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公元219年,劉備得蜀後進兵漢中,命令老將軍黃忠和謀士法正,奪取曹軍屯糧之地——勉縣定軍山。他們帶領將士軍隊兵臨山下,興勢紮營,連夜偷襲並占領了定軍山側峰。法正以“堅守陣地、以逸待勞”之計,讓黃忠率兵駐紮半山上,法正則立山頂觀察曹軍動向,以旗為號,曹軍大將夏侯淵見蜀軍奪了對面的山,心中大怒,帶兵來奪,大聲罵道:“哪位將軍,敢下山交戰,以決勝負,拿兒的頭來!”法正舉起白旗,黃忠按兵不動,只是催促做飯。山上水不足,火頭軍為節水,改蒸饅頭為生煎饅頭,將士們輪流吃飽喝足,氣力倍增。
任憑曹軍叫罵,蜀軍只不理睬。曹軍叫罵半天,疲憊不堪,銳氣大減。午時以後,夏侯淵罵累了,曹軍紛紛下馬休息,無精打采。這時只見法正將紅旗一揮,傳令:“可擊矣!”蜀軍頓時鼓角齊鳴,喊殺聲震天。黃忠老將軍一馬當先,衝下山來,夏侯淵正在碾盤上解衣歇息,未披盔甲,黃忠趁他刀未出鞘,馬未上鞍,一刀劈下斬殺,因老將軍用力過猛,碾盤石竟也被削去一角。曹軍主將已亡,無心戀戰,四散奔逃。蜀軍全線出擊,一舉奪取了定軍山,取得了勝利。
起源
後來隨著將士們的征戰,生煎饅頭正式列入軍糧熟食品種,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流傳廣泛,成為飲食市場上的大眾化風味小吃,在北方,饅頭與包子的實際含義有差異,隨後就叫成了水煎包子。
傳說
相傳2000年前,劉邦與其母被秦兵追殺,逃至豐縣東門時已是黃昏時刻.當時母子二人又飢又渴,恰好遇到一家包子鋪正欲收幌關門,其母便向店主討食.店主看母自兩人可憐,就把燒湯剩下的冬粉剁細,再加上調料做成包子,隨後又把包子放入平鍋中煎熟,並且用豆面,小米麵混在一起熬成粥,讓母子而人食用.
劉邦與母親食後感覺精神倍爽,並得以順利逃至沛縣,免遭劫難.後來劉邦登基做了皇帝,其母卻仍然念念不忘那頓救命飯.劉邦特意從家鄉請來了當年豐縣開包子鋪的那一家人,將他們遷至長安新豐官(今臨潼驪山新豐官),圓了其母想吃水煎包與面粥的心愿.
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
①將麵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麵團,再鹼水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擀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入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料面一起放入肉里拌好,然後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麵湯清水內兌入少許麵粉攪成麵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底色金黃,焦脆,餡濃香可口,色香味俱佳。食用時用小鏟鏟人盤內即可。
特點
豐縣水煎包特點:外皮香脆,餡料鮮美。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其食者讚不絕口,名揚四方。
現狀
人們在食用豐縣水煎包的時候常常會配一碗麵粥而食,這粥就被人稱作為“帝王粥”。直到現在這種吃法依然被豐縣人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