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光中學

六十年代中,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教育戰線辦學思想逐漸打破了舊框架的束縛,開始了新一輪的求索之路。當這股充滿創新的熱忱之風吹過內坑鎮葛州村時,創辦於1930年的豐光中心國小萌發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以國小之身附設國中班。在當時,國小兼辦國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舉。但鑒於村民的熱心、華僑的資助、師資的強大,這個念頭於1969年變成了現實。 是時,豐光學校附中的校舍有葛州、潭頭兩處,教室充足,更有華僑民房可以借用;兼有不少知名的中學教師下放到豐光學校,師資力量比較強大;教育服務區包括了七個自然村,生源充足;各村人齊心一致出資出力,熱心支持辦學。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俱全的環境下,豐光附中發展迅速,甚至一段時間還附設高中班。雖然長期中教學設備缺乏更新,偏於簡陋,但在教學質量上卻毫無遜色,畢業於附中的學生考入高中後,不少人順利進入高等學府。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豐光附中的辦學條件有了漸漸的改善。1982年,鄉人的精力和財力都投入了校舍擴建的工程上面,爭取學校成功創建,為後代子孫造福。其時適逢旅菲僑親林榮瑞先生返鄉,林榮瑞先生許諾獨建禮堂一座,並協助村里對外遊說勸募。其中,旅菲僑胞玉堂、樹恩、流水、世傳,新加坡僑親、印尼僑親分別在勸募下捐資。1984年,工程竣工,新建一座大禮堂、八間教室、兩間教師休息室的新校舍,豐光學校國中部由潭頭村搬到葛州村。

基本信息

發展史話

無限風光在險峰

——晉江市豐光中學發展史話

文/尤陸遜

綠樹村邊合,溪水南北流。葛洲村,位於素有晉江“西大門”之稱的內坑鎮之東北部,與南安市官橋鎮僅有1公里之隔。但在這邊界偏僻的土地上,卻有著傳承50餘年,延綿不斷的豐光文化,而延續其光芒、並不斷大放異彩的地方,卻在那毫不起眼的葛洲村南路41號……

崢嶸歲月 篳路藍縷

解放前夕,葛洲、潭頭、砌坑、後坑、長埔、呂厝、田邊七個自然村的革命民眾在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的領導下,經常集會,接觸頻繁,聯成一片紅色區域。1949年5月,七個村的中共黨員成立支部。出於保密等因素的考慮,支部的名稱以豐田保(長埔)和光山保(葛洲)各取一字,定為豐光。解放後,這七個村劃為一個行政區劃,就叫豐光點,沿用至今。1950年冬,葛洲村光山國小獲準更名“豐光中心國小”,這就是校名的由來。

辦學目標

策馬揚鞭 闊步奮進

改革開放以後,拼搏的晉江人創造了讓經濟騰飛的奇蹟,讓許多先富起來的人關注起了下一代的教育大計,而華僑更是愈加熱心捐獻,使中學的獨立更具客觀條件。1991年8月,晉江縣人民政府批准豐光中學獨立建校,脫離國小,正式辦成國中校——晉江豐光中學。黃順安先生任首屆校長。至此,學校展開了全面的篇章,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豐光中學1991年獨立後,幾年來辦學成績斐然。隨之,其服務區擴展為葛州、潭頭、長埔、砌坑、後坑、呂厝、田邊、上方、霞美、前洪十個自然行政村,服務區範圍擴大後,更多外村學生離家較遠,上下學十分不便,住校的需求更加緊迫。且多數教師的住宿條件也急需改善。90年代中後期,政府先後撥款,加上海內外鄉賢陸續捐款,拆掉舊教室翻建了三層教學樓、五層科學樓和綜合樓、教師宿舍樓等等,學校辦學條件逐步完善。

1999年,隨著附近工業的興起,外來務工人員逐漸增多,也帶來了辦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匱乏的教育條件也再次面臨考驗,經多方籌措和努力,旅菲僑胞林松樹先生慷慨解囊,捐資翻建樹鐸大禮堂,同時學校多方籌資新建教師宿舍樓和學生宿舍樓,妥善解決了師生的住宿問題。校園布局精緻合理,功能較為齊全,擁有200米運動場,標準籃球場,配有電子備課室、計算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擁有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廣播系統等先進設備。

豐光中學共有學生1100多人,教職工68人,設有22個教學班,但校園占地面積卻異常狹小,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生均綠化面積均遠遠不夠,無法滿足學校發展最基本的需要。發展至今,雖然每年都有經費投入,但都只能是修修補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設規模跟不上新時期教育發展形勢的主要矛盾,占地面積成為制約學校發展最主要的瓶頸。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了從更高起點,更高要求,更高標準規劃辦學條件,讓服務區的孩子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學校遷建成為當務之急。

2007年9月,晉江市楊益民書記率市直有關單位及內坑鎮領導到豐光中學關心指導,看到了豐光中學生均占地面積遠遠不足,辦學條件也十分簡陋,楊書記當即批示鎮、村、校著手籌備遷校事宜。10月,鎮黨委政府到豐光中學現場辦公,選定葛州村路邊下(位於現校址往西100米處)一塊70餘畝的地塊作為新校址。如今新校區征地已基本完成,初步完成了規劃設計,新的校區將臨溪而建,空氣清新,交通便捷。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征帆已經起航,相信不久就能把宏偉規劃變為美好現實。

