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牛息戈

買牛息戈

買牛息戈(拼音:mǎi niú xī gē)猶言賣劍買牛。是成語,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出自:明·何景明《雁門太守行》。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買牛息戈買牛息戈
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買(買)mǎi拿錢換東西,與“賣”相對:買賣。買辦,中國明代專指對宮廷供套用品的商人;

牛niú哺乳動物,趾端有蹄,頭上長一對角,是反芻類動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

息xī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寧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戈gē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製成,裝有長柄:乾(g乶)戈。倒(dǎo)戈。

成語出處

·何景明雁門太守行》:“太守下牛,買牛息戈。”

詞語辨析

近義詞

賣劍買牛、買牛賣劍

反義詞

南征北戰、窮兵黷武、賣犢買刀

成語解釋:猶言賣劍買牛。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停止戰爭[1]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