貺姓

貺姓

貺(kuang去聲)姓,較少見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安陽市區,其他天南地北各有其家族成員。其姓不過百人,據言均出一系,考據來自河南安陽市的貺祖述的父親輩(金字輩)。

姓氏淵源

貺(Kuang況)只分布在河南安陽市區的貺姓,源於清朝後期,不過百年歷史,人口只有幾十人,源流和遷徙失考。據人口普查資料和中國科學院抽樣調查數據顯示,“”(音“亞”)、“死”、“難”、“貺”是最小的四個姓,其中人數最少的“貺”姓人數不過百人,榮登“中國最小姓氏”榜首。專家認為,貺姓的貺字,是況姓況字的因誤寫形成。所以,貺姓是況姓的一個支系。

況(Kuàng )姓與鄺姓、曠姓、夼姓是四種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義的姓氏。從歷史資料上考證,況是“況”(左邊是三點水旁)的俗字,中國有姓況的人,也有姓況的人。況氏和況氏,雖然寫法上有一點之別,但論起源流,確相通脈,原來是一家人。出自姚姓。起源於周代,以封地名為氏。在周朝初年,舜(黃帝的第八代子孫)的後人虞公烈被封於況地(今山東省境內),他的後代子孫便以封地名“況”作為姓氏,稱為況氏。據清道光二十年(1840)(湖南邵陽)《況氏續修族譜》世系總圖載。”受姓始祖烈,為虞國君之子,封於況,食邑浙之永康郡,諡文簡,厥後以國為氏。“況烈公是況氏始祖,他死後,周王贈其溢號“文簡”。自古以來,帝王美謚無過於文、武,大臣之謚極於文、正。古曰:“經緯天地曰文, 道德博聞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 賜民爵位曰文 ......一德不懈曰簡, 平易不訾曰簡。”由其溢號,可知烈公生平事跡。由烈公以後,代有仕者,或襲職拜爵,或科甲受封,榮宗顯達者歷歷難以枚舉,不過觀其大略而書之,七世榮公為秦相,因上疏不用屏其國。未幾,漢興復歸於國,改封榮國公,由榮公以下,十四世況長寧公三國時期仕吳,至十八世況昌伯公仕隋拜諫議大夫,後,唐貞觀間封開國侯,二十五世況鼎公,仕唐拜水南伯爵,三十二世況吉公拜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況興公仕至給事,三十三世況玉公仕至國子祭酒,三十四世況政公拜河東節度使,況敏公拜經武要略,三十六世況欽公拜觀察御史,三十七世況森公仕宋拜樞密院贈刑部侍郎,況淳公曆觀文殿大學士。三十八世況茂枝公仕為兵部司馬,況輔公襲封光祿大夫,四十一世況榮華公拜永寧知州,況成公授池州郡守,四十二世況章公,拜僉都御史,四十三世況旭公仕明拜宗人府丞。四十九世況鍾公仕明,由禮部郎中至蘇州知府。五十世況珍公拜福建按察司。五十三世況璟公拜蘇州知州,況照公拜大理寺丞,況一經公拜連州知州,五十五世況維垣公拜吏部考功司,況奎琳公,明嘉靖時任安徽太平縣知事,至後況叔褀公拜貴州提學,況汝霖公仕清... ... 以至“詞聖”況周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況開田、況玉純。至當今社會,況氏人才濟濟,涉及各個領域不乏佼佼者,不勝枚舉。自成姓以來,漢代遷往廬江郡。南北朝前徙遷新吳(今江西奉新),始居水北(今奉新乾洲鎮一帶)、後析居水南(今赤田虬嶺一帶)、再分居新建西山(今安義向坊)。自宋以後遷江西的藥湖、青城(大塘)、雲岡、龍岡等地。明清時期,況氏已散居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東、廣西、廣東、浙江、江蘇、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河南、河北等地。至今已遍布包括港、澳、台等全國絕大多數省市乃至海外。 得姓始祖烈公

