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我國商業銀行全面推行貸款風險分類管理,既是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必然選擇。貸款風險分類管理,有利於商業銀行及時發現貸款發放後出現的問題,更準確地識別貸款的內在風險,有效地跟蹤貸款質量,便於商業銀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一逾兩呆”分類法把未到期的貸款算作正常貸款,把逾期一天的貸款算作有問題的貸款。由於缺乏對借款人實際狀況的透徹分析,在正常貸款中,可能部分貸款已經出現了問題;而在有問題的貸款中,部分貸款卻可能非常安全。貸款風險分類法運用多維標準,對借款人的狀況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能夠揭示貸款是否存在問題,以及存在什麼問題,評價結果顯然要比使用“一逾兩呆”分類法更為可靠。
審慎會計原則,又稱為謹慎會計原則或保守會計原則,是指對具有估計性的會計事項,應當謹慎從事,應當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但不預計或少預計可能帶來的利潤。其核心內容是對利潤的估計和記載要謹慎或保守,對損失的估價和記載要充分,同時要保持充足的準備金以彌補損失。“一逾兩呆”分類法僅是商業銀行貸後對貸款質量進行的評價。這樣,貸款收益是按權責發生制先行確認,貸款損失則須待損失實際發生後方予確認,其結果必然是高估利潤,以此為基礎進行納稅和利潤分配也必然是一種超分配。這顯然不利於銀行穩健經營,損害了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而貸款風險分類管理,既要評價貸款質量,還要估計呆賬準備金的充足性,保證貸款收益的確認和貸款損失的確認能夠互相匹配。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呆賬準備金計提和沖銷制度,是符合審慎會計原則的。
一般來講,一筆貸款發放之後,貸款能否如期歸還主要取決於借款人一方,借款人成為影響貸款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貸款質量的重點是對借款人的關注和約束,而這一點正是目前我國銀行業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貸款風險分類法運用多組標準評價貸款質量,強調對借款人的追蹤了解,強調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強調主營業務的收入,強調現金流量,強調借款的還款意願和長期信用,這些無疑都是貸款質量管理的關鍵內容。
據了解,不少商業銀行為保證貸款分類的工作質量,紛紛開展全員培訓並進行考試,要求信貸人員必須通過考試,拿到合格證後方能持證上崗。這必將帶來銀行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多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一直在探索改善信貸管理,提高資產質量的方法。但是,仍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符合審慎會計準則、符合國際慣例、為全國各類銀行所普遍接受和熟練掌握的貸款分類體系。對於信貸政策、程式、審計和控制的全過程,每家銀行都有一套多年形成的習慣做法、機構安排和思維方式,即使在一家銀行內部,也難以形成一個有效的信貸分析框架和統一的信貸分析語言。這種混亂的無序狀態,與現代商業銀行制度的要求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很不適應。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各家商業銀行結合自己的經營實際將此原則細化,這樣,一套以風險為依據的貸款分類方法,客觀上為商業銀行、外部審計師以及金融監管人員提供了統一的分析框架和信貸語言。
風險分類法客觀上要求信貸員、信貸管理人員以及商業銀行的領導人能全面、動態、連續,準確地了解與信貸有關的全部定性與定量信息。為此,可以利用商業銀行現有的網路和設備,按照貸款風險五級分類法劃分貸款質量,研製“貸款風險分類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可以展現出轄區內貸款的動態情況,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拓寬了非現場監管的路子。各商業銀行的管理層可以根據系統發出的風險預報,及時地發現借款人存在的問題,並在貸款出現風險以前及時進行監測和防範,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類
實行科學合理的貸款風險分類方法,及時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盈虧狀況,是國際公認的對銀行業審慎監管的做法。貸款風險五級分類管理首先由美國監管部門採用,後來逐漸推廣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為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2001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重新修改的有關貸款會計處理方式的指導檔案中,將貸款風險分類管理作為商業銀行開展信用風險管理的最低標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各成員國是否採用審慎科學的貸款分類管理方法也非常關注。近年來,一些外國金融監管當局在審查我國商業銀行在其境內設立分支機構時,已多次要求我國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五級分類的數據。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我國將有更多的銀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和標準,對貸款質量進行五級分類和披露,有利於我國銀行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