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貝希爾·謝哈布二世(1767,黎巴嫩加濟爾--1850,伊斯坦堡)黎巴嫩的埃米爾,19世紀上半葉在黎巴嫩建立霸業。(1788~1840)年相繼在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宗主權下進行統治。
生平
雖生於王侯之家,但自幼卻在貧困中長大,1788年在巴勒斯坦總督,人稱屠夫是查薩爾的支持下登上黎巴嫩王位,替他徵收貢賦,1804年查薩爾死後,經濟負擔減輕,他得以鞏固自己的地位。貝希爾·謝哈布二世挑起封建主之間、家族之間、教派之間和教俗首領之間的矛盾,坐收漁利。他利用起義農民擊敗敵視他的德魯茲派封建勢力,無情地對付不甘臣服的領主,殘酷鎮壓敢於反抗的農牧民。從而結束了黎巴嫩的分裂狀態,有效統治了黎巴嫩三分之二的土地,約0.7萬平方公里。
貝希爾·謝哈布二世鼓勵農產品出口和絲織生產。他開闢通途,擴建貝魯特港,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召請英、法等國實業家在黎巴嫩開辦紡絲廠,因而刺激了養蠶業的興旺。貝希爾·謝哈布二世實行比法赫魯丁二世更加自由的宗教政策,更加接受西方教育的影響。在他的新都貝特丁的宮廷里,同時有一座清真寺和一座基督教教堂。他歡迎西方的傳教士在黎巴嫩興辦學校。
貝希爾·謝哈布二世力圖擺脫奧斯曼帝國的控制,1821年向企圖占據大馬士革的阿卡帕夏提供軍事援助,由於奧斯曼蘇丹宣稱這個帕夏是亂臣賊子,他逃到埃及,一直等到這個帕夏被朝廷赦免,他才回到黎巴嫩。在埃及期間與穆罕默德·阿里過從甚密。1831年他幫助埃及贏得了對土耳其戰爭的勝利。穆罕默德·阿里統治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的10年(1831~1840)間,貝希爾·謝哈布二世多次鎮壓黎巴嫩人民反抗穆罕默德·阿里暴政的起義。1837年他武裝了4000名基督徒去平定德魯茲派發動的叛亂,兩年後,他下令解除這些人的武裝,但基督徒拒不從命甚至不惜和德魯茲派和好。1840年6月共同發動叛亂,恰逢第二次土埃戰爭土耳其慘敗,引發第二次中東危機,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聯合干涉,壓迫埃及撤軍。埃及無力抵抗,9月,英、土軍隊在貝魯特附近登入。10月貝希爾·謝哈布二世被英軍押送馬爾他島,後被轉移至伊斯坦堡,於185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