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中國經濟理論創新文庫”中的一本。該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做了進一
步拓展,從更長的歷史跨度、更廣的地域範圍,選擇了幾個已成功發展起來的已開發國家作為對象進行比較,以期對貿易戰略發揮作用的規律進行總結,並對中國未來的選擇提出有參考意義的見解。
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面臨要素約束,而對外貿易有助突破一國的要素約束,推動經濟的長期發展。由於不同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面臨不同的要素約束,不同國家也就會採取不同的貿易發展戰略和政策。
本書在給出一個理論框架後,主要按照歷史的邏輯,探討了英國、美國和日本在經濟崛起時候的貿易戰略和政策。本書的分析表明,英國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的政策轉變、美國從高關稅保護到昕謂的公平貿易政策的調整以及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貿易立國戰略,都是為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要素約束或瓶頸問題:當這些國家的貿易戰略和政策有利於解決當時的要素約束,其經濟發展就快,否則經濟就會放慢乃至停滯。
在對英、美、日三國的貿易戰略和政策進行了小結之後,本書也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約束以及突破的方式做了探討,並對今後應當實施的戰略和政策提出了看法。
作者簡介
尹翔碩,男,1955年生,1987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8-1990年曾任職於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
1990年回復旦大學做博士研究生,並於1993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做一年的博士後研究。此後,還曾於1998年1-6月和2000年4-8月分別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英國阿斯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於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在韓國貿易協會貿易研究所做高級訪問學者;於2005年2-3月在香港城市大學做訪問教授。現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和發展經濟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近年來致力於中國對外貿易改革和發展方面的研究,已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六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及貿易戰略的重要性
第二節 貿易發展戰略的定義和目標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與結構
第二章 經濟發展的階段及貿易戰略的作用
第一節 要素的再生產和要素的替代
第二節 經濟發展的階段與要素約束
第三節 貿易戰略與要素約束
第四節 貿易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
第三章 農業革命與土地約束:前工業化時代的英國
第一節 人口增長與糧食壓力
第二節 農業革命的內容
第三節 農業革命的結果
第四章 英國的殖民主義與重商主義政策
第一節 殖民主義政策下的移民
第二節 重商主義政策與殖民掠奪
第三節 殖民主義和重商主義政策下的貿易和經濟發展
第五章 關稅保護與美國經濟的峒起
第一節 幼稚工業與關稅保護
第二節 貿易保護時期美國國內的經濟改革
第三節 貿易保護時期美國的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
第六章 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和公平貿易政策
第一節 美國的多邊自由貿易政策
第二節 多邊自由貿易政策時期美國的貿易經濟成長及霸權地位變化
第三節 美國的公平貿易政策
第四節 公平貿易政策與美國的貿易經濟成長
第七章 明治維新和對外擴張:日本突破要素約束的努力
第一節 明治維新的改革
第二節 要素約束與軍國主義的對外擴張
第三節 二戰前日本的貿易與經濟成長
第八章 技術約束與日本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國內外條件
第二節 日本的出口導向戰略與模仿性技術進步
第三節日本的選擇性開放及技術立國
第四節 技術約束與日本經濟的停滯
第九章 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新中國誕生前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十章 不同發展階段的貿易戰略及中國的選擇
第一節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貿易戰略和政策:總結性評論
第二節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約束與突破方式
第三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選擇
參考文獻
作者自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和發展經濟學的建立,落後國家如果利用對外貿易來發展本國經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就成了發展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的貿易立國,60年代以後東亞“四小龍”的外向型發展,80年代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都顯示了貿易發展戰略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外貿易發展戰略一直是我研究的興趣所在,也曾在這一方面寫過一些東西。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在組織教育部“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國經濟發展與經濟理論的創新》時,將對外貿易戰略的也列入其中,使我和我的同事們能夠榮幸地參與研究。本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對貿易發展戰略的研究做了進一步拓展,從更長的歷史跨度、更廣的地域範圍,選擇了幾個已成功發展起來的已開發國家作為對象進行比較,以期對貿易戰略發揮作用的規律進行總結,並對中國未來的選擇提出有參考意義的見解。本書在前期討論時,華民教授曾對研究提出了戰略性的見解。我對整個研究和寫作提出總的思路,在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不斷討論改進,完善了研究思路和寫作提綱,最終形成了目前的成果。
本書寫作的具體分工如下:尹翔碩第1 4章,田素華第5 6章、蔡曉月第7 8章,強永昌第9 10章。最後由本人總纂成書。需要說明的是,各位作者所準備的內容大大超出了本書的承載量,寫出的初稿內容也比現在讀者看到的要豐富得多。出於總的思路考慮以及篇幅的限制,我做了調整和增刪,比如,田素華原來寫的一部分內容被我納入到了第2章中去了。這裡,我要向我的合作者們對我的信任表示感謝。同時,博士生潘益興、蔣荷新為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並參與了第3、4章的寫作,也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我們還要對世界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系的同仁們、對經濟學院科研辦公室的老師們表示感謝。特別要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徐惠平、羅翔先生。當然,書中的錯誤和不足由我們負責,作為課題負責人的我當然負總的責任。
尹翔碩2006年4月5日於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