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龍江中學

資中龍江中學現系資中縣教育局直屬公辦初級中學。地處資中縣龍江鎮,現有教職工77人,教學班21個,學生1200餘人。

基本信息

總體概述

1985年9月1日資中龍江中學正式成立。資中龍江中學現系資中縣教育局直屬公辦初級中學。先後經歷了資中縣私立龍江初級中學、資中縣私立龍江中學、資中縣第六初級中學幾個發展階段,1985年5月定名為資中龍江中學。2009年9月1日,停止高中辦學。

辦學成果

資中龍江中學地處資中縣龍江鎮,距資中縣城30km,背靠巍峨的龍洞山,面臨蜿蜒的濛溪河,資安、龍孟公路臨校而過。資中龍江中學現有教職工77人,教學班21個,學生1200餘人。幾十年來,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合格新生,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合格勞動者。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現任書記、校長吳明孝同志的帶領下,學校教職員工艱苦奮鬥,努力拚搏,學校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各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辦學60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尤其是近幾年來,學校更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負重自強,量入敷出,滾動發展,在不給上級增添更多財政壓力的情況下,多方籌資,厲行節約,先後投資300多萬元興建教學綜合樓、學生公寓、衛星地面接收裝置、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添置各種教學設備,改善校園環境。校園內綠樹成蔭,花木蔥蘢,水泥路面錯落有致,以“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激勵著全校的教職員工腳踏實地地奮力拚搏。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務實,精幹高效,深知“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的道理。學校堅持“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成才;為家長服務,讓家長放心;為社會服務,讓社會滿意” 的辦學宗旨,本著“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情感去感化學生,用人格去陶冶學生”的教育理念,倡導“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忠於職守的負責精神”,努力實現“低來中走,中來高走,高來優走”的教育目標。學校立足農村中學的實際,提出“制度化與人性化相結合”的管理思路,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使“內強管理、外爭位次”成為全校教職員工的共識,有效地匡正了校風、教風和學風。學校加快了民主管理進程,實行校務公開,重大事務交教代會討論決定,接收教職員工的監督。學校加強了學生的養成教育,積極轉化後進生,用制度約束,以真情感化。針對學生個性差異,學校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學校每年都要拿出2萬多元來資助貧困學生和獎勵優秀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經濟原因而輟學。

師資力量

資中龍江中學現有教職工77人,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52人;高級教師7人,中級教師27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2人,縣級名教師1人,縣級骨幹教師3人。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狠抓教職員工思想道德和業務水平的再提高。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提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控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的用人機制;加強教師業務技能的提高,採取“派出去”、“請進來”、“校本培訓”相結合的辦法與“傳、幫、帶”的方式提高教師素質,緩解工學矛盾,破解了全員學習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難題;大膽啟用新人,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台子、鋪路子、壓擔子,使他們脫穎而出。

社會聲譽

資中龍江中學地處農村,生源基礎普遍偏低,站在落後的起跑線上,學校師生立下了“低來中走、中來高走、高來優走”的雄心壯志,用“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我們不能選擇容顏,但可以選擇笑容;我們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可以做到事事盡心;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展她的寬度”相互激勵,一步一個腳印,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01年升學率為78.9%,2002年為83.7%,2003年為92.1%,2004年為92.3%,2005年為93.6%,2006年為94.5%,2007年為96.7%,升本科的學生也在逐年增加。
優異的成績使學校獲得了內江市辦學水平督導評估良好學校、內江市綠化先進單位、資中縣目標考核一等獎、資中縣綠色學校、資中縣高三畢業班工作先進集體、縣級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縣級示範學生公寓等榮譽,從而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吸引了眾多的學子前來就學,生源覆蓋全縣80%的鄉(鎮)及附近區(縣)。