遷徙分布

今四川省的南充市安平縣、資陽市安岳縣、瀘州市陽江區、瀘縣,遂寧市大英縣、簡陽市、宜賓市翠屏區,德陽市中江縣,南溪縣,廣安市岳池縣,自貢市、三台市,內江市鹹遠縣,閬中市,綿陽市鹽亭縣、北川縣,阿壩州,貴州省的貴陽市開陽縣、遵義市桐梓縣、龍里縣,畢節地區赫章縣、黔西縣、金沙縣,六盤水市水城縣,銅仁地區思南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丹寨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翁安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雲南省的曲靖市羅平縣昭通市鎮雄縣、巧家縣,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文山州廣南縣。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冷水江市,邵陽市的新邵縣、新寧縣、綏寧縣,重慶市的涪陵區、九龍坡區、永川區、墊江縣、江津區、璧山縣、開縣,湖北省的武漢市江夏區、隨州市、孝感市孝昌縣,國營朱湖農場,十堰市的房縣、鄖縣,鹹寧市通城縣、嘉魚縣,黃岡市紅安縣,仙桃市,恩施州利川市,荊州市。江西省南昌市的灣里區、安義縣、新建縣,宜春市的上高縣、高安縣、靖安縣、宜豐縣,奉新縣,吉安市的吉安縣,新余市,九江市的星子縣、永修縣、修水縣,萍鄉市蓮花縣,山東省的青島市膠州市、濟南市章丘縣、濟寧市,河南省直固始縣,信陽市的羅山縣、光山縣、潢川縣,新鄉市獲嘉縣,商丘市永成縣、夏邑縣、南陽市桐柏縣。陝西省的漢中市城固縣,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周口市,江蘇省的淮安市,泰州市興化縣,河北省的邯鄲市魏縣、大名縣,滄州市的黃驊市、滄縣,廣東省的梅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南寧市興寧區,浙江省的麗水市遂昌縣,安徽省的淮北市烈山區,合肥市、宿州市蕭縣、靈璧縣,滁州市來安縣、六安市霍邱縣、巢湖市的無為縣,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以及新疆、山西、甘肅、香港、黑龍江、遼寧、吉林、台灣、上海等地,均有況氏族人分布。

先代世系

謹按:虞國君之子烈,仕周,受封於況〔國〕,食邑浙江永康郡,贈文簡公,居曲江水北,子孫以國為氏。故烈公為況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

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

二世祖 基;烈公之子.娶吳氏.生子二名;鎬,鎰.

三世祖 鎬;基公長子,娶鄭氏,生子一名;溥;

鎰,基公次子.

四世祖 溥;鎬公之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

五世祖 范;溥公長子.

怡;溥公次子.

柱;溥公三子.娶李氏.生子一名;安.

初;溥公四子

… … … …

十四世祖 長寧∶三國時期蜀漢名臣.封驃騎大將軍.

… … … …

十八世祖 昌伯∶福公子.隋拜諫議大夫.唐貞觀中封開國侯.食邑四千戶,居江右曲江,為豫章(江西)況姓始祖。始纂《況氏譜牒》。

三十四世祖 政:仕宋,為河東節度使,食采於筠州(高安)遂遷筠而家焉。

三十六世祖 國用:名雅,字子文。賜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藥湖遷上高城北東嶽廟祠聖前,為敖邑(上高)況姓始祖。

四十九世祖 鍾∶以實公子.大明名臣.禮部郎中.蘇州知府.人稱∶“況青天”。

… … … …

家譜文獻

巴蜀況氏族譜

上下卷,(現代)闔族編修,2009年計算機排印本兩冊。

江西大塘況氏族譜

(現代)闔族編修,1994年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江西省上高縣大塘鎮。

江西《上宜況氏族譜》

(總卷)、(現代)闔族編修,1995年8月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上高、宜豐兩縣況姓族人處。

況氏人物

歷史名人

況 烈:仕周,受封於況,食邑永康郡,贈文簡公。為況氏受姓始祖。

況 榮:拜秦相,後漢封榮國公。

況長寧按《萬姓統譜》:“諸葛恪雲況長寧庶幾,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蜀為蕞爾之國,所規所圖,惟守與戰。”
況 逵:(生卒不詳)字肩吾。元朝安徽廬江人,寓居江西高安。少時勤奮讀書,有救世濟民之志。這時科舉罷廢,遂以吏職求仕。至大二年(1309)任廣西道廉訪司書吏。泰定(1324——1327)末任光澤縣尹。下車伊始,即以重法繩治豪紳,使其不敢為非。又提倡文教,興建雲岩書院,招集諸生講學。有兄弟二人爭田,則以《詩經·伐木》喻之,親自講授親友和睦之道,二人感動,和解而去。改高安縣尹,平反境內冤案,百姓立碑傳頌政績。元統二年(1335)擢慶元路提官。按《萬姓統譜》:“逵,廬江人,少讀書,有用世志,泰定末為光澤令,下車之日,富強民素,為長吏信從,畏憚者,悉不聽,入謁獨延見,諸生與講學建雲岩書院,後為高安令,平反冤獄,有去思碑。”

況 鍾:(1383-1443),字伯律,明朝江西靖安人。明成祖時出任蘇州知府,官至禮部儀制司郎中。為政務鋤豪強,植良弱,舉利除害,不遺餘力,甚稱良吏,與海瑞齊名。後來他秩滿當遷,郡民二萬餘人主動向朝遷上表乞留,因此,皇帝特詔留任。他請示天子要求恢復祖姓況氏,皇帝感其敬祖,不僅允許他改姓,還特意獎勵了他。黃鐘就成了況鍾,他的後人世代相傳的姓氏就是況氏了。 按《明外史況鍾傳》:“鍾,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書呂震,薦授儀制司主事,遷郎中。宣德五年,擢知蘇州,丁憂,去民,詣闕乞留,詔起復。鍾為政務,鋤豪強,植良弱,興利除害,不遺餘力,正統六年,鍾秩滿當遷,部民二萬餘人,走訴巡按御史張文昌,乞再任。詔進,二秩如民請,明年卒官。”

