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歷史始於1941年,前身為國立貴陽師範學院國文系,是最早設立的四個系科之一。1985年改名中文系,2003年成立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學院概況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歷史始於1941年,國立貴陽師範學院成立之初即設國文系,為該校最早設立的四個系科之一。1985年更名中文系,2003年擴展為文學院。尹炎武、謝六逸、王煥鑣、譚戒甫、蹇先艾、湯炳正、姚奠中、張汝舟、李獨清等著名學者曾在此執教。向義、鄭國彬、杜熙筠、龍仲衡、陳貽蓀、傅平驤、陳廷瓚等蜚聲學界。進入新時期以來,林樹明教授引領國內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中國詩法學、中國賦學研究具有學術影響,辭賦創作占有重要地位。

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包括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4個二級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7個二級學科,並有藝術學理論、課程與教學論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

中國語言文學為省特色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省級示範性專業 、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文藝學為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為校級重點學科。國語、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影視學基礎等課等為省級精品課程,漢字學、文學概論等為校級精品課程。

截至2010年底,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有11個教研室,並設有“貴州師範大學文學教育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貴州師範大學貴州省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貴州師範大學民族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有2個圖書資料室(藏書約5萬冊,期刊資料約700種),並有音像室、微機室及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室各1個。

學院領導

黨委

書記:黃葵

副書記:陳明

組織員:苗慶

行政

院 長:易聞曉

副院長:湛芬

副院長:史光輝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6月,本院現有教職工98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27人,講師22人,內含獲獲博士學位40人、獲碩士學位32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5人。

專家名師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林樹明 、易聞曉

全國優秀教師: 林樹明、 朱偉華

貴州省核心專家: 易聞曉

貴州省省管專家: 林樹明 、朱偉華 、顏同林

貴州省甲秀文化人才: 史光輝

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 林樹明 、朱偉華 、易聞曉 、吳夏平 、謝廷秋

文藝學與比較文學

•林樹明

•唐善林

•何嵩昱

•何 林

•杜 安

•管新福

•索良柱

•周曉露

•劉 海

•龍仙艷

•朱中明

•劉 罡

•黎 箏

漢語言文字學

•史光輝

•龍異騰

•宋 宣

•張先坦

•吳國升

•蔡 鴻

•曾傳祿

•沈 茜

•丁丑芳

•樊 華

•陳倫敦

•陳 麗

•吳偉軍

•鄧 梅

•王世鵬

•楊泳江

•王浩壘

•王惠嬌

中國古代文學

•易聞曉

•湛 芬

•吳夏平

•李朝軍

•王章才

•郝 永

•蒙金含

•葉 露

•張麗豐

•鄭晶燕

•楊朝蕾

•彭春艷

•冷江山

•王福元

•金江豐

•唐定坤

•張明強

中國現當代文學

•朱偉華

•顏同林

•陳 悅

•康 文

•羅長青

•汪青梅

•楊國強

語文教育

•李海龍

•黃真金

•韋文華

寫作

唐 江

吳 蓓

龍勝燕

林 琳

廣播電視新聞學

•黃 葵

•夏 燕

•李 穎

•牛 顏

•何 蓮

•崔慶鶴

•沈 磊

•周思雨

•蔡 丹

•李瑞芳

•盛 蘭

•彭 瑾

•黃偉絢

行政人員

•陳 明

•苗 慶

•吳 鵬

•蘇 菲

•魯鵬飛

•劉可文

•謝寧瑋

•熊建萍

•鮑雅麗

•聶 志

•吳珺婷

•楊昌鑫

•王永倫

•楊 定

•李 青

•張挺璽

•馬若宏

•馮加峰

•張 峰

離退休教師

•陳光亮

•陳立軍

•陳銳鋒

•寸鎮東

•丁家順

•杜乃庚

•關賢柱

•郭永華

•何瑤萱

•黎安懷

•李玉芬

•梁福先

•梁世貴

•梁素清

•劉光亞

•劉金秀

•魯翠嵐

•毛羽群

•閔西華

•明生榮

•阮幸生

•石毅仁

•譚紹凱

•湯國銑

•汪泰陵

•王建設

•武和平

•向賢富

•薛國富

•晏懋思

•楊淑媛

•楊廷棟

•楊毓明

•郁國鈞

•袁荻涌

•岳國鈞

•張靜琴

•張以泯

•趙仕偉

•趙 爽

•鄭亞宇

•鍾 奇

名師垂範

•尹炎武

•謝六逸

•王煥鑣

•譚戒甫

•湯炳正

•姚奠中

•蹇先艾

•張汝舟

•李獨清

學科設定

截至2012年底,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課程與教學論6個碩士點13個方向,並現招收語文教育專業碩士生,有一定數量的留學生。

