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期間,體外負壓呼吸機曾在臨床上套用。其方法是將除頭部以外的整個人體(或僅胸部),密封於一順應性小的硬質容器中。用電泵間歇抽氣,使容器中產生負壓,進而使胸腔負壓增加以至肺泡壓低於大氣壓,於是,氣體吸入肺內。當初曾認為,此種通氣方法,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與自然呼吸類似,有利於靜脈回流,因而優於正壓呼吸,但事實上由於整個身體(或大部分軀幹部)處於負壓環境中,末梢靜脈擴張,血流重新分布,結果對血液循環的影響與正壓呼吸並無多大差別。而且,體外負壓呼吸還有某些缺點,例如這種通氣方法不能保證有效的通氣量,如果上氣道有阻塞,則體外負壓可促使肺不張、肺水腫等嚴重的合併症的發生。再加上這種裝置本身笨重、護理困難等等,今日完全讓位於正壓呼吸機。但國外仍有人在致力胸胄式及帶式體外通氣器的改進。
相關詞條
-
負壓魚缸
負壓魚缸,依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如大氣壓力原理、連通原理,運用技術手段,以豐富的想像力解決了傳統正壓魚缸無法超越的基礎性難題:即在操作限制的情況下增大了魚...
概述 原理 套用 -
負壓
“負壓”是低於常壓(即常說的一個大氣壓)的氣體壓力狀態,負壓的利用非常普遍,人們常常使某部分空間出現負壓狀態,便能利用無處不在的大氣壓替我們效力。負壓病...
概述 負壓的利用 相關開發套用 -
負壓置換療法
負壓置換療法是用間歇吸引法抽出鼻竇內空氣,在竇腔內形成負壓,停止吸引時,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滴入鼻腔的藥液可以經竇口流入竇腔,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
負壓置換療法 負壓置換療法的操作方法 -
胸內負壓
胸內負壓又稱胸膜內壓,是指髒層胸膜與壁層胸膜之間的潛在腔(即胸膜腔)內的壓力。在整個呼吸周期中,它始終低於大氣壓,故亦稱“胸內負壓”。
一名詞解釋 二形成原因 公式 意義 -
負壓罐
當水位上升到一定水位時,真空補償器自動關閉,此時自來水仍不斷進入,罐體內部壓力逐漸增大,直至最終罐內的壓力等於自來水管網的壓力。 當用戶用水增大或者自來...
設備簡介 負壓罐產品特點 -
無負壓氣壓罐
無負壓氣壓罐是由筒體、吸水管、接水泵進水管、注水管、溢流管及閥門組成,筒體下部兩側分別裝設有吸水管和接水泵進水管,吸水管在筒體內伸到筒體上部,筒體上部與...
設備簡介 設備特點 工作原理 -
睡眠呼吸紊亂
為了維持生命器官的代謝需求,睡眠時也要求不間斷地進行氣體交換,以便攝取02,排出C02並保持內環境穩定。如果睡眠時口咽、鼻咽部無氣流通過的時間長達十秒以...
病因 症狀 檢查 治療 鑑別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內、外嚴重疾病導致以肺毛細血管瀰漫性損傷、通...
簡介 命名由來 病因 發病機理 病理生理 -
胸內壓
胸內壓又稱胸膜內壓或胸膜腔內壓,是指髒層胸膜與壁層胸膜之間的潛在腔(即胸膜腔)內的壓力。在平靜呼吸時,它始終低於大氣壓,故亦稱“胸內負壓”。
概述 公式表示 生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