況琛江西高安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按《萬姓統譜》:“琛,高安人,永樂進士。”

況 文:字應奎,江西上高人,明永樂進士,官兩浙御史,讞決冤獄,人號神明,尋擢廣東左參政。每於衙署中大書“平恕”兩字,故所至深得民心。按《萬姓統譜》:“文,字應奎,高安人,永樂甲申進士,授御史,辨冤獄,人稱神明,歷廣東左參議。”

況子玉:四川瀘州人,明正統丁卯(1447年)舉人,官宣城知縣。按《萬姓統譜》:“子玉,瀘州人,正統間知宣城,剛斷敏給,歲飢,多方賑濟,民賴全活。”

況 真:字彥珍,明高安人,由歲貢歷刑部主事,福建按察僉事,天性質直,用法平允,正統間鄧茂七黨寇汀州,真與馬雄討之。初有功,後失利,謫黑鹽大使。天順後復職,尋致仕。按《萬姓統譜》:“真,字彥珍,高安人,由歲貢歷工部刑部主事,福建按察僉事,正統己巳,鄧茂七黨寇汀州,遣指揮馬雄討之有功,明年失利,謫黑鹽大使,天順間復僉事,致仕,真性質直,用法平允,後進階中奉大夫。”

況 暹:字鼎元,明朝上高人,由舉人(永樂丁酉舉人)歷萊陽,漢川,歸安教諭,官至光祿寺署正。志行純潔,文章典雅。閒居三十年,以讀書作文自娛。按《萬姓統譜》:“暹,字鼎元,上高人,由舉人歷萊陽,漢川,歸安教諭,敕封儒林郎,光祿寺署正,制行純潔,文章典雅,周鏇禮度,舉足為法,閒居三十年,以讀書作文自娛,卒祀鄉賢祠。”

況 照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明正德2年丁卯(1507年)科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按《萬姓統譜》:“照,字廷光,高安人,正德戊辰進士,歷僉事。”
況維垣江西高安人,況照之子,明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科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按《萬姓統譜》:“惟垣,字翰臣,高安人,嘉靖丙戌進士,歷郎中。”

況叔祺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況一經之子,璟之孫,明嘉靖22年癸卯科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明代貴州提學僉事。 約公元一五六五年前後在世)字吉甫,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庚戌(1550年)進士,欽差提督貴州學政,翰林院禮部郎中, 對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學問,讀遍這方面的古書,又拜訪了不少收藏家,見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結合書本,寫成了名著叫《考古辭宗》(二十卷)及《二史會編》(十六卷)、《大雅堂摘稿》、《四庫總目》、《九夷古事》 [善本] : (一卷)傳於世。按《萬姓統譜》:“叔祺,字吉夫,高安人,嘉靖庚戌進士,任參政。”

況澄按《壽張縣誌》:“澄,監生,高安人,嘉靖二十三年任知縣。”廣西臨桂人,清嘉慶戊寅(1818年)科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他的兄弟況澍是進士,況周頤的伯父。 1799----1866)字少吳,晚清廣西臨桂著名詩人兼地方文獻整理學家,臨桂況氏科舉家族及其家族文學創作群體的首位進士、翰林,清季四大詞人之一況周頤的伯父。嘉慶戊寅恩科舉人,道光壬午(1822年)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戶部雲南司主事,則例館提調,官江西司員外郎,福建司郎中,山東道,貴州道監察御史,兵科,刑科給事中,工科掌印給事中,巡視西城。簡放河南糧鹽道兩署,河南按察使。曾任道光甲午陝甘鄉試主考官,道光癸巳會試,道光辛卯順天鄉試同考官,道光庚子河南鄉試提調官。誥授中憲大夫。有《春秋屬辭比事記補》,《西舍詩鈔》、《西舍文集》、《使秦記程集》,《雜體詩鈔》、《紅樓譜》行世。

況思謙按《聊城縣誌》:“思謙,浙江人,由選貢任縣丞。”

況昌伯∶隋拜諫議大夫.唐貞觀時封開國侯.食邑千戶,居江右曲江(洪州西山),

況 鼎:居新建西山太平鄉,以忠孝上聞,官拜水南伯。唐宣宗幸其宅,賜“太平堂”匾,又贈門表曰:天下詩書府,山陰將相家。

況 政:名朴,仕唐(一說宋),為河東節度使,掌國子尚書兼提調都軍事。食采於筠州(高安),遂遷筠而家焉。

況 敏:官經武要略。(武略將軍).

