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65年來,學校秉承“崇正、敬業、嚴謹、求實”之校訓,倡導“博雅、勤奮、堅韌、團結”之精神,先後培養出60多屆初、高中畢業生,為社會和高一級學校輸送了3萬多名合格畢業生,其中不乏成就卓越的傑出人才,有著名的科學家、博士生導師、教授和享有國家特殊津貼的學者、專家、高級工程師以及被譽為“京城活雷鋒”的軍官等,桃李滿園,名聲遠播。同時學校在2002 年培養了省文科狀元朱蘿伊和2004年寧波市文科狀元陳曉艷。象中的業績和貢獻,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和讚譽。
發展歷程
象山中學前身為“定象聯中”,創始於1942年。是年3月,踞茅洋日寇進攻丹城,象山縣城淪陷,縣府退守西鄉山區,私立立三中學遷象東珠山廟僻處一隅,限於經費校舍,規模較小,高小畢業生升學無門,時失學青年日增,家長憂心忡忡。定海兼象山縣長蘇本善順應民心,首議創辦學校,擇寧海和平岙普福寺為臨時校址。為解決淪陷區學生就讀時經濟困難,設甲、乙、丙三種救濟生。報省教育廳備案核准後,校名為“定象兩縣聯立戰時國中學生補習學校”,簡稱“定象聯中”。1944年秋,附設教師訓練班一班,為國小培養合格教師。同年11月,省教育廳改校名為“象山縣立初級中學”,並頒校鈐,經費亦由象山縣獨立承擔。
1945年5月,德意兩國投降,日軍已成強弩之末,校址從寧海和平岙遷至象山儒雅洋何氏支祠。秋,簡易師範招1班,附設於象中。抗戰勝利後,1946年2月,縣府指令遷校至丹城。是年秋,原附設之簡易師範擴至3班,有學生113名,縣府決定與象中分立,遷於丹城文廟。
1950年2月,寧波專署文教科派張侃等接管象山縣立初級中學,改名“象山縣第一初級中學”,為縣內解放後第一所公立初級中學。1956年7月,專署文教科決定改學校為完全中學,冠名為“浙江省象山中學”,招收高中2班,結束學子出縣就讀高中的歷史。1958年,附設初級師範和衛生班,學制均為2年。同年10月,象山、寧海兩縣合併,易名“象山第二中學”。1961年寧象分治,復名“浙江省象山中學”。“文革”中期成立象山中學革委會,後改稱“象山 ‘五·七’中學”。1978年復名“浙江省象山中學”。1979年易名“浙江省象山縣第一中學”,定為縣重點中學。1980年定為市重點中學。此年經省教育廳檢查驗收,批准為省重點中學。1989年復稱“浙江省象山中學”,沿用至今。1996年,經省督導組評估考核,被省教委認定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