可能涉及.這也是開放性所決定的

3.目的性

審計署2008至2012年工作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資源環境審計以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為目標.維護資源環境安全,發揮審計在促進節能減排措施落實以及在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中的積極作用 這一論述表明資源環境審計與傳統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在目的上有著明顯區別.它已經超脫了審計原有的與“財務”緊密相關的特徵.有著特有的目的 資源環境審計有時採用一些特有的方法.這些方法有著很強的目的性.更加突顯了當前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4.現場性

資源環境審計的目的是要儘早發現資源環境可能存在的重大問題。這決定了無論是對資金使用效益、制度和政策落實情況.還是項目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等的審計.單純對書面資料進行審計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資源環境審計方法更著重於現場的檢查、核對、分析和對比,只有通過現場取證、核查,才能對資源環境狀況有直觀的了解

5.聯合性

資源環境審計要客觀公正地對資源、環境工作質量做出評價.需要大量的資源環境技術指標.而取得這些技術指標需要相當的檢測裝備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為了保證審計結論的客觀性和權威性。減少審計風險.需要權威資源環保專家的支援和指導 單純由審計人員使用一些常規審計方法實現審計目的是不可行的.資源環境審計時一些特有的審計方法一般應聯合有關專業部門實施。即審計機關聯合環境保護局、律師事務所等單位,聘請環境工程技術專家、律師等加人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利用他們的熟悉專業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優勢,提高環境審計的效率、效果和權威性。

主要方法

一般將傳統審計方法歸為七大類: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函證、計算和分析性覆核。隨著審計技術的發展.一些新方法得到使用.新審計準則對審計方法進行了新的歸納,列舉了八大類方法:檢查記錄或檔案、檢查有形資產、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式 較之以前的方法內涵更加豐富.描述更加準確 其中幾類審計方法對資源環境審計來說仍是必須和有效的。

檢查記錄和檔案

這是最傳統的審計方法.在對資源開發利用、環境治理保護資金的籌集、管理、使用。特別是資金的流向審計,以及資源環境保護法規、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審計,還是有關資源環境開發、保護的決策情況審計,必須採用這種方法對有關賬冊、法規、檔案、紀錄進行查閱

檢查有形資產

它與原來的“監盤”有著不同的內涵.它不僅要檢查實物資產的數量。更要檢查其存在狀態。資源環境審計中。檢查有形資產主要是檢查用於開發、保護資源環境的各種設施、設備數量上是否滿足要求、運轉是否良好。觀察。就是現場觀察資源環境狀況是否良好,採取的有關措施、手段是否產生了效果。以及被審計單位從事資源環境工作的人員的業務活動或執行的程式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詢問

資源環境審計中應特別重視這一方法. 主要採取調查問卷和座談詢問的方式。比如對環境保護情況的調查.向長期生活在該區域內的有關人員進行問卷或座談了解,結果可能更真實、真切。

重新執行

資源環境審計中,這一方法有重要作用.就是將有關資源環境保護的方法、措施。由審計人員(專業人員)再執行.對結果進行再檢驗 比如在對水環境質量進行審計時.不能只依賴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應由審計人員現場取樣後,在第三方重新執行檢測程式,以查證水體質量

分析程式

信息技術已在資源環境領域普遍使用.有關部門的業務資料庫都能提供資金結算、能源消費、環保統計、線上監測等數據,審計人員可以研究各種數據之間.特別是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係.進而對資源環境開發和保護情況作出評價 這一方法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係。

傳統審計方法

在資源環境審計取證方面是適用的.但由於資源環境審計的特殊性.其在審計分析方面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資源環境審計必須探索一些新的審計分析方法. 目前主要應推廣以下一些方法:

機會成本法

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相當於對多種互斥方案的選擇.資源有限性決定了選擇一種形式就要放棄其他形式.放棄方案中的最大經濟效益為所選方案的機會成本 適用於因水資源短缺、廢棄物占地等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計量

資產價值法

環境條件的差別可以通過地價或宅價反映.據此推算環境資源的價值 常用回歸分析法計算、測定環境條件對地價的貢獻度,該貢獻度可視為環境資源價值 該法適用於宅地周邊的森林、草坪等綠色效益的計量。

人力資本法

專門埔於評估計量環境污染影響人體健康的經濟損失.該法將環境污染引起的人體健康損失分為醫療費、喪葬費等直接經濟損失和護理費等間接經濟損失 適用於對人身危害重大的重污染企業環境污染的計量恢復費用法 環境資源被破壞.改善的效益較難評價.可以估計恢復或防護一種資源不受污染所需的最低費用.就是恢復費用法 適用於消煙除塵、污水處理等治理費用的計量

防護費用法

消除和減少環境污染的有害影響所願意承擔的費用來衡量環境污染的損失. 適用於出現了噪音污染.需要安裝消音或隔音裝置

調查評價法

諮詢專家或環境利用者.當環境物品的供給數量或質量發生變化時.人們願意支付或接受補償的金額,按調查結果.評價環境資源損失價值或保護措施效益 可運用於評價如洪水對農田、水利設施等造成的經濟損失..決策和風險分析法 一般來說資源環境開發和保護的措施或方案是多選擇性的.並且部分資源環境項目難以用年度去體現.有的項目可當年完成.而有的卻要跨年度甚至多年度才能完成:有的當時對資源環境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而有的在幾年後產生影響或有著長期影響 如何正確評價、預測項目的成本和效果是個難題.使用決策和風險分析法可以較科學的解決這個問題

線上監測法

資源環境領域的監測網路目前正在完善之中.如衛星遙感數據接收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空氣監測系統、排污監測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資源環境審計應大膽利用這些線上監測設備和系統.審計期間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線上監測 目前在部分資源環境審計項目中已使用這一方法.如耕地保護情況、防護林保護工程審計中,審計人員嘗試利用GPS系統進行了查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