況國用:名雅,字子文。賜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藥湖遷上高城北東嶽廟祠聖前,為敖邑(上高)況姓始祖。

況 成:福建建陽令升池州郡守。

況 昶:官翰林侍講。

況 倌:官刑部尚書。

況淳昌:觀文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

況必寧:湖北房縣人,明永樂曾鶴齡榜進士,歷四川道監察御史。

況 洵:廣西臨桂人,況周頤的父親.況 霖:江西高安人,嘉慶四年己未科會試。

況志寧:號康齋,奉新(今屬江西)人(清同治《奉新縣誌》卷一二)。宋代詩人,存《百花橋》等八首詩。

況師點:上高人,宋代詩人,存《聖濟院》詩。

況鼎成:松江府華亭縣小官鎮人,生於南宋嘉熙四年庚子(1240年),官至尚書省度支員外郎。宋末,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五月,元兵南下,各州縣忙著備戰。況鼎成便在宋御前金山制置使徐光祖軍中,充任右軍統領,防守白沙、商盪口、典下橋、八字橋、惠通橋五關要塞。是年中秋,他奉令率兵增援招討都統劉師勇的北上抗擊元軍。

況宸豪:祖籍在江浙行省松江府華亭縣小官鎮,元朝時在鯨海(今日本海)鎮守海疆。為鯨海水兵指揮使。在開拓海疆中屢建奇功,威名遠播諸島,後因功晉爵為明威將軍(正四品)。

況銘遠:字立功,上高大塘人。當元季兵亂之際,捐粟八百擔賑濟瘟疫,明初,援例宦武林(浙江)運糧使,後以子貴賜文林郎。事載縣誌。

況必安:明永樂間(1403~1424年)官福建巡按御史, 見《福建通志》(民國)

況 中 : 明代奉新縣南鄉(今赤田鎮)人,濟州衛指揮,見《南昌府志》

況 道:宜豐人,嘉靖癸卯(1543)授光祿寺正卿。

況 鍔:上高城圍人,明天啟壬戌(1622年)拔貢,任山東萊州府推官。祥見《江西通志稿》。

況 璉:上高人,明舉人,官茂州知府。

況國泰:上高大塘人。

況禹謨:四川鹽運使。

況祥麟 :字皆知,號葵槓,嘉慶庚申(1800年)恩科舉人,誥封奉政大夫,晉封中憲大夫。是個文學家,也是文字學,音韻學家,著有《紅葵齋詩草附詞》,《葵槓筆記》,《六書管見》。況祥麟為人和善,善啟迪後進,對晚輩的學識品行影響很大。其夫人朱鎮,字靜媛,名門閨秀,敕封太孺人,誥封太恭人。能詩能詞,號稱“臨桂女史”,著有《澹如軒詩草》。

況 洵:字雲衢,號瑜卿,邑廩貢生,候選訓導,歷署河池州學學正,西林縣學訓導,敕授修職郎,賜封文林郎,欽加內閣中書銜,誥封奉政大夫。

況 澍:字雨人,道光乙酉年(1825)舉人,己丑年(1829)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協修《康熙字典》,改刑部貴州司主事,升福建司員外郎,誥授奉直大夫。著有《東齋雜著》,《東齋詩集》。

況 詮:字怡卿,廩貢生,候選訓導,例授修職郎,敕贈文林郎,欽加內閣中書銜。

況文榜:清鹹豐時總兵。 況仙根 :[清]初名桂本,以字行,號幼楳,自號味道人,廣西桂林人。祥麟孫。麇生,官昭平訓導。篆摹彝器款識,隸學禮器、史晨,精研刻印,嬉宗秦、漢,鐵線滿白,尤所擅長。

況 景 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明成化22年丙午(1486年)科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

況上進四川涪州(今巴縣)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御史。

況 澍 廣西臨桂人,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

況逢春 字元初,江西上高人,清鹹豐元年辛亥(1851年)科舉人,鹹豐三年(1853年)進士。

況桂森 廣西臨桂人,清鹹豐六年丙辰(1856年)科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進士。

況桂馨 江西新建人。光緒二年(1876年)進士。

況伯固:南宋鹹淳丁卯(1267年)解元。

況清寧:明解元。

況思文:字原道,明代從善鄉(今江西奉新縣乾洲鎮)人。洪武十八年(1385),以經明行修舉奉新縣訓導。在任造士有方,歷官考功司。祀名宦。長詩善文,文詞簡古,其《遭亂》詩有云:“田荒蛙作主,屋毀燕無家。”有遺集藏於家塾。

