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財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一個生財聚財的神仙。人們都嚮往著能過上好日子,金錢應有盡有,永遠是一個大富翁。所以,“財神”已成為人們嚮往的目標、追求的目的。特別是做生意的人,對財神爺崇敬尤加,在南方,凡生意人的店鋪、門頭裡都供有“財神爺”的塑像,明燈蠟燭,照耀著精緻的神龕。以祈求財神的保佑。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了千田想萬田,得了銀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則。但這些說法都從某個方面反映出了幾千年來人們對錢財的狂熱崇拜和追求。
可以說,人人都希望自己富裕。以至於興起了一種財富文化。這種文化的核心就是“財神”。將財神供在廟裡,將財神像請人家中,正是人們求財思想的體現。各路財神承載著人們招財進寶、日進斗金的美好祈盼,寄託著人們合家富貴,人財兩旺的心愿……
對於財神,商人信之最篤,而對於財神的創造,他們的貢獻也最大。由商人開始拜財神波及到社會各個層面,正如一副財神廟上的楹聯所寫的:“蘊玉藏珠,善賈固皆蒙樂利:心耕筆織,寒儒亦可薦馨香。”
民間財神信仰與拜財神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財神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也就是說,財神是一個群體,是一個來源極不相同的各種神的集合。這種現象是極為有趣的,—充分證明了財神不是某一類“財閥”或商人一家的“寵物”,而是不同階層與不同地域的人所。推出的不同的偶像,從而反映了民間各色人等在財神身上寄託的願望與要求。
幾乎民間信仰的每一位主要的財神都是一種道德原理的化身。比如關公代表了“忠義”,范蠡代表了“智慧”,而趙公明和比干則代表了“公正”。
過去民間信仰的財神分為武財神與文財神。文武財神都是民間的所謂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所謂的偏財神。財神為何還要分正偏,其意不明。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偏財神是專司發橫財的財神。有人認為,所謂的正財神就是指引人們走正路的財神,而偏財神則是引導人們走旁門左道的財神。
本書作者收集了大量民間資料和圖片,從民間經常供奉的財神,與求財有關的活動儀式和相關的民間故事傳說等三個方面,全面而又有重點地介紹了“財神”文化的精髓,圖文並茂、內容豐富,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雅俗共賞。
圖書目錄
上篇 民間長敬奉的財神
一、武財神
二、文財神
三、偏財神
四、兼職的財神
五、佛教中的財神
中篇 求財儀式、司俗和相關活動
下篇 財神和財富的故事傳說
一、趙公明的故事傳說
二、關公的故事傳說
三、范蠡的故事傳說
四、五通神的故事傳說
五、劉海的故事傳說
六、衫財的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