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玩體育公益項目

讓我玩體育公益項目

在‘讓我玩’活動中,我學到了團結合作,體會到了在校學習活動的樂趣,鍛鍊了我的自信心。 “讓我玩”項目傳遞的不僅僅是運動方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和生活技能的培養。 更令人驚喜的是,“讓我玩”項目的開展所形成的校園籃球文化擴大了學校的生源。

項目介紹

人群涌動的操場、激烈的籃球比賽、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校園文化……這一切讓全國8個省280所學校的15萬名流動兒童在異鄉的熱土上,在運動中自信、快樂地成長。使他們受益的是一項名為“讓我玩”城市流動青少年體育公益項目。
“讓我玩”是一項體育公益項目,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救助兒童會與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三家單位聯合主辦。項目倡導“以兒童為中心”的體育教學理念,突出體育運動的趣味性,旨在通過體育運動,使流動兒童增強自信心、發展創造力、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該項目啟動於2006年,目前,已先後在北京、廣州、南京、上海等城市成功實施。2009年,在省婦聯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濟南市成為該項目年度唯一新增城市,並將項目落戶槐蔭,15所學校成為“讓我玩”項目學校。

項目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由此而產生的流動兒童數量逐年增多。受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流動兒童面臨缺乏自信、缺少機會、人際交往和溝通等方面的障礙和挑戰,迫切需要救助和關懷。
項目圖片項目圖片
為幫助流動青少年學習重要的生活技能,促進他們積極地融入社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決定成立一個專門面向城市流動青少年的體育項目。雙方經過深入探討和研究,依據流動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決定共同啟動實施“讓我玩”城市流動青少年體育公益項目(以下簡稱“讓我玩”項目)。即,以運動為手段,通過為流動兒童集中的學校捐贈基本體育器材,捐建籃球場地、培訓教師、志願者,開展校際籃球比賽等,使流動兒童在“玩”中增強自信心,培養建設性交流與團隊合作,提高社會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項目從2006年開展至今,有來自10所城市,超過400所學校的約45萬名流動學生參與了項目並從中受益。每年超過900名一線體育教師接受到平均40個小時的以運動為手段的體驗式教育教學培訓;每年15萬名青少年從項目中直接或間接受益;2008年起,每年有1120場體育活動和賽事在10所城市中舉辦;每年有5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為項目提供志願服務,並從中受益。

項目評價

公益項目只有從受助群體的利益出發,滿足他們的真實社會訴求,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讓我玩”項目以備受社會關注的流動兒童為資助對象,以流動兒童喜愛的體育運動為切入點,以耐克體育的自身優勢資源為保障,以有著廣泛組織網路的婦聯為依託,使項目實施科學到位,有力有效,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活動圖片活動圖片
廣東省項目核心培訓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譚華這樣評價到:“讓我玩”項目通過體育活動,對培養流動兒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比較好的成效。流動兒童在進入城市後一般有比較強的自卑心理,通過參與這種活動可以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這也與教育部推行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思想一致。課程改革主要以學生髮展能力為本。對於體育課來說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的心理,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青島市教育局市體衛藝副處長欒宏業高度評價這個項目:“雖然‘讓我玩’項目由婦聯牽頭實施,但每次培訓和活動我都爭取參加,平時只要婦聯需要我們教育局對這個項目的協助,我們都會全力支持。原因在於這個項目跟我們下一步的工作理念完全一致,只是沒想到兒基會和企業這么有遠見,這么有魄力,比我們先行一步,而且是讓打工子弟們最先受益,他們真是比公立學校的學生還幸運啊!”
江蘇省婦聯王曉峰說,“讓我玩”體育公益項目核心理念契合流動兒童的生存現實和發展需求,對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項目理念的深入推廣,豐富了學校體育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校和教師對流動兒童的關注度,增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項目成果