況青旭:新建人,康熙2年癸卯(1663年)科舉人(武舉)。官淮安守備。

況一經:字士倫,號西坡,高安雲岡人,嘉靖壬午(1522年)舉人,嘉靖17年任仙居縣令,後升任廣東連州知州,贈奉政大夫。

況維墉:高安人,明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科舉人,官淮寧知縣。

況於梧:高安人,明嘉靖甲子(1564年)舉人,官儀真縣知縣,淮安府通判,紹武同知。

況尚鎮:明辛酉舉人,官廣信守備。

況 暹:字鼎元,上高人,明永樂丁酉(1417年)舉人,贈光祿大夫。

況 璉:字宗器,暹之子,上高人,明景泰庚午(1450年)舉人,官四川茂州知州。

況應星:字燦垣,上高人,萬曆乙酉(1585年)中式第四名(武舉)。

況文英:字子茂,上高人,順治丁酉(1657年)舉人。

況汝霖:字時及,高安人,康熙己卯(1699年)舉人,丙戌揀選知縣。

況紹鍾:壬申科舉人,侯選守備。

況起渭:字夢飛,號璜溪,上高城圍人,道光甲辰(1844年)舉人(武舉),候選衛千總。

況大業:字立勛,號個臣,上高五馬坊人,清道光丁酉(1837年)中式(武舉),歷署南昌、萍鄉千總,饒州營守備。資料來源於《上高縣誌》(同治版)。

況維翰:字宗望,號南皋,上高大塘人,清道光丙午(1846年)舉人。事載縣誌。

況國奇:奉新人,嘉靖19年庚子(1540年)科舉人,句容知縣。

況 濂:廣西臨桂人,道光24年甲辰(1844年)科舉人,候選訓導。

況桂楨:廣西臨桂人,鹹豐11年辛酉(1861年)科舉人,內閣中書銜,平南訓導。

況 瀚:廣西臨桂人,鹹豐11年辛酉(1861年)科舉人,陝西三原縣知縣。

況桂梁:廣西臨桂人,改名曜生,光緒乙亥(1875年)科舉人,陸川教職。

況仕任:廣西臨桂人,光緒23年丁酉(1897年)舉人。

歷代進士

況琛

江西高安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

況景

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明成化22年丙午(1486年)科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

況照

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明正德2年丁卯(1507年)科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

況維垣

江西高安人,況照之子,明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科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

況叔祺

江西高安(老屋況村)人,況一經之子,璟之孫,明嘉靖22年癸卯科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明代貴州提學僉事。

況上進

四川涪州(今巴縣)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御史。

況澄

廣西臨桂人,清嘉慶戊寅(1818年)科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他的兄弟況澍是進士,況周頤的伯父。

近代名人

況周頤 (1859~1926),近代詞人。原名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幕府。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以清遺老自居,寄跡上海,鬻文為生。況周頤以詞為專業,致力50年,為晚清四大家之一。況周頤尤精詞評。著有《蕙風詞話》 5卷,325則。是近代詞壇上一部有較大影響的重要著作。1936年,《藝文》月刊又載《續編》2卷,凡136則,系輯自況氏各種雜著。196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取正續兩編為一集,統名《蕙風詞話》,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合刊出版。況周頤的詞學理論,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論詞突出性靈,以為作詞應當"有萬不得已者在",即"詞心","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強調"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廢學力,講求"性靈流露"與"書卷醞釀"。有其自具特色的詞論體系。此外,論詞境、詞筆、詞與詩及曲之區別、 詞律、 學詞途徑、讀詞之法、詞之代變以及評論歷代詞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發前人所未發。朱孝臧曾稱譽這部詞話、認為它是"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龍榆生《詞學講義附記》引)。況周頤著作,有詞 9種,合刊為《第一生修梅花館詞》。晚年刪定為《蕙風詞》2卷。又有《秀道人修梅清課》1卷,與張祥齡、王鵬運聯句詞作《和珠玉詞》1卷。又輯有《薇省詞抄》11卷,《粵西詞見》2卷,《詞話叢鈔》10卷。此外,尚著有《詞學講義》、《玉棲述雅》、《餐櫻廡詞話》、《歷代詞人考略》、《宋人詞話》、《漱玉詞箋》、《選巷叢譚》、《西底叢談》、《蘭雲菱夢樓筆記》、《蕙風簃隨筆》、《蕙風簃二筆》、《香東漫筆》、《眉廬叢話》、《餐櫻廡隨筆》等。

現代人物

況開田少將 況開田(1912-1983),江西省蓮花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營政治處宣傳員,紅一方面軍供給部會計、財務科副科長、會計科科長,紅軍前敵總指揮部供給部會計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供給部部長,冀察軍區供給部部長,冀察軍區後勤部部長兼供給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供給部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19兵團後勤部政治委員。參加了綏遠、太原、蘭州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第6分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第3分部政治委員,志願軍財務部部長。1959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任濟南軍區後勤部第一副部長、部長,濟南軍區司令部顧問,濟南軍區顧問。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83年1月3日逝世,終年71歲。

況玉純少將 況玉純(1913-1989),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0師30團營部書記。團政治處秘書長,第30軍88師政治部秘書長,89師264團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第2兵站站長,騎兵團教育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第9分區副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21旅旅長,第3軍分區副司令員,獨立第1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7軍49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貴州獨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營房部副部長、後方工程建築部副部長、營房管理部政治委員、營房部部長、後勤技術裝備研究院政治委員。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4月18日日逝世,終年76歲。

