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差價

買賣差價

是指做市商(market maker,一種專門從事金融產品的買賣,擁有維護市場活躍程度責任的證券交易商)願意買入和賣出該種資產的價格之差。買賣差價率,即買賣差價相對於買入價的百分比。外匯銀行等金融機構買賣外匯是以營利為目的,其賣出價與買入價的差價就是其收益,因此銀行的外匯賣出價必然高於其買入價。對於直接標價法,以本幣表示一定單位外幣的數值越小,反映外匯越便宜;數值越大,則外匯越貴。同理,在間接標價法下,匯價的前一數字為賣出價,後一數字為買入價。

基本內容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34有用+1

5

買賣差價

編輯

是指做市商(market maker,一種專門從事金融產品的買賣,擁有維護市場活躍程度責任的證券交易商)願意買入和賣出該種資產的價格之差

目錄

1定義

2證券買賣差價的影響因素

定義編輯

叫價高於出價的數額。

影響因素

資料圖資料圖

在競價交易制度下,投資者向經紀商下達委託交易指令(也稱訂單)來表述自己的交易意願,由後者代為執行。交易委託的要素主要包括:買賣方向、買賣價格、買賣數量和買賣時間,限價委託和市價委託是兩種最主要的委託類型。

限價委託投資者在提交限價委託時不僅規定數量,而且還規定價格,成交價格必須優於所規定的價格。限價委託的優點是可以控制成交價格,但委託不能立即成交,投資者將面臨股價反向變化而導致限價委託無法獲得執行的風險。

與限價委託不同,投資者在提交市價委託時只規定數量而不規定價格,經紀商在接到該委託後以最快的速度,並儘可能以當時市場上最好的價格來執行這一委託。由於在大多數競價交易市場上遵循價格優先原則,因此市價委託在價格排序次序上居於第一位,消除了無法成交的風險。但是,在投資者提交委託至委託執行期間,估價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實際交易價格可能與投資者的預期有較大偏離,投資者將面臨交易執行價格的不確定性。

在集中的連續交易市場上,投資者的限價委託首先會按照價格優先原則進行排序,形成限價委託薄,當市場進入一個市價委託或市價化的限價委託(指將買入價格設定為等於或高於目前市場上最優賣出報價,賣出價格設定為等於或低於目前市場上最優買人報價,使交易能夠立即執行的委託)時,它將同最優的限價委託進行交易。因此,限價委託為其他投資者的交易提供了流動性,而提交市價委託的投資者消費了流動性。

買賣差價率

買賣差價率,即買賣差價相對於買入價的百分比。外匯銀行等金融機構買賣外匯是以營利為目的,其賣出價與買入價的差價就是其收益,因此銀行的外匯賣出價必然高於其買入價。一般買賣之間的差價率約在1‰~5‰之間不等。

買賣差價率的計算公式是:買賣差價率=(賣出匯率-買入匯率)/買入匯率×100%

由於國際間牌價數字的標價排列總是前一數字小,後一數字大,因而在不同的標價法下,買賣價的排列順序也就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匯價的前一數字為買入價,後一數字為賣出價。如在日本東京外匯市場,USDl=JPYl08.05—108.15,則USDl=JPYl08.05是銀行買入美元的價格,USDl=JPYl08.15是銀行賣出美元的價格。對於直接標價法,以本幣表示一定單位外幣的數值越小,反映外匯越便宜;數值越大,則外匯越貴。同理,在間接標價法下,匯價的前一數字為賣出價,後一數字為買入價。如在美國紐約外匯市場,USDl=HKD7.7330—7.7335,則銀行買入7.7335港元需付出1美元,而賣出7.7330港元收入1美元。對於間接標價法,數值越小,表明外匯越貴;數值越大,則外匯越便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