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菜

豇豆菜

豇豆菜,別稱長豆角、菜豆角,是一種將新鮮豇豆經過食用鹽醃製後,經過生薑大蒜等調味品烹飪後的一道菜,是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下飯菜。豇豆也是良好的覆蓋綠肥作物,可種於果樹、橡膠樹的行間或梯田坎壁,

簡介

形態特徵

一年生蔓生草本。主根入土深達30~40cm,側根發達,平展,根瘤多。莖匍匐,長2~5m,分枝5個左右,多可達10個。羽狀三出複葉,頂生小葉心形,略大,側生小葉菱狀卵形,偏斜,深綠色;葉柄長10~15cm。總狀花序,有花2~4朵,紫色。莢果下垂,長8~12cm,含種子7~12粒;種子褐黃色,矩圓形。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短日照性,在江西、湖南、浙江等省,4月播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可覆蓋地面。8月中旬現蕾旋即開花,8月底結莢,9月中、下旬種子開始成熟,但直至下霜前仍陸續有莢成熟。在廣東湛江,4月初播種的,至5月份蔓長2~4m,6月份長達5~6m,覆蓋度達80~100%,草層厚度40~50cm,8~9月份種子成熟。全生育期約180天,不耐霜凍,在長江以北雖可生長良好,但留種產量低。

豇豆喜暖熱氣候,耐高溫,耐瘠,但對磷肥效應良好,耐乾旱,適度耐陰,適應於南方酸性強的紅、黃壤生長,不耐漬水,要求排水良好,能抗線蟲、病毒、枯萎病,能和雜草競爭。

飼用價值

耐刈割,產量高,草質好,為牛、羊、兔、豬等家畜所喜食,種子可供食用,可與玉米混播用為青貯料(1份豆蔓,2份玉米)。也可青飼或曬制乾草,在南京,割青3次的產草2230kg,2次的2620kg,1次的3000kg,在福建、廣東等省,產量可達3500~4200kg,在大多數豆莢已長成而有少數已成熟時可曬制乾草。乾草如與碎玉米混合,可以餵種母豬,效果良好。收種剩下的藤、莢殼也可飼用。

據江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測定對豬的消化率如下:有機物64%,粗蛋白質65%,粗脂肪87%,粗纖維52%,無氮浸出物66%。每公斤鮮草的飼料單位含量0.23kg,可消化粗蛋白質25.87g。在豬的基礎日糧中,加配40%鮮草,飼養60天,每頭每天增重6.5kg,比不加豇豆藤的多增重0.25kg。

豇豆也是良好的覆蓋綠肥作物,可種於果樹、橡膠樹的行間或梯田坎壁,由於草層厚,降溫保水作用好,據種植3個月後在樹行間測定,覆蓋的地表溫度為35℃,未種植而無覆蓋的為51.5℃。福建省果樹研究所在柑桔園種植並施用豇豆的,柑桔增產22.9%,豇豆的鮮草肥分如下:氮0.48%,五氧化二磷0.19%,氧化鉀0.24%。

種子產量,在福建和廣東一帶每畝可收100kg左右,在江蘇南部已不能全部成熟,畝產為25~50kg。

其他用途

栽培技術

要求適當深耕,耙碎土塊,開好排灌溝渠,當旬平均溫度在15℃左右時即可播種,廣東、福建自3月至7月均可播種,以適當早播為宜。福建省果樹研究所試驗,4月中旬播種畝產鮮草4240kg,比6月中旬播種的增收35.4%。種子千粒重110~130g。宜用穴播,穴距40×30cm,每穴3~4粒,每畝2~2.5kg,在果園間作可用條播或穴播,按利用目的及樹型大小調節行穴距,留種的穴距50×30cm,每穴2~3粒。南方可刈割1茬飼用後再作留種。需施用磷肥和雜灰為基肥,作分次收割的留茬30cm左右,結合根際鬆土追施少量氮肥,必要時進行灌水,以提高再生能力和產量,苗期要中耕除草1~2次,並注意防治地老虎、蚜蟲的危害,對黃條跳甲、豆莢螟等也需注意防治。

豇豆可以和玉米、高粱、蘇丹草間行混播,按玉米、高粱等的青貯適期同時收割調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