況步才:老紅軍,湖北紅安況河人,生於1917年,1928年參加革命工作,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歷紅30軍文書、八路軍蘭州辦事處副官、軍工局三廠副廠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況步才擔任江西省農林墾殖廳副廳長,1980年離休。在林業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熟悉江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對江西的林業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在生病住院時,況步才仍十分關心江西的林業發展事業,並為全省的綠化建設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和意見。得知省綠化委員會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後,他表示:我是一個受黨教育多年的老黨員,人雖然離休了,但可以為江西的綠化事業做一點事,要打破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從我做起,回響省、市綠化委的號召,積極參與樹木的認養,為南昌市創建花園城市作出自己的貢獻。

況順航 現任中共貴州省赤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1994—1996貴州工業大學化工防腐專業學習,—2000貴州省湄潭縣抄樂鄉抄樂管理區副主任、總支書記,2001—2003貴州省湄潭縣石蓮鄉黨委副書記、鄉人民政府鄉長,2003.03 -- 2010.05 共青團貴州省遵義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2010.05--2012.06 中共貴州省赤水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2012.07 中共貴州省赤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貴州省十二屆人大代表。

況 勇 1984年畢業於石家莊鐵道學院橋樑工程專業,現任中建鐵路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同時兼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鐵道學會理事,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常務理事,《路基工程》和《鐵道建築技術》編委等職。是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城市軌道交通首屆中青年專家,2003年獲“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2005年獲“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詹天佑人才獎”。二十多年的技術開發、攻關和科技管理工作,他先後領導和組織各類科研和技術攻關項目4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科技進步獎5項,公開出版著作1部。

況成明 1963年4月出生,安徽淮北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先後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的“火車頭獎章”、國資委/鐵道部/團中央聯合授予的“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青年貢獻獎”、青海省團委授予的“全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青海省總工會授予的“2002年度青海省十五創新立功先進個人”稱號、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青海省勞動模範”稱號、中鐵二十局集團授予的“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稱號、陝西省“三秦名人”、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授予的“2004年度鐵路施工企業優秀項目經理”、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授予的“2005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魯班獎工程項目經理”等榮譽稱號,2009年至今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在青藏鐵路開工前,西方媒體曾預言:青藏鐵路根本過不了風火山,因為風火山地下全是長年凍土,冰厚達150多米。毫不誇張地說,風火山根本就是一座冰山。然而有一位敢想敢做,從不言敗的指揮長,帶領著建設大軍打通了這條隧道,他,就是況成明。

況 軍 (1964.7.29--),山東青島人,新疆油田公司 副總經理、 研究院院長。獲第八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在石油地質研究領域積極探索創新。他提出的盆地腹部油氣勘探“三個有利領域”構想,準噶爾盆地“油氣三種運移形式及定量計算模式”,準噶爾盆地形成、演化規律和準噶爾盆地油氣系統理論等,為新疆油田的勘探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主持完成的三級國家項目《準噶爾盆地天然氣勘探方向及目標評價》,將準噶爾盆地天然氣勘探主攻目標確立在盆地南緣和腹部,為突破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準噶爾盆地及外圍盆地油氣資源評價和準噶爾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研究中成果顯著,指明了油氣勘探的有利地區和勘探方向,在準噶爾盆地腹部、南緣油氣勘探研究成績卓越。發表學術論文42篇,200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況水古 江西甚麻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裁和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1951年出生,江西上高城圍人。1978年畢業於無錫輕工學院。現任江西甚麻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和黨委書記。主要業績:從事基層企業領導工作多年,歷任廠長、董事長兼總裁和黨委書記等職;任江西芝麻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以來,銳意改革、科學管理,現已使該企業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工業產值8000萬元,利稅800萬元,被列為我國工業的骨幹企業之一,企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同行業前三名;個人曾獲紡織部優秀企業家“春蠶”獎,連續4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企業家、宜春地區優秀企業家、江西省“十佳”優秀企業家等。

況園珠 女,1934年 10月生,廣西桂林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1953年、1954年上海市團委通報表揚為上海市優秀團員,曾任上海市團委委員與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0年7月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莫洛托夫工藝學院熱工動力裝置系,獲蘇聯“熱工工程師”證書,分配在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工作,從事用於飛行器再入環境模擬的電弧加熱器的研製,後進行了用於同步衛星姿態控制及位置保持的脈衝電漿微推力器--電火箭的研製工作,1981年 11月成功的進行了彈導飛行試驗,1985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1981年電工所八室劃歸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後,從事離子束技術及其套用研究,設計與研製過多種離予源及鍍膜設備,並用其進行了氮化鉭、二硼化鈦等多種硬質膜的研製及材料表面改性,從事“離子束增強沉積高含量立方氮化硼薄尊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工作,多次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其中“寬束離子束混合裝置的研製”、“GKQ-l型高能寬束強流離子源”及“Φ6厘米鍍膜用寬束離子源”項目分別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在國內外公開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有關論文約40篇,培養與協助培養研究生3名;俄語與英語四會。曾入編《中國科學院科學家人名錄》、《中華人物辭海》等。

況 晗 書畫家。1961年生於江西宜豐,現定居北京.1989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榮獲首屆徐悲鴻獎學金。199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畢業分配至北京,住在胡同里,對胡同產生了情感。他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對即將拆除的民居情有獨鍾,從日常生活的景物中發現詩意和美的韻致,在探索中創造出寬線條鉛筆來描繪北京的胡同。

