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花葉病毒科

豇豆花葉病毒科,植物病毒名稱,豇豆花葉病毒屬和蠶豆病毒屬的外殼蛋白由兩個多肽組成,分子質量為37~45kDa和21~27kDa,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則是一個外殼多肽,分子質量為52~60kDa。豇豆花葉病毒屬的外殼蛋白可能是糖基化的。

特徵

病毒粒子為等軸對稱的二十面體(T=1,擬T=3),直徑28~30nm,無包膜,豇豆花葉病毒菜豆莢斑駁病毒的三維立體結構非常類似於侵染脊椎動物的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病毒結構(擬T=3),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中的菸草環斑病毒三維立體結構也與之相似。病毒純化時分為三種組分,頂部組分(T)為空殼粒子,不含核酸;中部組分(M)含有單分子RNA2;底部組分(B)含有單分子RNA1。病毒粒子具熱穩定性(熱鈍化溫度通常超過60℃),多數對有機溶劑敏感。豇豆花葉病毒屬和蠶豆病毒屬的外殼蛋白由兩個多肽組成,分子質量為37~45kDa和21~27kDa,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則是一個外殼多肽,分子質量為52~60kDa。豇豆花葉病毒屬的外殼蛋白可能是糖基化的。
二分體基因組,為線形正義ssRNA,總基因長10~15kb,各屬病毒RNA的大小不同。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的RNA1為7.2~8.4kb,RNA2為3.9~7.2kb,豇豆花葉病毒屬和蠶豆病毒屬的RNA1為5.9~7.2kb,RNA2為3.5~4.5kb,分別由不同的病毒粒子包裹,RNA1被包裹在B粒子中,RNA2被包裹在M粒子中。RNA的3'端為Poly(A),5'端為VPG結構,兩條核酸對於系統感染都是必需的。病毒RNA的翻譯產物為多聚蛋白,經過加工切割成結構蛋白和非結構蛋白。外殼蛋白由RNA2編碼,豇豆花葉病毒屬和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的移動蛋白由RNA2編碼,NTP結合域、VPg、蛋白酶和聚合酶均由RNA1編碼。 

該科豇豆花葉病毒屬的寄主範圍窄,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和蠶豆病毒屬的寄主範圍寬,每一屬內病毒的發病症狀各異。該科病毒均有生物介體,其中豇豆花葉病毒屬的自然介體是甲蟲,尤其是金花蟲科的一些種。蠶豆病毒屬的自然介體是蚜蟲。多數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病毒的自然介體是線蟲。所有病毒易機械接種傳毒,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病毒常常種傳,而在其他兩個屬中則較少見或不能種傳。病毒是良好的免疫源,同屬內的病毒之間有顯著的血清學關係。

分類

中文名學名特徵
豇豆花葉病毒屬ComovirusRNA1小於7.2kb,甲蟲傳播
蠶豆病毒屬FabavirusRNA1小於7.2kb,蚜蟲傳播
線蟲傳多面體病毒屬NepovirusRNA1大於7.2kb,通常由線蟲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