開設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對外漢語、播音與主持藝術4個本科專業。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省級示範性專業 、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文藝學為省級重點學科,中國現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為校級重點學科。國語、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影視學基礎等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國語、中國現代文學史、影視學基礎、漢字學、文學概論等為校級精品課程。

辦學成果

近十年來文學院教師出版學術專著、譯著五十餘部。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語文》、《文藝研究》、《中國翻譯》等有影響的國家一級刊物及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千餘篇,承擔國家級及省級科研項目二十餘項,其中林樹明教授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西比較研究》、朱偉華教授的《東西文化背景下的貴州屯堡文化及地戲形態研究》系200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龍異騰教授的《方言間的互相滲透和影響——黔中屯堡方言的形成和演變》系200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林樹明教授的《性別詩學研究》、史光輝博士的《東漢-唐漢文重譯佛經辭彙比較研究》系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蔡鴻博士的《魏晉河洛音注研究》、吳夏平博士申報的《唐代文館文士朝野流轉與文學互動》系200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各專業教師功底紮實、治學嚴謹,成果豐碩,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二十多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1項。林樹明教授多年來潛心女權主義文學批評研究,曾獲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的“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碩士學位獲得者”稱號、首屆中國女性文學建設獎、貴州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一等獎、貴州省政府文藝獎(理論)二等獎(2次)、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朱偉華教授長期從事中外戲劇比較及貴州地方文化研究,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獲貴州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貴州省政府文藝獎(理論)一等獎 、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袁荻涌教授長期從事比較文學研究,論著頗豐,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心轉載的論文達20餘篇;獲貴州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三等獎。李俊教授編寫的劇本《楊虎城的最後歲月》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提名獎,並獲省政府文藝獎二等獎。湛芬教授獲第三屆貴州省文藝獎二等獎 ;稅昌錫教授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易聞曉教授獲第三屆貴州省文藝獎二等獎 、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史光輝博士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黃葵教授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陳悅副教授獲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龍異騰教授、汪泰陵教授、王建設教授、阮幸生教授、謝廷秋教授等著述頗豐,各具特色。另外,史光輝博士的東漢佛經辭彙研究,曾獲首屆丁邦新語言學獎,易聞曉博士的中國古代詩學研究 、稅昌錫博士的現代漢語研究也甚有特色,得到同行專家好評。
長期以來,文學院十分重視青年教師、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每年皆有不少青年教師、研究生、本科生獲學校科研課題,不少科研論文獲全國各類獎勵。

院訓: 明德博文 弘毅樹人

釋義:“明德”取自《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博文”語出《論語雍也》:“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弘毅”語見《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樹人”語見《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明德博文,既是對品德志向的要求,又是對學識能力培養的要求,體現文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和學院特色。

弘毅樹人,指抱負遠大、堅強剛毅、辛勤育人。體現了學院人剛健自強,在西部地區艱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躬身踐行的奮鬥精神,既表現出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又具有鮮明的地區辦學和教師教育特色。

院訓強調:以明德為首要,博文為特色,弘毅為精神,樹人為根本,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院訓蘊含辦學宗旨、學院特色,是學院精神和風格的集中體現。

學校地址

貴州省貴陽市寶山北路180號

郵編:550002

科研成果

本學科共出版著作114部,其中學術專著65部。發表學術論文1227篇,其中權威、重要期刊論文60篇、CSSCI期刊論文197篇。計有《文學評論》12篇、《文藝研究》5篇、《文學遺產》4篇、《外國文學評論》4篇、《外國文學研究》5篇、《中國翻譯》4篇、《方言》2篇、《古漢語研究》5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0篇。
本學科共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1項,其中省級一等獎8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33項。朱偉華《歐洲兩種戲劇文本形態之比較》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3年,朱偉華《建構與生成:屯堡文化與地戲形態研究》、易聞曉《自然與工力:中國詩學的體用之思》獲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本學科共獲科研項目19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7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1項、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3項,省級項目45項,其他項目109項,總計經費747.5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