發展規劃

學校計畫在鞏固原有成果的基礎上,深化改革,走出一條素質加特長,普職兼容,以升學預備為主的綜合高中的辦學新路子。

其他情況

一、資中龍江中學主要職能:
資中龍江中學是資中縣教育局主辦的一所完全中學,主要職責是實施高中學歷教育和國中義務教育,促進本地基礎教育發展。
二、資中龍江中學歷史沿革(1940——2007年):
(一)四川省資中縣龍江中學黨支部沿革
1.歷屆黨支部設定情況
1956年1月——1958年8月,龍江中學有中共黨員3人,即潘瑞書、楊志遠、姚孟仕,沒有單獨建立黨支部,一直歸屬中共龍江區級機關支部之文教衛生小組。
1958年8月,經上級黨委批准建立“中共龍江中學支部委員會”。
(1)歷屆支部書記、副書記
支部書記:
潘瑞書 1958年8月——1960年3月
林正文 1960年3月——1961年7月
曾輝集 1972年1月——1975年12月
甘德周 1982年8月——1983年12月
姚孟仕 1985年8月——1986年2月
張雲清 1986年2月——1987年8月
王建忠 1987年2月——1989年8月
劉厚華 1989年8月——1997年8月
吳明孝 1997年8月——2001年8月
吳永菊 2001年8月——2004年11月
吳明孝 2004年11月——現在
支部副書記:
甘德周 1964年9月——1982年8月
苟榮貴 1982年8月——1983年12月
(二)資中龍江中學組織機構沿革(1940——2007年):
1、機構演變情況:
資中龍江中學前身是資中縣私立龍江初級中學,隨著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的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演變為現在的機構形式。
1940年6月,於資中縣蔡家場成立“資中縣私立龍江初級中學”。
1942年至1952年更名為“資中縣私立龍江中學”。
1950年解放初之短暫混亂時期學校曾一度停辦,時間約半年,旋即恢復。
1953年1月,所有私立學校皆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為公辦,接管後之龍江中學定名為“四川省資中縣第六初級中學校”。
1961年秋至1963年春因自然災害,學校停辦約一年半,旋即恢復。
1969年秋,學校被關閉,教職員工被下放至各公社國小。
1971年秋,復校並增設高中班,易名為“資中龍江中學”。
1985年9月定名為“四川省資中縣龍江中學”。
2、歷屆領導任職情況:
(1)歷屆校長:
高維智 校長: 1953年1月——1954年8月
張治祥 校長: 1954年8月——1956年8月
楊志遠 校長: 1956年8月——1958年8月
潘瑞書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58年8月——1960年3月
林正文 校長: 1960年3月——1961年8月
甘德周 校長: 1964年8月——1969年8月
曾輝集 革委會主任: 1972年8月——1974年8月
甘德周 革委會主任: 1974年8月——1977年8月
甘德周 校長: 1977年8月——1982年8月
苟榮貴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2年8月——1983年12月
姚孟仕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3年12月——1986年2月
張文科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6年2月——1987年8月
張雲清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7年2月——1988年2月
王建忠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8年2月——1989年8月
劉厚華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9年8月——1990年8月
劉厚華 校長: 1990年8月——1997年8月
吳明孝 校長: 1997年8月——現在
(2)歷屆副校長:
楊志遠 副校長: 1955年8月——1956年8月
潘瑞書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58年8月——1960年3月
甘德周 革委會副主任: 1972年8月——1974年8月
姚孟仕 革委會副主任: 1974年8月——1977年8月
姚孟仕 副校長: 1977年8月——1983年12月
苟榮貴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2年8月——1983年12月
姚孟仕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3年12月——1986年2月
張文科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6年2月——1987年8月
張雲清 副校長: 1986年2月——1987年8月
張雲清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7年2月——1988年2月
王建忠 副校長: 1987年2月——1988年2月
王建忠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8年2月——1989年8月
劉厚華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89年8月——1990年8月
彭顯文 副校長: 1989年8月——2001年8月
吳永菊 副校長: 2001年8月——2004年11月
三、內設機構及職能:
1985年以前,資中龍江中學內設機構一般設有教導處和總務處。1985年9月後,資中龍江中學內部機構有辦公室、教導處和總務處;2002年9月,教導處分設為教務處和政教處;2005年9月,增設教科室;2006年4月,增設安全保衛處。迄今為止,四川省資中縣龍江中學設6個內設機構,即: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總務處和安全保衛處,其主要職能分別是:
1、辦公室
貫徹上級的有關方針、政策,籌備有關會議,負責會議記錄以及檔案、報告、計畫、總結等文字材料的起草;負責會議紀要、決議的印發,並督促檢查執行,及時向校長匯報情況。
負責檔案的收發、登記、編號、傳閱、收回及保管工作;針對檔案內容,提出擬辦意見,對上級機關和有關單位的通知及時匯報有關領導,並請示辦理意見;負責學校文書檔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存檔工作,執行保密制度;負責檔案室、複印室的管理。