40餘年,旭日照耀下的僑鄉人民辦校興學的情懷依舊熱忱,不斷為學校的發展添磚加瓦,辦學條件不斷最佳化,硬體設施也在日益完善,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豐光中學以更驕人的雄姿鑄就屬於自己的一座豐碑。

勵精圖治 桃李芬芳

多年來,豐光中學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誠實、嚴謹、開拓、創新”的校訓下,豐光中學一步一個台階,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的同時不斷突破創新,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已經成為一所聲譽良好、質量較高、特色突出的國中校。

雖然地處偏僻的鄉村,學校也只是一所農村普通初級中學,豐光中學卻擁有一個團結務實、銳意進取的年輕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崗敬業、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全校現有公辦教師68人(其中高級教師5人,一級教師25人,二級教師30人,三級教師8人)。晉江市以上骨幹教師15人,教師本科學歷比例達到68%。

豐光中學堅持以德育人,推行多年的“德育銀行”富有成效,把學生的各種表現細化成具體分值,有獎有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行動。另外,導師制、班級小組管理模式、值班周管理辦法都是我校自有的德育品牌,各種管理辦法多管齊下,形成了很好的教育合力,努力做到讓學生欲成才,先成人。

學校堅持以制度立校,以制度治校。經過充分的醞釀、周密的討論,學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切實實現事事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大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學校教育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機,學校教育質量逐年穩步上升。豐光中學更加注重立足教學實踐,彰顯自己的特色。學校重視科研興校,以研促教;開展科技文化藝術活動,啟迪科學、藝術思維;在校本課程開發上拿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提倡傳統文化的薰陶、積澱;發展體育運動,培養籃球、游泳等個性特色。多層次地培養多方面的人才;構建書香校園,充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

歷任豐光中學的領導班子能正視現實、準確定位,深刻認識到自己與其他許多中學之間存有一定差距,時刻存有危機意識,也永遠保有銳意進取的勇氣。因此,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大家的創造性,打造一個充滿合作精神、競爭意識的教師團隊,建設一個充滿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學生群體,最終使豐光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時俱進、穩步提高。

特色亮校 碩果纍纍

幾年來,豐光中學不斷在各方面壯大自己,既拿出了成績,也收穫了榮譽。學校榮獲了“福建省體育特色學校”、“福建省體育傳統學校”、“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泉州市學籍管理先進單位”、“泉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先進教工之家”、“泉州市五好關工委”“泉州市普通國中達標學校”、“晉江市文明學校”“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校”、“晉江市創安先進單位”“晉江市平安校園”“晉江市普法工作先進單位”“晉江市先進關工委”“晉江市優秀家長學校”“晉江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全國“十五”重點課題《關於開發體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研究》順利結題,並獲得了全國二等獎;語文組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已順利開題,並編印了校本課程《中華蒙學讀本》,每周安排一節課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厚學生的積澱,促進語文科的學習。如今,更是在全體教師中推廣人人參與的微型課題研究,以教立研,以研促教。

學校籃球特色十分突出,2005年學校被泉州市確定為籃球傳統校,被晉江市少體校確定為籃球分校。2009年,學校被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體育局確定為福建省體育傳統學校、福建省體育特色學校,校女籃有專職教練兩名,對優秀隊員實行津貼制,優秀的主力隊員每月可領取生活補貼。校女籃自1999年組隊以來,蟬聯晉江市國中生籃球賽女子組十連冠,多次代表晉江參加泉州市級比賽,獲得前三名十餘次。今後,學校將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再鼓幹勁,再作創新,進一步彰顯學校特色。

風雨滄桑,優秀而厚實的文化在這裡層層積澱;弦歌不輟,難以勝數的經世之才從這裡走出去。自91年以來,在歷任校長黃順安、王建國、尤榮毅、陳金畢的帶領下,全體師生不畏艱難跋涉苦,贏得無限風光在險峰!今後,全體豐光人將集四十年辦學經驗之精粹,乘改革深入之態勢,舉全校師生之群力,借熱心鄉賢之援手,揚開拓探索之風帆,弘敢於攀險之勇氣,抓住機遇,勵精圖治,晉江市豐光中學的明天一定更加燦爛輝煌!

簡介: 晉江市豐光中學位於內坑鎮葛州村,距離晉江火車站(動車)一公里,距離南安官橋3公里。原為附中校(1969年豐光國小附設國中班,時稱豐光學校)。1991年8月脫離國小,升格為獨立國中校。2005年12月通過泉州市普通國中達標學校驗收。

現全校現有20個教學班,學生1000多人,服務區學生來自葛州、潭頭、長埔、砌坑、後坑、呂厝、田邊、上方、霞美、前洪十個自然村。教師68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25人,二級教師34人,三級教師3人)。

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務實、銳意進取的年輕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崗敬業、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多年來,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生態差異,讓每一個學生成為他最應該和最可能成為的那個人”為目標,始終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素質為重,創新為先”的辦學思想,在教師中樹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進步”的培養目標,盡力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努力為每一位的學生終身幸福及和諧發展奠基。學校一步一個台階,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成為一所聲譽良好、質量較高、特色突出的國中校。

集體榮譽

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

福建省體育傳統學校

福建省體育特色學校

泉州市學籍管理先進單位

泉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泉州市先進教工之家

泉州市五好關工委

泉州市普通國中達標學校

晉江市文明學校

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校

晉江市創安先進單位

晉江市平安校園

晉江市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晉江市先進關工委

晉江市優秀家長學校

晉江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