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研究

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研究

《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研究》,作者朱春艷,由 東北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 朱春艷

叢 書 名:東北大學技術哲學博士文庫出 版 社: 東北大學出版社ISBN:9787811022759出版時間:2006-06-01版 次:1頁 數:222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自然科學總論

內容簡介

費恩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是在社會建構論和固持網興起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對第一代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的新發展,是費恩伯格在蘇東巨變以後對技術的民主控制和現代性等問題的新思考,已在西方理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由於這一理論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國內還缺乏相應的專題研究。因此,以批判與建構為兩大主線,對費恩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作系統的梳理與剖析,一方面可以推進國內對新一代法蘭克福學派在美國發展狀況的研究,彌補我國一直把研究視角定位於
歐洲大陸的不足;另一方面還能借鑑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方法,推進我國技術哲學、技術政治學學科的發展。
《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研究》首先分析了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來源,進而通過對多種技術理論的比較,剖析了這一理論的理論內涵。在此基礎上,《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研究》把費恩伯格的技術批判理論理解為一個有著內在邏輯的理論體系,其中理論根基是對技術本質的批判與重構,理論核心是“民主的理性化”,理論目標是現代陛的選擇與重建。

目錄

摘要
Abstlact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社會建構論與技術哲學研究範式的轉換
一、傳統技術哲學的歷史境遇
二、社會建構論的興起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三、社會建構論對技術哲學研究範式的影響
第二節 費恩伯格的學術生涯和主要著述
一、費恩伯格的學術生涯
二、費恩伯格的主要著述
三、文獻評論
第三節 本書研究的意義和可能的創新點
第二章 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來源
第一節 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影響
第二節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傳承與啟示
第三節 現代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的啟發
一、海德格爾思想的影響
二、後現代主義的啟示
第四節 費恩伯格和實用主義的關係
一、希克曼對費恩伯格思想的評論與挑戰
二、費恩伯格對希克曼評論的回應與反擊
三、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主要特色
四、簡要的評論
第三章 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內涵
第一節 技術理論的多樣性
一、技術的工具理論
二、技術的實體理論
三、技術的批判理論
第二節 技術批判理論的含義
一、價值目標:人的自由和解放
二、理論核心:民主的理性化
三、方法論框架:社會建構論的技術研究方法
四、批判主題:告別敵托邦
第四章 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根基:技術整體論
第一節 費恩伯格對傳統技術本質觀的批判
第二節 費恩伯格的技術本質觀:技術整體論
一、工具化理論
二、技術作為“場所”
第三節 費恩伯格的技術本質觀審視
一、費恩伯格技術本質觀的積極意義
二、費恩伯格的技術本質論批判評析
第五章 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核心:民主的理性化
第一節 “民主的理性化”的基礎
一、現代社會中的“技術理性”悖論
二、費恩伯格的“技術編碼”理論
第二節 “民主的理性化”的含義
一、對技術進行民主變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民主的理性化”的內涵
三、“民主的理性化”的目標——技術民主化
第三節 費恩伯格和哈貝馬斯理性重建模式比較
一、哈貝馬斯對“理性”的批判與重建
二、哈貝馬斯和費恩伯格“理性”重建模式的比較
第六章 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目標:重建現代性
第一節 “現代性”及其“問題”
第二節 費恩伯格“可選擇的現代性”理論
一、費恩伯格對“現代性”及其與技術關係的理解
二、“現代性問題”的學理分析
三、選擇“現代性”
四、拓展的思考:“現代性”中的“可選擇因”與“不可選擇因”
第三節 社會主義——現代性的一種替代方案
一、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現代社會的兩種文明方案
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解釋三、借鑑與回應
結論
一、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理論定位
二、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費恩伯格技術批判理論的特徵
四、技術批判理論的未來走向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收起全部<<

前言

“技術哲學博士文庫”在多方努力下終於出版了。這是東北大學文科建設史上的一件幸事,值得祝賀。
東北大學的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自1994年開始招生以來,已有一批博士畢業。他們已經在《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等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文章,也有把論文補充修改成為專著出版的,但出書畢竟零散,機會也不多。文科博士論文的創新思想應當在刊物上發表,更為優秀者則應當作為專著出版。已經有不少大學出版了自己的博士文庫。我們決定出版自己的博士文庫,乃是步其後塵而已。
我們這個博士點是以技術哲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因此名為“技術哲學博士文庫”。出版這個文庫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存和交流研究成果,經受社會檢驗,鼓勵學術研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博士生教育的制度化,推進學科建設。因此,並不是每一位博士的論文都可以成書進入本文庫出版,進入本文庫必須經過一定的評審程式。出於學科建設的需要,本文庫也將把博士生導師有關技術哲學的優秀研究成果納入本文庫出版,當然也需經過評審。
在中國,技術哲學的研究方興未艾,已有一‘批博士的研究成果作為專著納入本文庫出版,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這僅僅是開始。希望有更多博士的研究成果面世,這是我們的期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