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批評美聯儲等已開發國家央行過度使用超寬鬆貨幣政策,這種做法被稱為“貨幣民族主義”。
成因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為基準,世界各國開始或多或少地玩起了貨幣遊戲。作為美元管家,美聯儲本應承擔美元捍衛者的角色,但危機後伯南克只是向世界其他國家宣布“你們照顧好自己”,就開始對美元“開閘放水”,導致流動性泛濫,其他國家央行被迫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貨幣升值過快。
貨幣供給的管控隨著政府規模的擴大顯得越來越重要,固定或更穩定的匯率將為政府支出設定限制。然而,越來越多已開發國家在過去10年(2002年—2012年)通過操縱貨幣、希望管理經濟的做法並沒有真正有效地促進經濟成長。
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幾次經濟危機反覆證明,越是危機嚴重的時候,全球資本越是湧入美國的資本市場避險,美國的國債就越成為搶手貨,美國政府為此付出的成本越校這次危機也不例外,以至於美聯儲有恃無恐,在兩輪量化寬鬆以後索性不再設定限額,甚至提高了每月購買資產的額度。這勢必造成全球美元流動性泛濫,導致其他國家央行被迫放鬆貨幣政策,以避免本國貨幣過快升值,甚至出現全球貨幣競相貶值的貨幣戰,並助推新一輪貿易戰。
有分析指出,“貨幣民族主義”不會推動經濟實現更快增長,相反,只會重新製造經濟創痛。量化寬鬆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已引起新興市場國家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