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谷

"”“冬十月

豆谷
《三國史記》載,琉璃明王 “二十九年秋七月,作離宮於豆谷。”“三十七年秋七月,王幸豆谷。”“冬十月,薨於豆谷離宮。葬於豆谷東原”。
“豆谷”在何地?《三國史記》《列傳第五》載:“賜屋句鴨淥、豆訥河原以為食邑”。此事,在《三國史記》東川王卷中記為“賜密友巨谷、青木谷,賜屋句鴨淥、杜訥河原以為食邑”。可見,“豆訥河原”與“杜訥河原”,乃同地異寫。由此可知,《三國史記》所載中川王十二年(公元259年),“王畋於杜訥之谷”和《三國史記》《雜誌第六》《地理四》中的“杜訥之谷”,就是杜訥河、豆訥河。同理,“豆谷”亦當指河。對此,可從好太王碑中“造渡於沸流谷”找到證據。好太王碑中的“沸流谷”,就是《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中的“結廬於沸流水上居之”的“沸流水”。從集實地考察, 水出通川者,正是通溝河。 “通溝”,亦稱 “洞溝” 。“洞”, “通也”。“豆谷”,就是“通溝”、“洞溝”。此乃雙聲疊字、音轉意遞。“豆谷”,就是“通溝”在琉璃明王時期之稱謂。“豆谷東原”,當為集安通溝河東岸國內城以北高埠台地。“豆谷離宮”,當為集安通溝河東、國內城北的“梨樹園子遺址”,出土漢代白玉耳杯、鎏金銅箭頭、礎石、瓦當等大量珍貴文物。該遺址沿用時間較長。(張福有 考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