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等孢球蟲病

貝氏等孢球蟲可以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起病急,有發熱、持續性或脂肪性腹瀉,體重減輕等。 世界人體感染貝氏等孢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 世界人體感染貝氏等胞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

疾病名稱

貝氏等孢球蟲

疾病概述

等孢球蟲是廣泛存在於哺乳類、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腸內寄生性原蟲。一般認為感染人體的等孢球蟲為貝氏等孢球蟲和納塔爾等孢球蟲。
貝氏等孢球蟲可以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起病急,有發熱、持續性或脂肪性腹瀉,體重減輕等。本病在糞便中發現蟲體卵囊即可確診,必要時可作十二指腸組織活檢。
世界人體感染貝氏等孢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美國的愛滋病人中,其發病率為15%;我國也有10多例報告。人體球蟲病比較少見,可能與診斷有關,因卵囊微小,臨床常規糞檢不易發現,故漏診的機會較大。防止本病感染應注意飲食衛生。有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治療有效的報告。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症狀體徵

貝氏等孢球蟲常無症狀或具自限性。但也可出現症狀,如慢性腹瀉、腹痛、厭食等,有時可以引起嚴重的臨床症狀,起病急,有發熱、持續性或脂肪性腹瀉、體重減輕等,甚至可引起死亡。恢復期患者糞便中可持續排出卵囊達120天。

診斷檢查

在糞便中發現該蟲卵囊即可確診,因卵囊微小,常規糞檢不易發現,故漏診的機會較大,必要時可作十二指腸活組織檢查。

治療方案

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治療本病有一定療效,複方新諾明對治療免疫抑制患者的慢性感染有效。

疾病預防

預防本病應注意飲食衛生為主。

安全提示

世界人體感染貝氏等胞球蟲的報告日趨增多。居住在熱帶的人體感染率比溫帶的高。在美國的愛滋病病人中,其發病率為15%;國內1949年前共報導13例,1949年以來全國共發現39例,其中台灣省1990年在高雄市發現1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