協助校長做好人事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的人事管理制度;負責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升級、調資、調動、獎懲、評聘的組織與管理;辦理退休手續及管理,勞動工資及機構編制管理與統計;負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作。
負責來訪、參觀等接待工作。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2、教務處
組織和管理學校的教學工作,保證正常德教學秩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領導學校實驗教學工作,管理學校的實驗室、圖書室、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組織領導學校的音體美工作,開展課外體育、科技、音樂、美術等方面的活動,統一安排學生在校活動量。
領導和處理教務行政工作,貫徹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擬定學校工作程式檔案,編制各種教務表格、學校行事曆、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積累各種教學資料;領導招生和編班;合理分配教師工作任務,處理教師請假、代課和補課;組織安排考試,實行對學生考勤和成績考核;管理學生學籍等各項學籍檔案。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3、政教處
認真貫徹執行教育方針及各項政策法規,組織實施依法治教工作。
組織實施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
草擬學校德育工作計畫、總結,提交校務會討論,並具體實施學校的德育計畫,檢查督促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審定團委、團支部、少先隊、學生會的工作計畫,並督促實施。
領導班主任工作,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考核與評定,充分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熱情。
負責學生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對違紀學生進行教育處理。
負責學校家長家長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協會的工作,管理教育宣傳工作。
負責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4、教科室
制定全校教育科研計畫及有關工作條例,並認真予以實施。
組織教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科研知識和外來先進經驗。組織全校性的學術研究活動(如優質課、論文的評選,教學經驗的交流等),負責科研經費的使用及科研成果的獎勵。指導和管理全校的教育科研課題,做好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套用研究工作。編印本校教育教學論文集及科研學習材料,及時傳遞科研信息。開展教科研的對外聯絡、合作與交流等活動。
加強學科教研組和教科研指導小組的建設,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學科競賽及教學研究活動。負責考試研究和質量分析研究,保管與整理各地交流試卷及科研檔案。
配合教務處,加強對教師教學常規的檢查與評比。根據教育教學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為校長決策提供諮詢材料。
負責學校電教設備的使用管理,配合學校做好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規劃、添置和維修。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5、總務處
貫徹勤儉節約的方針,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健全財務制度,節約開支,使有限的經費發揮較大的效益,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學校財務管理。
負責組織教學用品的採購和供應,按計畫訂購教師辦公用品,並負責購買教具儀器、體育器材和醫療用品。
制定校產管理規章制度,管理維修校舍設備,負責學校的基本建設和校產的登記、添置和維修,督促師生執行校產使用和保管制度,建設管理學校的各種功能室。
美化、綠化和淨化校園,負責組織和管理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為教學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
關心師生的生活,協同工會搞好師生的福利,管理食堂,管理勤工儉學及其他公共福利事業,逐步改善教師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
加強後勤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於教務處、政教處合作,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衛生保健工作。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6、安全保衛處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政策、法規和學校行政會決議,完成下達的各項任務;參與公安部門內保工作例會和治安聯防行動;對案件深入調查,及時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認真負責,講究效率,對典型案例及時寫出案例分析材料。
負責管理學校、學生和教師安全的有關檔案;定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有作案苗頭的職工家屬,應聯合黨支部、校辦公室、工會等部門做好疏導、幫教工作,將問題解決在發案之前,並及時匯報。
負責每周對學校所有設備設施、用水用電及房屋基建仔細檢查,發現不穩定因素及時做好防範工作;負責校外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必要時報告公安部門。
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消防培訓,組織住校生進行滅火演練。
負責常住人員、暫住人口、臨時人口的管理工作。負責辦理正常戶口遷移、居民身份證和戶口申報工作。
負責其他臨時性的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