況 璃:筆名川人、水兄。白族。四川安岳人。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於某軍隊院校政教系,2002年研究生畢業於四川大學管理學院經濟技術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1980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軍旅新聞工作者等。1990年轉業地方歷任報社編輯、記者,副總編輯、總編輯,黨委宣傳部領導等。四川省作協第七屆全委會委員、成都市微型文學學會會長、李劼人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篇小說《趟過死亡》、《胡楊灘》、《老山蘭》、《大漠狼煙》、《無形階層》、《昨天的太陽》等十餘部,中篇報告文學《王洛賓走馬河西》、《科學家失蹤之謎》、《中國西部大監獄》等八部。出版有《龍子龍孫》、《心海流韻》、《半邊人影兒》、《趟過死亡》、《心靈映像》、《一秒鐘的地球與一生的村莊》、《市場法則主導下的傳媒經濟》、《體驗經濟及其策劃空間研究》等文學和學術著作十餘部。作品分獲多種軍隊和政府獎,紀實文學《天下客家》(合作)獲成都市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一等獎。

況浩文:(1930-----)筆名林蘭,重慶市巴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50—1952年在西南革大一期學習,後分配到西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部偵察處任參謀,1955年轉業至重慶市二工業局任黨組秘書,1959年任市化工局秘書副科長。文革中遭受迫害,長期無正式工作,文革結束後恢復正常生活後,歷任重慶化工局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化肥礦山公司副經理,重慶市外貿局長兼黨組書記,重慶市外經貿委主任、黨組書記,重慶市委第五、六屆委員,重慶長發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級經濟師。1956年開始文學創作,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一雙繡花鞋》,中篇小說《南嶺之鷹》、《在茫茫的夜色後面》、《企業家》,電影文學劇本《寶笈疑雲》等。2008年,況浩文出版了《一雙繡花鞋》的姊妹篇《風荷》。

況文生 男,1964年5月生。農藝師。畢業於江西省農業大學。現任安義縣土壤肥料管理站站長。江西省土壤學會、南昌市農學會、安義縣農學會會員,中國農函大輔導教員。在縣級基層從事農技推廣工作13年,獲農業部“豐收”二等獎1次,江西省油菜“金花”二等獎兩次,南昌市科技人員創技術直接經濟效益二等獎1次、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安義縣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先後獲江西省農業廳“先進工作者”稱號三次、南昌市“先進工作者”稱號兩次、縣級“先進工作者”稱號6次。1997年在安義縣農村開展“十五大”精神宣講、“十星級農戶”創評活動中被評為“優秀隊員”,同年還被中共安義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撰寫《梨葉甲生物學特性觀察》在《中國果樹》雜誌上發表,《“821”油茶高產栽培技術》獲安義縣農學會優秀論文獎;完成了農業部指定文稿《安義縣農業經濟概述》和南昌市政府第四次人口普查辦公室指定文稿《淺論安義縣人口與土地資源的關係》的寫作;為《安義縣國有土地規劃》一書編寫了《安義縣糧食、油料、棉花、果業生產用地預測及規劃方案》;為《安義縣年鑑》撰寫了《農業服務體系形成網路》、《完善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雜交水稻制種和良種推廣》、《棉花生產新突破》、《油菜生產變革》等文章。

況曰欽(1885~1961) 字正陽,陝西漢中市南鄭縣山口鄉人。1903年,參加晚清最後一次科舉考試,被錄為優貢生,候補知縣。其一生熱心於推動漢中地方的教育事業和社會進步事業。民國初,就讀並畢業於天津北洋單級師範和天津法政講習所。曾任南鄭縣教育局局長,南鄭縣勸學所所長、陝西教育廳督學,曾榮獲“陝西省八等嘉禾勳章”、“陝西省雙莪金質獎章”各一枚。1920年,漢中知事設局續修《南鄭縣誌》,況曰欽受聘參加修志,擔任分修工作。1922年,資助五四運動以後漢中進步青年組織漢中旅滬同學會。1924年,況正陽籌集私股,開辦漢中第一家採用現代技術的紡織染色工廠,倡立“貧民教養工廠”。 地方政府為促進實業發展,曾撥庫銀一千元為官股。工廠次年開工。設備有鐵木混合紡紗機8架,腳踏寬幅織布機4架,提花機2架。1926年,南鄭縣成立天足會,提倡婦女天足,時任漢中教育局長的況曰欽兼任南鄭縣天足會長。抗日戰爭初期,送四子況乾明參加國民黨軍隊上前線打仗,當時的陝西日報曾報導此事,時任陝西省主席的于右任並贈況正陽一幅字。況乾明後來犧牲在抗日戰場。1949年後,被劃為地主份子。1962年病故。

