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豬肺絲蟲病豬肺絲蟲病是由後圓形線蟲寄生在豬的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所引起的線蟲病。肺絲蟲體呈長絲狀,乳白色或灰白色,主要危害仔豬,引起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嚴重感染時,還可造成仔豬大批死亡。豬肺絲蟲病常呈地方流行,為豬的常見病之一。
病原學
豬肺絲蟲病的病原是後圓線蟲,蟲體白色絲狀(故稱肺絲蟲病),體長1.2厘米~5.1厘米,寄生於豬的支氣管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由於蚯蚓是中間宿主,所以凡有蚯蚓生存的地方,都有這種病的流行。尤其夏季高溫雨季,土質肥沃、糞土污穢、不衛生的環境更易發生。該病主要發生於仔豬和幼豬。病豬逐漸消瘦,貧血,陣咳,鼻流黏液,呼吸急促,豬長得慢,嚴重豬可致死亡。肺蟲雖寄生於豬氣管內,但蟲卵是從消化道排出和感染的。是因為寄生在支氣管內的雌蟲產下的卵,當豬咳嗽時隨著痰液經氣管、喉頭被咽入消化道,隨糞便排出體外土壤中,蟲卵若被蚯蚓吞食,經10天~20天可發育為有感染致病力的幼蟲。一旦被豬吃了有感染力幼蟲的蚯蚓就會被感染。蚯蚓被消化後,幼蟲鑽入腸壁進入淋巴循環再進入前腔靜脈,進入右心靜脈循環到達肺臟,最終進入支氣管發育為成蟲。一般從豬吞食蚯蚓到發育為成蟲約需25天~35天。這樣從豬到蚯蚓,再由蚯蚓到豬,惡性不止地循環著,對豬的危害大,不可不防。
豬肺線蟲寄生於豬的支氣管和細支氣管,蚯蚓為中間宿主,豬為終宿主。雌蟲在豬支氣管內產卵,卵隨痰液一起轉移至口腔被咽下,隨糞便排到外界。蟲卵在潮濕土壤中發育成一期幼蟲。蟲卵或一期幼蟲被蚯蚓吞食後,經兩次蛻皮發育成感染性幼蟲。蚯蚓損傷或死亡後感染性幼蟲逸出。豬在吞食了土壤中的感染性幼蟲或有感染性幼蟲的蚯蚓而感染。感染性幼蟲鑽人豬的盲腸壁、大腸前段腸壁和腸淋巴結中進行第三、四次蛻皮,經腸壁淋巴系統進入循環系統,隨血液到達肺後鑽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支氣管、氣管,在支氣管、氣管內發育成成蟲,排卵。
流行特徵
主要是豬吞食了土壤中的感染性幼蟲,或帶有感染性幼蟲的蚯蚓而致。在溫暖、多雨季節多發,特別在土壤肥沃、糞堆污穢不堪之處,蚯蚓孳生繁殖最適宜,此為傳播豬肺絲蟲病的有利條件,往往造成該病的地方性流行。
症狀
輕度感染時症狀不明顯,但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感染時,有強力的陣咳,呼吸困難。聽診肺部有羅音,體溫間或升高,貧血,食慾差或絕食,即使病癒,生長仍緩慢。有肺絲蟲寄生時,可降低豬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使患豬容易並發豬肺疫等病。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結合流行情況,屍體剖檢,從支氣管、細小支氣管內找出蟲體而確診,也可收集糞便或痰液送當地獸醫部門,用硫酸鎂飽和液浮集法亦可查出蟲卵而確診。
糞便檢查
每年要對豬進行春秋兩季豬肺絲蟲的普查,因為豬剛感染或輕度感染,臨床症狀不明顯,不易發覺,故需做普查。對產後離奶仔豬更應隨時做糞便檢查,經糞便檢查有蟲卵小、橢圓形、淺灰色、外殼厚、粗糙,蟲卵長40微米~54微米,即為肺絲蟲陽性豬,應驅蟲,一次即可打下。
防治
實行圈養
豬豬散養,到處排便,會擴大蟲卵的散播面,在低濕的草地放牧或飲水時更容易吞食蚯蚓而被感染。因此,應把散養改為圈養。
無害化處理糞便
肺絲蟲病豬排出帶有蟲卵的糞便,應搞好環境衛生,定時清出到堆糞池,實行高溫堆積發酵的方法處理,以杜絕感染來源。
藥物預防
為預防豬不患肺絲蟲病,可用硫化二苯胺,有預防作用。硫化二苯胺作用於蟲體內的硫基酶,可使蟲體麻痹而死,其作用緩和而持久。豬用量每千克體重0.2克~0.5克。用硫化二苯胺配成5%溶液,如能與0.1%鹽酸混合拌料餵給療效更好。可打掉蟲卵進入消化道內孵出的幼蟲,切斷感染源。
定期驅蟲
用藥定期打蟲子,可服用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體重~10毫克/千克體重。或用驅蟲淨注射液7.5毫克/千克體重~12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間隔一周后再注射一次,口服劑量為15毫克/千克體重~25毫克/千克體重。對感染初期的病豬,可用枸緣酸已胺嗪(海群生)內服,劑量為每200毫克/千克體重。豬肺絲蟲的驅除。日前獸醫多用稀碘進行氣管注射,用碘1克、碘化鉀1.5克滅菌的蒸餾水1500毫升。配製時先把碘片、碘化鉀加少量蒸餾水水解後,再加足量蒸餾水進行氣管注射。大豬一次一側肺15毫升,小豬8毫升。病重的豬兩側肺注射,應間隔一天;健康的好豬兩側肺可同時注射。但注射不能取站立位,否則達不到治療效果。應取仰側臥,即豬體與地面成30度角。只有這樣才能使碘藥液流到主氣管內的主幹,因為肺絲蟲聚積最多的地方,即藥到才能病除。氣管用藥也有用水揚酸鈉液氣管注射的。水揚酸鈉5克加蒸餾水100毫升,經消毒後注入氣管,大豬20毫升,小豬10毫升~15毫升,一次性氣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