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渣果葉

【原形態】喬木,高5-12m。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豆腐渣果葉

【拼音】 Dòu Fu Zhā Guǒ Gēn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龍眼科植物深綠山龍眼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cia nilagirica Bedd.[H.errat-icaHook.f.;H.erratia Hook.f.var.J.var.sinica W.T.Wa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喬木,高5-12m。樹皮灰色。葉互生;葉柄長1-3.5cm;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23cm,寬2.8-9cm,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緣,有時邊緣或上半部具疏鋸齒;中脈在上面稍凸起,側脈5-8對,網脈兩面均明顯。花兩性,輻射對稱,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長10-24cm,密被銹色短毛,後漸脫落;花梗常雙生,基部貼生;苞片披針形,被柔毛;花被管白色或淡黃色;雄蕊4,著生於花被片檐部,花葯橢圓狀;腺體4,稀1-2,延長成絲狀附屬物,在中部以下呈螺旋狀彎曲;子房無毛。堅果稍呈扁的球形,直徑2-3.5cm,頂端具短尖,基部驟狹呈短柄狀,綠色。花期5-8月,果期11月至翌年7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2000m的山地和山谷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性味】澀;性涼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解毒。主腸炎;腹瀉;食物中毒;蕈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