成都金科路國小徐小曼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已經記不清楚搬了多少次家了。每次面對新的家、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總讓我感覺有些無所適從。我總是跟媽媽說:“咱們能不能不搬家了。”可媽媽雖然沒說什麼,但我看出了她的無奈。搬家以後的日子裡,我很孤獨:在家裡沒有夥伴玩,在學校沒有同學玩,我多么希望有一個固定的家啊!”可是家裡的條件不允許,我只能一次次的住在“流動的家裡。”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讓我玩”籃球比賽,從此,我對籃球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在學校的時候,我和同學們練球,在家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練球,忽然,我覺得我不再孤獨了,我有朋友了,我真的很高興,是籃球讓我找到了快樂。今後,我對籃球的愛好會不斷的增加,同時也會努力的學習,爭取長大後用自己的力量為爸爸媽媽一個“固定的家”。
像徐小曼一樣生活在城市邊緣的流動兒童在“讓我玩”中得到鍛鍊成長的還有很多。他們在運動中增強了體能,找到了自信快樂,享受到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多彩童年。
中山市石岐區西廠國小的麥智豪,性格內向,因發音困難的緣故,很少跟同學一起玩,再加上耳聾的原因,使他變得更加自卑,很少主動跟其他同學交往。自從參加“讓我玩”項目後,性格開朗了很多,學習上也更有勁頭了,臉上還掛著久違的笑容。
“我本不屬於這個城市,但是學校、老師、同學們接納了我,我已經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在‘讓我玩’活動中,我學到了團結合作,體會到了在校學習活動的樂趣,鍛鍊了我的自信心。我將不辜負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期望,將來為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南京景明佳園國小金亮麗深有感觸地說到。
提起“讓我玩”項目對於孩子們的轉變,青島人民路第三國小戚蕾老師說:“不管是城市子女還是外來務工子女,她們之間很好的融合需要一個能讓大家融合在一起的方式,而‘讓我玩’活動恰恰成了連線孩子們的紐帶,在運動中打破了孩子們的心牆,讓她們能夠敞開心扉彼此真誠交流,增進團結友誼。
據“讓我玩”體育項目2009年度—2010年度評估報告顯示,94.49%教師認為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協同工作的能力,95.52%學生認為增強了班級之間的團結;96.85%家長認為孩子不像以前那樣畏縮了。

項目意義

“讓我玩”項目傳遞的不僅僅是運動方式,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和生活技能的培養。為確保“讓我玩”項目科學有效開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召開項目說明會、培訓會等活動,提高一線執行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中,根據民辦學校的特點,進行體驗式體育教學設計、創新教學小遊戲及課堂教學技巧。培訓工作的開展,提升了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學技能,為更好的培育學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圖片活動圖片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學鄒小蘭老師在談到對“讓我玩”活動的看法和建議時,深情地說:“通過‘讓我玩’項目的培訓,我更新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體育課上,我們更多地引用了遊戲,在遊戲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們發現課堂氛圍比以前好了,也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係。”
廣州黃埔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駱秋輝老師說:“‘讓我玩’項目教給我的是大學校園和實際教學所不能給的,讓我能夠跳出傳統體育教育的局限,提供了踐行理論知識的平台,創設了與學生平等快樂交流的空間。真心地祝願‘讓我玩’項目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也給民辦學校提供更多的交流與成長的平台。”
南京市江寧區麒麟中心國小校長說,學校自參與“讓我玩”項目以來,呈現一派生動有趣、活潑向上的新景象,老師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專業技能;流動兒童提高了運動技能,磨鍊了意志品質,享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更令人驚喜的是,“讓我玩”項目的開展所形成的校園籃球文化擴大了學校的生源。據廣州東輝國小負責人李旭東介紹,自“讓我玩”項目向該校捐建兩個國際標準化籃球場,並開展籃球訓練營活動後,學校影響力大大提升,很多家長慕名而來,紛紛為孩子們報名入學,一改往日招生困難的窘境。
為使更多的流動兒童沐浴大愛的暖陽,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滿足更多人群對公益事業的熱情需求,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共同規劃了‘讓我玩’體育公益項目2010-2013年發展目標和思路:每年直接投資支持全國超過10個城市,至少300所流動青少年集中的中國小項目學校20萬名9-15歲青少年參與足籃球團隊體育訓練和聯賽,及相關的體育教師培訓;創建體育和青少年發展的示範和實踐平台,在參與項目兩年以上的學校中發展“讓我玩項目基地”,使其具有示範和輻射功能,把“讓我玩模式”傳播到周邊的非項目學校和社區,從而影響到更多兒童在運動中健康成長。
愛心播種希望,行動譜寫華章。相信隨著“讓我玩”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會有更多的流動兒童在祖國的同一片藍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