況貴清 “農民嗩吶王”,河北魏縣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音樂協會會員、省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1968年重陽節出生於魏縣院堡鄉況莊村。他13歲師從外祖父王棟學習嗩吶和戲曲表演。2001年榮獲河北省青年嗩吶演奏家稱號,2001年代表邯鄲市參加河北省第一屆民間吹歌大賽,榮獲一等獎,並榮獲河北省青年嗩吶演奏家稱號;2004年,參加河北省第四屆民眾文化藝術大賽,自創自演樂曲《梨鄉新韻》,榮獲創作、演奏雙一等獎;2004年被河北藝術學院邯鄲分院特聘為嗩吶教員;2008年,成為魏縣第五批科技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人才津貼獎;2009年又連獲省市大獎。

況庭芳 河南桐柏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生。畢業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及陸軍軍官學校。1940年在河南桐柏地區被推為臨時救國軍總指揮,擊退日軍進攻,被任命為桐柏縣縣長。1947年當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去了台灣,續任“國大代表”。(資料來源:《民國人物大辭典》)

況明潔 女,(1966年11月26日-),台灣人,祖籍重慶。台灣當紅女演員,歌手,主持人。1985年-1990年,與黃雅珉組成雙人少女偶像團體“城市少女”,走紅於台灣演藝圈。1987年,城市少女以〈年輕不要留白〉一曲一炮而紅。先後主演40部電視劇,擔任十多套電視節目主持人。現今參與電視劇,主持等工作。

祠廟牌坊

1,宗廟

(缺)

2,宗祠

A ,上高況氏祠堂B,高安況氏宗祠大塘況氏宗祠,又名大宗祠,俗稱官廳。

3,專祠

況公祠

況公祠位於蘇州市滄浪區道前街西美巷31號。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況公祠(原址為五顯廟,況鍾曾於丁憂期間在此讀書會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33年重修,祠內有享堂、戲台等建築。況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滄浪區投資了300萬元對況公祠進行了整體修繕,並作為滄浪區文化活動中心對外開放。結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劇《十五貫》,使廉潔之風深入人心,成為了滄浪區廉政建設的主要宣傳陣地,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及個人達三萬餘人次。 況公祠是紀念況鐘的專祠。 況公祠祠門東向,磚細門樓上有況公祠橫額。入內,硬山式享堂坐北朝南,扁作梁架,有前翻軒,面闊三間13米,進深11米。堂南有戲台相對,前台5米見方,高出地面約08米,三面敞開,頂作歇山式,南與三間後台相連,前後台總平面作凸字形。享堂西有院落兩重,內有樓兩進和船廳一座,南部尚有東向房屋三進。況公祠享堂、戲台、船廳、兩進樓已先後於1993年、1994年大修,現由滄浪區圖書館使用。

4,名坊第

恩榮坊:為僉事況真立。進士坊:為況景立在二十五都。南省儒宗坊:為提督學政況叔祺立。祖孫同科進士坊:為南京刑部郎中況景貴州提學副使況叔祺立。父子進士坊:為況照況維垣立。廷平坊:為大理寺正況照立。大夫第:在城南況氏水門於梧立。以上摘自《高安縣誌》步蟾坊:在河東(今縣城)為進士況文立。凌雲坊:在河北(今縣城)為父子舉人況暹況璉立。簪纓濟美坊:在河北(今縣城)為參政況文光祿寺署正況暹知州況璉同知況和卿立。世科坊:在河北(今縣城)為舉人況暹況璉立。五馬坊:在河北(今縣城)為知州況璉立。以上摘自《上高縣誌》

書院學校

雲岩書院

雲岩書院 起自宋,在上高縣城南3里雲岩山下。是宋代著名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宋 嘉定七年(1214)探花李方子讀書和講學之所。後毀, 元天曆二年(1329)縣令況逵創建。至正二年(1342)又毀於兵。明宏治十七年(1504)方子裔孫李茂繼造茅屋奉香火。 正德十二年(1517)縣令鍾華改創書院於上雲岩。萬 歷三十六年(1608)重修。至清順治五年(1648)又毀,康熙十一年(1672)縣令王吉又捐資重建。歲久漸壞, 至乾隆三年(1738)又重修一新。乾隆二十四年《光澤縣誌》記:“書院外繞高墉,內崇棟宇,列堂三:左祀前憲之有德於院者,右供七賢神主,中塑果齋遺像。對廊中起一小閣,位大魁於其上,門外翼以迴廊數間,再外鑿池引泉澄泓,蔚澳雲影,天光拂映遠近山徑,雙澗交□,跨以小石橋,紆迴折曲盡其致。近復內辟一小齋,為居稽所,結構精密。誠人地兼勝,無負理學名奧也."

名人故居

況周頤故居 經考證,況周頤的祖居“在水東街西頭”,即今桂林市七星區自由路(解放橋東下)與穿山北路交匯的北角。座北朝南,大門系清代料石門框,內四進三開間,最後一進是“半檐水”,用於廚、廁、浴室。20世紀40年代,況宅賣給了湯興泰,作醬油作房、門面及住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